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型伟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吕文”),认为中国近50年来教育发展的最大缺憾是对英才教育重视不够,因而呼吁“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办一批英才学校”。[1]吕型伟先生的观点引发了学术争鸣。王建华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大众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王文”),与吕型伟先生商榷。“王文”认为,“英才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因而英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没有可行性;而大众教育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心理,中国…  相似文献   

2.
欧录强在《教案检查不能“叫停”》(《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我们坚持了多年的优良传统,因此,教案检查不能“叫停”。笔者以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确切地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写教案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周作宇近年来,理论界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上有一些不同的提法。有人认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王道俊、王汉澜等编《教育学》);有的认为是“研究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问题”(孙喜亭《教育问题研究概述》);日本的大河内一男...  相似文献   

4.
当我在电脑上敲下文章这个标题时候,参与评估的专家们正在各地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10月14日,我省启动了首轮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此刻正在苏南各市紧张进行中。这次的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以省委省政府2005年作出的《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为依据,以省教育厅研制并获省政府认可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俗称“十六条”)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阎英华 《双语学习》2007,(10M):56-57
创新学习(innovative learning)的概念出自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1979年的一项研究报告《回答未来的挑战》,它被认为是区别于传统的维持学习(maintenance learning),是一种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那么作为“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的历史教育又该如何创新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惜誓》为唐勒所作”说,出自当代楚辞学名家赵逵夫先生;赵先生否定王逸序《惜誓》所引“或曰”的《惜誓》为贾谊所作一说,无坚确的理由。《惜誓》很有可能是贾谊所作(当然仅是“可能”),而绝非出于唐勒之手。  相似文献   

7.
怎样判断《孟子·尽心上》的教育二字王静近年出版的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其中讲到了“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以下简称“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董纯才、刘佛年、张焕庭三位同志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撰写的序文...  相似文献   

8.
徐江先生为展示自己的“有效教学”,同时也为批判中学语义的“无效教学”,亲自到中学授课,并作《理性我思致用——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一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06年第7期,以下引文.若非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详细讲述他的授课基本内容及设计理由。  相似文献   

9.
鲁愚 《现代语文》2002,(3):12-12
杨昱华先生《画虎类犬=画虎类狗?》一文(见2001.11《现代语文》)主体部分力图辨析将“画虎类犬”与“画虎类狗”划等号,原本不正确。该文标题也显示着这一观点。杨文具体阐释说:这一成语出自汉代马援的故事,详见《后汉书·马援列传》,本作“画虎类狗”,“为何后人(将其中的‘狗’)改为‘犬’呢?原来,后世文人想当然地认为狗就是犬,那么画虎类狗中的狗当然也可以用犬来代替。于是为了避俗就雅,就将画虎类狗改为画虎类犬,自以为以犬代狗很文雅。”杨文断言:“产生歧义的关键在于对‘狗’字的不确理解”,因为,“在上…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教育发展研究》第5期刊出了吕型伟老师的题为《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吕文”)。在文中,吕老师谈了他对中国教育没有培养出顶尖人物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吕老师认为,中国近50年来没有出现出类拔萃的尖端人才的原因是由于错误理解了教育平等、取消了教育竞争、曲解了全面发展、压制了学生个性。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吕文”认为,“一句话,中国之大应办一批英才学校,采取特殊措施,严格挑选,严格培养,严格把关。”并认为,“从对教育平等的误解到办英才学校有一个解放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1.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检查评估结果的通报》,历时近一年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检查评估圆满落幕。经过各个阶段的综合评估,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等20所高校获得“优秀”等级(一类学校),  相似文献   

12.
《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8期曾发表李向群老师《从孩子作文(为做官而读书)所想到的》一文(以下简称《李文》),该文针对一个孩子在作文中表达“为做官而读书”的理想,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虽有不少合理之处,但笔者认为仍存在许多偏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11期发表了杨晓晨老师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谁口》一文。文章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出自吴趼人(1866—1910)的《痛史》第十回。考《痛史》共27回,最初发表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三十二年(1906)的《新小说》。但这还不能说就是吴趼人最早归纳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中国古代,知识垄断于官府,《汉书·艺文志》称“诸子之学,皆出王官。”是孔子打破了这一局面,开学下私人之风。孔子以其“有六艺以教民”的儒者身份,深刻剖析了教育理论的人性基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下文凡引文出自《论语》者,只注篇目);概括阐发了教育的原则和宗旨———“有教无类”(《卫灵公》);全面论述了教育方法和手段———“循循然善诱人”(《子罕》);概要揭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造就“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的君子。可以说,透过孔子教育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其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报刊发表批评赛珍珠《大地》的第一个东方人,是康水熙(YounghllKang)。长期以来,在国内的赛珍珠研究领域,康水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学者。有些文章在论述到他的时候,是将其划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圈子内,并且因此对他所作的赛珍珠的批评作了点评的。如《国外文学》上的文章说:’‘对《大地》最早的批评出自两名中国留美学者之笔。康水熙在《新共和卜…··”(1994年1期第6O页)。再如《外国文学研究》上的评论写到:“一般中国学者认为《大地》描写不真实,而且丑化中国。最早的批评者在《新共和})上著文的康水熙—…·”(199…  相似文献   

16.
张梅、张李顺在《教案检查该“叫停”》(《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现行教案检查的功能发生了错位,因此需要“叫停”,并指出:“至于教案如何写,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则属于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范畴,校长不应该干涉太多。”我认为这个观点太偏激,只看到教案检查的问题,没有看到教案检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任强  尤晓娟 《山东教育》2007,(11):46-47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无论《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全日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强调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日本现代教育理论家广岗亮藏提出的“解决课题教学法”,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国教育发展要从“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相似文献   

19.
《管子·轻重》中的经济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管子》是先秦诸子中名著之一,它假托管仲之名,记述了管仲的思想及其施政主张。该书在战国时已广为流传,《韩非子·五蠹》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但《管子》此书,并非出自管仲之手,乃管仲之后,经过多人编写增删修改整理而成。宋代叶适认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作”(《叶适集》),此论极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节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材)。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看到“滴水穿石”的奇异现象,展开丰富的联想,想到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历史名人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可贵精神。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