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在教学四川省小学思想品德(试用课本)第三册第八课《你知道这些文明行为吗》时,采用以故事贯穿全课,电教手段为助手的教法,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你知道这些文明行为吗》这一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并能恰当运用“早、好、请问、请您、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对不起、不要紧、没关系、再见”等日常文明礼貌用语;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遵守公共秩序;第三部分教育学生讲究卫生。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有礼貌的好习惯。一、用真实事例激发学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有其自身的特点,集中表现于“明理、激情、导行”三者的统一。三者互为依存、互为影响。互为渗透,相辅相成。明理就是要讲明道理,使学生懂得“是什么”和“为什么”。导行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抓住教学主要观点,理清教学思路,才能达到思品课教学目的。下面根据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第九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课的教学思路G一、理清设课思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属于良好品德的教育。是同类教育内容在小学阶段的高层次。低年级有(要听别人的劝告)让学生初步了…  相似文献   

3.
植物个体发育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而植物体是由许多细胞组成,最初发生于细胞内的微观变化,不易观察,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在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一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组合教学,把具有不同教学功能的教学媒体,有机地组成为不同用途的媒体群.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教学过程简介如下:一、课前准备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完成“小麦种子萌发实验”(材料:甲培养皿中一完整的小麦种子、乙培养皿中一含胚的半粒小麦种子、丙培养皿中一不含胚的半粒小麦种子;萌发时间:八天;温度、水等条件相同。);编…  相似文献   

4.
《种子的萌发》是小学《自然》第十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在课堂上能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更加合谐,作为自然教师来说,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更为自然课堂教学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种子的萌发》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就是我在自然教学上的一次尝试。现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首先,纵横联系,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推荐一本好书》。它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积累·运用六”的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并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根据口语交际课“双向互动”的特点及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方法性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让学生知道应该多读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情感性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在各科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情感倾向,培养学生勤于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力性目标:提高学生乐于并善于与他人…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植物怎样“吃东西”》一课是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第16课。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行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二氧化碳和阳光的实验。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比较常见作物的种子在外形上的不同,指导学生认识这些种子,并能说出这些种子的名称。2.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指导学生认识种子在构造上都具有胚根和胚芽两个重要部分,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细小构造的能力和把握物体共同性的能力。3.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懂得把种子“种”在玻璃杯里的方法并能在课后各自观察、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体会一粒种子就是一株植物的雏型。教学重点: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找出其共同点。课前准备:1.前次课要求每个学生带一个无色透明的玻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水的净化》一课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六册第八课,属“水”单元。本课是在学习《水》、《溶解》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水的净化的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主。课文分三部分,即知道什么是自然水域;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及作用;了解家庭、自来水厂水的净化,进行饮水卫生、环保教育。为此,我以明白“自然水域”的含义,知道家乡有哪些自然水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净化水的方法及这三种方法的作用,会做沉淀、过滤的实验;了解自来水厂水的净化过程,进行饮水卫生、环保教育作为教学目的。其中以水的净化方法和作用,会做沉淀、过滤…  相似文献   

11.
小语第三册第24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是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领、扶、放”三结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从题入手,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春季的显著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到野外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你们知道春季有什么特点吗?今于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春天。  相似文献   

13.
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这一问题的引发源于前阶段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一课。这节课,让学生学会“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计算并不难,但关键是如何知道“为什么可以乘倒数”的来龙去脉却存在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4.
《声音》(“九义”教材第三册11课)的教学是使学生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悦耳、嘈杂的不同,向学生进行噪声危害身体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的感知声音)和比较能力(比较音量大小、音调高低)。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儿童的特点,可采用以下方法,指导他们开展《声音》的学习研讨活动。一、创设情景,以趣激学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表明:小学生的感知觉比较粗糙、笼统,观察事物不够全面,较多地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因此小学生对思品课的掌握理解往往只停留在理解事情表面上。那么,该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思品课教学呢?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通过读读说说演演的教学手段,设计一条“激情、明理”,而后“导行”的教学思路。下面就思品课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材第八册《知道是错误的事情不去做》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读读说说演演,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教育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分清是非,知道是错误的就坚决不做。即达到激情、明理而后导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要求 本课《“九义”教材第三册6课)是在一年级学习了基本观察方法和比较事物异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能力训练的课。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类,能按一定标准给物体分类。为学生在以后认识自然界的活动中,把各种分散零乱的现象、事物条理化,为形成系统的知识打下一定的认识基础。 二、教学步骤 教学时按以下四步进行: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认真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昆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八册第八课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小学自然第三册学生认识了蚂蚁、蟋蟀等动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本课与《两栖动物》、《益虫和害虫》两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动物”教学单元 ;从能力培养看 ,属于“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系列。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 ,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 人格目标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多学好问、…  相似文献   

18.
在三年级教学《种子的萌发》这一内容时,教师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认识种子的一般构造,并知道怎样能使一粒种子萌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蚕豆种子被剖开来后,它还能发芽吗芽”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问题呀选问题源于课的伊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蚕豆种子进行了解剖,学生或用小刀,或用美工刀,三下五除二,一粒粒蚕豆种子被解剖得四分五裂。学生通过解剖发现了蚕豆种子的外面有一层皮,里面有“肉”,细心的学生还发现蚕豆种子的肉上还长有一个“芽”。在听到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后,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芽教师可…  相似文献   

19.
《蒸发》是“九义”自然教材第九册中的一课,本课通过学生观察、想象,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要吸热。其中,“水蒸发时要吸热”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口头作文(口 头说话)的一种课型,是培养学生智力、口语表达和为 学生写作文奠定基础的练习课。而语文教师都知道: 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交际不起来,不肯说、不会说 以及说话不通畅或是千篇一律地照着第一个说,而说 的主体往往变成了教师,很多时候都代学生说了,学 生变成了听客。实际上“口语交际”课变成了一种“哑 巴”课,特别是对农村小学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在“口语交 际”课中说起来,如何让自己的学生肯说、爱说、争说 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