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美好愿景:我们理解的“新乡村教育”我们认同的“新乡村教育”内涵:一是指新的乡村教育。主要区别于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盛一时的乡村教育运动;二是新乡村的教育,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现代化及区域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以促进乡村孩子健康成长为中心,尽最大可能针对乡村教育实际,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必经的中间阶段,同时,我国已取得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总体小康社会”相比,是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新世纪之初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制度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但片面理解“关键在制度”思想,无限夸大制度的社会作用,必然导致“制度万能论”思想。任何制度建设都离不开人和人的全面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新乡村建设不仅是现代化进程中防止农业衰落和农村凋敝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载体和落脚点;不仅是统筹城乡、工农互促、协调发展的关节点,而且对于我国预防通缩、拉动宏观经济待续快速增长有重要作用。新乡村建设应该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一、美好愿景:我们理解的新乡村教育我们认同的新乡村教育内涵:一是指新的乡村教育,主要区别于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盛一时的乡村教育运动;二是新乡村的教育,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6.
“国剧运动”是一场以留学生为主、旨在“建设中华戏剧”的运动。其倡导者余上沅、赵太侔、熊佛西等人在一系列戏剧理论论著中,广泛介绍了西方戏剧在中国发展的得失,分析了西洋剧与中国旧剧的差异,并在实践中探讨了戏剧如何艺术地表现人生与正确处理戏剧、舞台、观众三者的关系等问题,为中国话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结合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温州地区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新乡土温州”农民高等教育的特性,探讨在新乡土社会中开展农民教育的恰当方式与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德治”是“法治”的重要补充,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型时期是“道德真空”时期,必须努力搞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走一步 ,看一步”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总结经验” ,在摸索中前进。这是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的 ,这一改革实践观已经指导我们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 ,也必将指导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内容极其丰富,是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指导,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解决欠发达地区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新文学发生时期,由于某种历史的偶然机缘,浙江文人得以建构起强大的以浙江地域为维系根据的人际网络,这种人际网络在当时又恰好掌控了中国新文学的话语权,从而为以后“浙江潮”成为蔚为大观之势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形态上看 ,“乡土”向“农村”的蜕变源于“他者”的进入 ,它包含着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涵 ,从不同侧面不断瓦解着乡土世界原有的自在性、自然性和完整性。“他者”进入的冲击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中 ,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对血缘人伦的覆盖 ;而在新时期反映农村经济改革的小说中则主要表现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给人们在心理上所造成的波动 ,往往体现为一种乡土性的苦闷、焦虑和失落。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础设施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基本条件。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四川自贡,如何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在自贡市农村基础设施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自贡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自贡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措施,以期对自贡或类似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探索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文章以为解放农村生产力,使之符合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根本动力和首要任务;追寻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一致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智力支持与保证;始终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边学边实验"研究课题是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构建式教学模式》的一个子课题,笔者在参与此课题的研究中受益匪浅。首先,"边学边实验"课题的研究从根本上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另外,配套器材"学具盒"的广泛使用为课题实验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一切都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工作者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全文分析了大众媒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传播误区,探讨了新农村报道贯彻“三贴近”原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农村教师生存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以来,陕西省基础教育事业有了显著发展,教师待遇和生存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教师的生存现状却仍然令人担忧。在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个人发展预期及职业认同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对"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在"三农"地位上,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在政策措施上,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发展方略上,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在发展阶段上,提出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在目标任务上,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三农"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三农"定位的新高度、科学理论的系统性、理论风格的求实性、施政措施的多样性、价值取向的以人为本性。  相似文献   

19.
唐人史料载顾况于韩滉手下任判官之职,但其情况不详;顾况生平奇事是"求知新亭监",其事与"判官"当有联系.就顾况所传诗文及唐朝历史典籍来看,顾况在韩滉手下任职主要是做"盐监";任职之地方主要是在温州和台州;越州(今浙江绍兴)是浙东中心,顾况在温台任职与往来均尝经留于此.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旨在推广学习型组织概念,改革农村办学和教学观念,利用“活知识信息中心”的培训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素质,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的建设为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等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会,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条在西北农村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