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举结构是一种颇具汉语语法特色的语法结构。根据“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对对举结构进行了界定,又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分类,并重点探讨了对举结构的成句功能、语义功能,说明了对举结构的研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谚语有其特有的结构方式和表义手段。文章从谚语中大量存在的数词对举现象入手,对数词意义、结构和功能做出分类说明,并进一步分析数词在这类结构中意义发生分化的原因以及此类对举现象所形成的焦点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视野本身包含着价值判断。华夷对举的文化视野代表着秦人卓越的文化价值观,是秦人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从对华夷文化的共同接受,到华夷对举文化心理结构的生成,再到华夷对举文化视野的确立,这是一个依层累进的过程。华夷对举的文化视野对秦文学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诸如在认识判断上表现出个性化的色彩,在性质定位上表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在文学地位上表现为绝对的附属性。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于对举现象的研究已经有很多,考察的重点主要是在词和短语层面的对举上,实际上,笔者发现,在句子层面的对举现象也很突出,而且更能体现出汉语句式的特点.本文以现代汉语对举句为研究对象,首先给这种特殊句式做出一个较为严格而完善的定义,而后从对举句的结构类型入手,勾勒出其结构分类系统,最后对这种句式的特点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5.
对举格式是汉语特有的一种黏着性结构。根据对举格式中语素或词的意义关系,对举格式可分为近义对举、反义对举、类义对举、起兴对举、极性义对举等。其中极性义对举格式又可分为主谓对举式与非主谓对举式两类。对举格式的句法功能有:超越语法规则,使语素升格为词,创造新短语,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对举格式的语义功能有:确定语义角色,使语义增值。  相似文献   

6.
王刚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4(6):109-112,117
对举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在结构、语义、语用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也给外国留学生理解运用带来困难。为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常见错误,采取一定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7.
方位对举四字格("XAYB"类与"AXBY"类格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习用结构。为进一步明确该结构的形义特点,本文提出了方位对举构式这一概念。结合语料分析,发现该构式具备两类组形机制和两大核心构式义,在此基础上从组形和表义方面对方位对举构式的成活条件做出进一步界定。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表达能性范畴的肯定结构有两种形式,即“V得c”与“能vc”。文章通过对两者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以及与否定式“V不c”的对举等三方面进行考察,归纳出两者句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200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虽然对修辞格不具有开放性,但是其写作者通过相同句法结构的排叠、对举形成了一组组整散有致的句式,通过词或词组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对举,以及各分句间语义内容上的强烈对比,实现了言语表达方式的艺术化,具有很高的修辞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举类显句在汉语交际中被作潜性化处理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语言,这对了解汉语及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的人来说是不争的事实。汉语交际中对举类显句潜性化的走量存在不是世界上一般语言的共性,而是汉语所独有的。通过对这类句子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汉语交际中将对举类显句作潜性化处理,既有文化上的必要性,又有文化上的可能性。人们的价值观、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等文化形态决定了人们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对那些说出来会影响人际关系和谐的内容,汉民族更愿意换用一种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1.
作为特殊的词组,间隔反复式四字格在表义上大多带有整体性的特点,这种整体意义是由间隔反复式四字格的结构项相结合产生出来的.按照其整体意义和结构项意义之间的关系,间隔反复式四字格的语义构成分为组合构成、对举构成和化合构成三类,其中组合构成占多数.  相似文献   

12.
对举格式在汉语中大量存在着,这是其它语言所不能及的语法现象。本文首先为这种格式下了定义,并且按照对举语句中语素或词的意义关系进行分类。随后与印欧语的代表——英语进行对比,从民族心理,语音特点及语言组织形式,语义表达功能三方面来分别论述对举格式的生成机制及在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可能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歌花鸟意象的高频出现源于中国文学瞩目自然的比兴传统,花鸟对举形式虽然生成极早却至杜诗方才大量运用,其表现毫不雷同且能将诗人的悲喜悉数蕴于其间。杜诗的花鸟对举不但利于烘托情感、营造意境,而且笔法浑融、境界老到,其所继承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对后代诗歌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14.
对举句是汉民族语言表达中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句式.在一定的表意前提下,对举句可以打破一般的句法规则,将语言要素进行灵活地组合,形成非常规句法组合的对举句,这更是汉语句法特色的体现.本文欲从外部思维方式和内部语言机制两个方面探究促成对举句成立的动因,从而推进对对举句这种特殊句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副词"只"的语义指向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视角穷尽性考察一定范围的语料中能与“只”组合的结构形式:从静态角度看非对举格式的“只”的语义指向规律表现为一种倾向,而对举格式的“只”表现为一种语义的强制性要求;从动态角度用删除、移位、添加、位置浮动等方法考察相关的句法变换,总结出“只”在句法层面变换的条件和限制,以及“添加”、“位置浮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汉语标记性对举构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常见的口语表达式。这类表达式的构成非常特殊,常常可以实现句法规则的超常规组合。文章立足于此类构式,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该类构式进行分析,并将此类构式和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标记性对举构式的学习偏误和教学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汉语标记性对举构式的理论和习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雅俗对举是清真词里运用的众多雅化方法中的一种,大概分为以词尾结句来衬全词和以下片衬上片而使全词趋雅。这种手法的运用婉转圆融,使周邦彦的词即使是艳情也别有一种雅韵,从而使词的雅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变迁,唐代不同时期制举试策中的策问和对策在结构、字数、题目数量等方面有很大变化:在唐前期,策问和对策结构比较简单,字数较少,题目数量也较少;在中晚唐时期,题目结构渐趋复杂,字数和数量也大为增加,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策问和对策结构。唐代的制举试策在文体上大致遵循一定格式,但相对比较宽泛,选拔标准更注重文采和论述内容,对文体格式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举人在同科同场对策中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格式。陈飞先生所说的唐代试策的形式体制,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仅仅是把唐代试策的众多个案中出现的要素"集优"在一起;他对唐代前后期的试策文体特点及其变化的区别也不够深入、清楚。  相似文献   

19.
当反义语素构成成语时,常会出现大量的同位对举现象。在成语中,准确认识反义语素同位对举的多种格式,考察此类成语的语序规律和修辞手法,以及认清它们的特殊性等,对人们今后更好地使用此类成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若)X/还好,/X,则Y"是一个对举假设复句构式,"还好"主要位于前一分句的句尾做谓语,其后都会有后续语句表明相反的情况,后项通过对举假设对前项"X/还好"起释因作用。"还好"在这个构式中既起到了推导作用,也强化了信息焦点,同时也为它的后续发展起到了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