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创新观念进行教学优化,借助多种教学方式呈现道德与法治知识,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他们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增强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为此,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进行创新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首要的是观念的创新,它包括德育观念的创新、教师知识结构的创新、课堂教学观念的创新和教学艺术的创新。一、德育观念的创新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素质教育成效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水平,以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培养学生不仅成才而且成…  相似文献   

3.
现代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德育 ,它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 ,力图促进人的德性发展 ,而道德两难问题教学作为德育中的一种案例教学 ,自古就存在 ,只是到了现代灌输式的德育中 ,却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它是从学生出发 ,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 ,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 ,希望通过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 ,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广大教师熟悉道德两难问题的教学设计 ,不仅可以提高德育的实效 ,而且对于转变灌输式的德育 ,也具有重要意义。一、道德两难问题的设计与教学步骤(一)道德两难问题的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可以…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道德品格内容的课程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为此,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教育的实效性,即学生自身道德品格修养的提升。同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灌输式教学为主动参与型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在道德品格培养中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外部大环境的良性影响,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以促进大学生道德品格修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我国封建道德中无视个体价值和道德主体地位、割裂个体权利与义务的观念、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和将道德政治化、礼制化的教化模式是对学校德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历史文化根源。延缓着青少年学生新型道德观和道德行为方式的形成。学校德育必须树立现代人的价值观和人格尊严意识.摈弃封建德育的负面影响,坚持人的义务和权利的统一、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德性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6.
当今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仍然脱离学生现实的道德生活,把学生视为道德规范的接受者而当作“道德客体”来培养,从中折射出的是一种抽象主义的人学思维。这种人学思路抛弃了人之为人的未完成性、丰富性、历史性、超越性、创造性、自由个性等特性。马克思人学视野中的人是在现实生活世界或社会关系中从事着生存实践活动的主体,即“具体的人”。以这种人学观念为基础,学校道德教育应是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建构自己的道德生活,从而不断地自我生“成有道德的人”的实践活动。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返现实生活世界,通过学校道德生活的现实构建来促进学生的德性发展,将把学生当作道德主体来培养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以学生发展为本,既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也是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但教师往往遵循传统说教方式,课堂教学权威观念根深蒂固,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成为一种常态。这不仅背离了教育改革初衷,也违背了基础教育规律。道德与法治教学双主体回归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顺应了新课程改革主流。双主体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关系:教师是教的主  相似文献   

8.
张丽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1):130-130
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创新的教学改革,它从理论上、观念上都要求教师有一个新的开始。在教学中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完成。语文这一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有丰富的创新内涵,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由此往往导致教师是“眉飞色舞”,学生却“雾里看花”,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略论创新教育的教学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但教学改革是关键。本文就创新教育的教学实施,略谈浅见。 一、转变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1,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或者说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似乎是教育发展中的永久性课题。在理论上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批判教师中心论,但实际上,我们今天的课堂多数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有学者提出判断是否为教师…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富裕的根本。道德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品德教育应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道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是新课程改革下品德课堂教学追求的新理念、新思想。追求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教学是教师基于这种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对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做出的一种全新探索。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品德素质,培养出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需的人才,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主富裕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罗红霞 《新疆教育》2013,(15):127-127
从两则课堂教学案例可见中国和美国课堂提问的主体迥然不同,前者是教师,后者是学生。美国课堂提问主体在当代教育中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有效保证了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着教育对于人的终极关怀,促进了社会创新体系的建立。启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孔子启发教育思想,尽快树立学生是课堂提问主体的观念,把课堂提问的主体位置让给学生,确立和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袁雯 《内蒙古教育》2012,(18):49-50
课程改革强调关注人的主体能动性、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潜能的充分发展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特征。基于此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调整,而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需要转变,因此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加强学生主体参与性显得尤为重要。学案式教学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它既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衣钵,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与学生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依靠人的主体性发挥。要实施创新教育 ,必须对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加以探讨。一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在创新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同为客体 ,又同为主体。主体与客体是标志着活动者与活动对象的一对哲学范畴。主体与客体是相对而言的。主体总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在创新教育中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 ,不仅包括学生 ,也包括教师。因此 ,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当教学过程展开时 ,从教师这一主体来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4.
鲁艳 《上海教育》2000,(11):30-31
现代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德育,它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力图促进人的德性发展。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德育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性,与现代德育的理念相违背,因此改革这种“灌输式”德育已刻不容缓。而道德两难问题的教学正是从学生出发,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参与,希望通过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广大教师熟悉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治是指向学生内心的学科,教师若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通过布置课前实践性作业、创设虚拟互动情境、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等策略,让学生获得深刻的认知体验,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应树立以下六种观念: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现代教育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观念、教研观念和民主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道德观的塑造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如何追求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真”,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道德观和教师的信念、感情和要求、主要是他的行为,对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形成的道德关系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或者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形成了不正确的道德关系,那么主要错误在于教师,因为他是教育过程中道德关系的主要的主体。教师的良好影响会长久地存在于学生的心中,有时会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产生“新的结果”、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地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自我人格的人、充满潜力的人,相信每…  相似文献   

20.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蕴含着大量的创新思维因素,因此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如何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创新人才,谈一点一己之见。1更新教学观念语文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每个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