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三国志》卷后的陈寿“评曰”,对陈寿的政治思想进行梳理,提出在陈寿的政治思想中有较明显的复古倾向,诸葛亮的治国为其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他还是提出了从皇帝到各级官吏的行为规范及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的思想,最后对其政治思想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很强的传承性与规律性。探讨陈寿《三国志》的史学革新意识,对于研究陈寿的创作笔法有很强的借鉴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更多的研究者加深对《三国志》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三国演义》非一人独著,而是一部累积性的作品。其中关键性的作者是《三分事略》的作者,罗贯中、毛纶、毛宗岗父子。并就其成书的具体过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通释》兼收宋金明清历代戏曲词语一万余条,既校补了《元曲释词》,又以大容量集历代戏曲词语为一书。其突出特点在于:释词旁征博引;发掘新词新义,同类性质的辞书所未见者不下全目的百分之八,多义词亦多有新解;以音统形,就因析义;大量少数民族语得到解释;吸收前辈和时贤科研成果,亦坚持不同学术观点的辩驳。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以其丰富的语料价值和文献学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研究中持续升温的热点。从事《三国志》的整理研究.通假字是绕不过的路障。不明通假往往造成误删、误改、误点、误译、误点复误译、滥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现象启示我们,通假字研究与古籍整理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假字是古籍整理中值得花大力气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三国志平话>是说书艺人讲说三国故事的底本,它在罗贯中生活的那个时代出版,因此,罗贯中如果创作<三国演义>应当借鉴此书.但从<平话>的内容看,三国故事在元末明初还不够成熟,罗贯中不能从中借鉴到什么东西.所以,他在当时还没有成熟的长篇小说和小说理论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没有条件因此也不可能创作出这样一部杰作来.<三国演义>应当是宋元至明中叶的说书艺人们世代累积不断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由某一个人创作而成.  相似文献   

7.
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的人和事,经过后世小说戏曲的敷演,其中真假虚实,需要辨析。卢弼《三国志集解》虽涉及,尚有疏忽之处,本文为之补证。  相似文献   

8.
邓艾是一个信奉孔、孟民本思想的实干家.他顾全大局、反对结党营私,得到部下广泛支持;他身体力行、任劳任怨、甘当表率.陈寿在<三国志>中着重凸显出他在这方面与当时多数平庸官僚的区别,标志着<三国志>对孔孟民本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唐六典》根据唐玄宗的意旨编撰而成,对唐代及后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书详细地记载了唐代前期的设官分职以及唐以前职官制度的沿革,对于研究古代职官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唐六典》成书问题,重点分析《唐六典》成书时间、书成于何人之手及成书历时较长之缘由这三个方面,认为《唐六典》书成于唐开元二十七年,由李林甫进御给唐玄宗。  相似文献   

10.
从版本考证、文本提示、情节漏洞三方面来看,现在常见的《儿女英雄传》版本很可能经过了多次、多人的修改,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文康写作该书至少是分两个阶段写成的。最初的构思可能只有前二十八回。  相似文献   

11.
清钞本《类姓登科考》是一种体例独特、史料价值突出的科举文献,以前学者对其相关信息缺乏相对准确的著录。从藏书印、时人征引、地名变革和避讳改字等角度,对其作者、成书时间进行考证,认为该书确为盛子邺之作,写成于康熙元年之后、康熙四十年之前。该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错误,参考时需要注意辨别。  相似文献   

12.
以钱剑夫标点整理的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三国志》陈乃乾点校本、《三国志》吴金华点校本等参校,对《三国志校笺》及相关论著中存在的点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前对三顾茅庐一事进行铺叙、渲染的是《三国志平话》和元代无名氏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但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及语言运用上都显得粗糙不成熟。罗贯中在此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思维,使该故事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与趣味的求贤桥段,成功刻画出刘备的仁君形象和诸葛亮的智者形象,因此赋予了三顾茅庐高雅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4.
由于赵匡胤出身低微而开宋基,自宋朝始,民间即广泛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后来“飞龙”逐渐成为赵匡胤发迹变泰故事的代名词。宋元的相关笔记、小说,金、元、明的相关戏曲,以及明、清时期相关的小说、戏曲,脉络清晰地揭示了《飞龙全传》的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15.
《晏子春秋》成书有一个长期积累和演化的过程 ,到战国中后期基本定型 ,至刘向校雠整理后 ,内容始固定下来。汉后各代史志著录篇目不合 ,乃是由于章数分合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运用等叙与概叙交替的方法写人叙事。在政治事件频繁变化的叙事洪流中,插入闲适清雅的生活画面,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白描手法塑造儒士形象,表现他们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思想气质的变化:有时儒士品格与名士风度结合得相得益彰。陈寿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评价人物,书中的书表疏等政治文献可当做抒情小赋来欣赏。  相似文献   

17.
帛书<易传>整体形成在秦代<挟书律>施行之前,帛书<易传>的散乱期和<挟书律>的施行期基本重合,帛书的整理期在<挟书律>废除到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之间.帛本<易传>中<说卦>前三章的归属问题,帛本<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先后关系问题,帛书<易传>的成书时间问题,都可在这一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崔磊  雷家宏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3):10-12,31
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并行流行于世,由于《三国志》过于简略的缘故,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广征博引,补充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史料。裴松之的注开创了史注新的研究范式,发展了历史考证法,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考证《三国志·董卓传》、《刘表传》等篇中10处记载不确切和传抄讹误的地方。这些地方涉及到职官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地理等,有些还关系到对整个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朱熹的《诗集传》集古文、今文、汉学、宋学之大成,在《诗经》研究史上是继《毛诗郑笺》、《毛诗正义》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通过考证《诗集传》的成书过程,揭示朱熹对《诗集传》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独到的创新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对古老的文化经典《诗经》进行一次全面的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