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文修辞很早就成为从政阶层一种自觉的、并有一定规范约束性的行为。现代社会,不少人认为公文修辞纯属搜肠刮肚、咬文嚼字,这显然是错误的。公文修辞决不是单纯做文字功夫,而应该是语言的生成与思想的形成同步开展,即炼辞和炼意同步推进,这是恰当表达意旨、切实保证效用、有效深化认识、提升经验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镕裁》一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镕是对情理方面的提炼,即炼意;裁是对词藻方面的剪裁,即炼辞。对这一篇研究中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准”说在创作过程中的位置,“刚柔以立本”的内涵和“设情以位体”的含义这三点上。本文试就这三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人弗识,则将成宇妖矣。 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刘勰《文心雕龙》论炼字炼意  相似文献   

4.
炼意语文     
王彬彬在《散文写作中的炼意》中说,作文中的"炼意"是一个通过深入、反复的思考,把那最深刻、最核心的意思提炼出来的过程.如果缺乏"炼意"率尔操觚,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显得杂、浅、直.  相似文献   

5.
赵春霞 《现代语文》2006,(9):119-119
一篇文章,不但要有好的立意、材料、构思,还要有好的表达,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辞不达而意不至”。话题作文重在发掘写作潜能,提倡创新,弘扬个性。“个性”就是有自己的特色,不随人后。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新妙而富有滋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精妙地润饰语言,让作文语言“靓”起来。  相似文献   

6.
考场作文材料是命题者“命意”的载体,也是写作者“炼意”的平台.“材料”的本意和命题者的“深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融为一体,写作者要会“炼意”,才能“明意”.审题炼意要实现“稳、准、深”,不妨尝试“三步走”,通过提取信息(逻辑分析)、全面解读(思维指向)和态度取舍(写作定旨)三个环节进行.前两个环节针对材料本身,解决审题的“稳”和“准”,第三个环节侧重于立意,联系社会人生,实现审题的“深”.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应在“文、辞、意、志”的往 复循环中进行,不能“以文言辞”,“以辞害志”,而应“以意逆志”。这是孟子对文学研究的特殊贡献,但此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提出: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意”是文章的统帅。有了“意”才能确定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式,才能选择文章的题材,这是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那么,如何提炼和强化文章的“意”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炼意方法。  相似文献   

9.
字典家族里住着“练”和“炼”兄弟俩。他们的相貌长得像极了,说话的声音也一模一样。许多人都说他俩是孪生兄弟.连成天跟他们在一起的朋友也常常分不清他俩。仳:如,有时“锻”来找“炼”去打球,却拉走了“练”;好学的“习”来跟“练”一道做功课,又错找了“炼”。  相似文献   

10.
为文要立意。而意者及意的确立与提炼,并不是人皆悉数了然并应之于手的。其实,所谓的“意”并不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而是作者对这些问题所持的观点及评价,它状“帅”,文之无意如同兵之无帅,无帅,兵呈乌合,无意,文若散沙。因而,立好意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为使文章更具价值,炼意更不容忽略或轻视。拙文就“炼意”一项提供三条浅见:一、强调主意的多维性与准确性。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不外乎发散、集合、求异与逆向四端,写作的构思须强调这些思维活动的有意识开展,同样,在确立主题时,也应该作如是观。而对一个既定命题或供料作文,由于立足点不同,注意的侧面与角度不同,最后的“意”  相似文献   

11.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综述了各家对词义的界说,接着提出了我们对词义的认识:词义根据存在样态分为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静态词义是语言中的词义;包括词汇间意义和语法意义;动态词义是言语中的词义,它在静态词义的基础上,根据两种不同语境而发生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2.
语言发展是渐变的,词义的发展演变亦如此。对词义演变的探讨要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出发,因为纵观古今词义的演变不难发现,词义演变不仅仅是扩大、缩小和转移那样简单。本文试从词义深化、词义范围的变化和词义转移三方面探讨词义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词的义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是层积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俄语词义与语境二者的依存关系,即语言创造语境,语境产生语义.通过论述言语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词义理解中的体现,指出言语交际中应避免言语矛盾,创造语境,以期达到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及一部分大学生等英语学习者中仍存在着独立应对生词的弱点的现象,论述了英语学习者如何利用上下文语境线索猜测词义的三种方法,并强调英语学习者应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代汉语词义演变在词义构成的三个方面都有体现。词汇意义方面主要为扩大和转移,缩小和虚化的情形较少;色彩意义方面表现为感情色彩的贬降或扬升、形象色彩的突显和强化、书面语体色彩的减弱与通用化;语法意义方面以转类为主,一些程度副词的新用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蓝"与英语中"blue"这对颜色词极其构成的词语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分析汉语颜色词"蓝"与英语颜色词"blue"在英语翻译中意义的对比变化,指出在英汉翻译中也应注意到其他颜色词在翻译中意义的变化,并应注意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准确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18.
符号学与词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符号学的诞生为词义问题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提供了观察词义的新角度.符号学一位很重要的学者Ch. Morris把符号学分成三个部分,符号意义学、符号关系学、符号实用学,这样,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我们就用符号为理论来解释一个词的词义,把一个词放到不同的关系中去观察,在这些关系中词就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词义与概念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根源在于人们对词、词义与概念三者的关系认识不清。词与概念的关系不同于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义与概念既有同一性,又有本质的区别。这一理论观点对解决语文词典释义的相关问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同族词个性意义系统研究包括研究每个词族各层级的词源意义、及其各层级词源意义的相互关系。它可以为归纳同族词派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文始》卷一中""组同族词意义系统的研究全面展示了同族词个性意义系统研究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