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的一篇文章.与本组其他三篇课文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语言更为活泼、情趣越发盎然,是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又叫科学小品),作者布封,素以描写动物的“人性化”“人格化”著称,在《松鼠》中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松鼠》有三个基本的阅读要求:1.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本单元学习,应着重提高综合阅读能力。本单元四篇课文中,三篇都是说明文,它们以介绍知识为主,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我的“长生果”》是一篇散文,语言具有文学性。我们要认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重点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安排结构层次的,理出作者的思路。在自学三篇说明文时,可运用说明文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课文收入了同一作者写的两篇科普说明文。这两篇文章在构思上,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阅读这两篇说明文,可以采取前后对比的方法来进行,可以集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说明的顺序上,这两篇说明文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说明序列? 二、作者在撰写这两篇说明文时,根据说明对象的各异,采取了什么不同的构思方式?前后比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叙述平实 ,相对较为枯燥 ,教师普遍认为比较难教。为了促进说明文的教学 ,本期特别组织了各地 6篇说明文的教学设计 ,其中《鲸》《蝙蝠和雷达》各有两篇。这几位作者对“趣教”说明文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 ,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是一篇把本来复杂的事物解说得扼要具体、浅显清楚,而且文笔生动的科学说明文。它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分类、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把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条分缕析地说明了古今语言的小“同”大“异”的原因、“大异”的方面和内容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学习这篇说明文,首先,要学习作者在对复杂事物全面掌握与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能根据读者的接受能力,抓住事物的主要部分,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6.
《苏州园林》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全文中心明确:“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且用四个“讲究”具体诠释了这一特征。文章又以第3节至第6节分别与每个“讲究”照应,第7~9节则从文章细处着眼进一步来说明“完美的图画”,突出这幅图画之“完美”,“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最后一节是自然总结。因此说明顺序清晰,结构严谨。大家之文不仅思路浑然一体,如璞玉天成,更重要的作为一篇说明文,语言之美也堪称说明文之“标本”,比喻、排比、对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方法不仅增强语言之形象生动,尤其是化用文言语句如“隔而未隔,界而未界”“不足取”等俯拾皆是,更增添了语言的典雅之美。所以教学此文,缺少语言美的欣赏,应该是一种教学的败笔,语文课之语文味也就寡淡了。  相似文献   

7.
一、准确定位,明晰内容编者既然把课文安排在说明文学习的第二篇,那我们就要摆脱文章诗情画意的文字的迷惑,把它当作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来阅读、分析。这样的定位,使我们容易明确目标: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阐明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第八单元安排了三篇说明文,这三篇说明文各具特色……其中《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说明方法耐人寻味。一、比喻说明,具体形象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句,其作用不尽相同。第一个比喻句主要是扣住了“美丽壮观”这一特点;第二、三个比喻句  相似文献   

9.
刘丽娟 《考试周刊》2011,(48):108-109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精读课教学的要求,以及英语说明文的语篇模式的描述,作者提出,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抓住文章的语篇模式、组织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段五个方面。作者认为,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理清说明的顺序,是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说明文都从有利于揭示和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需要出发去选定说明顺序。那么,拿到一篇说明文,我们怎样才能理清它的顺序呢?一、如果一篇说明文以时间的先后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那么它就是时间顺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和《生物的“睡眠”》中都有这种顺序。还有一种以生产或工作的程序为序的程序顺序,也属此类。  相似文献   

11.
〔问疑解难〕 1、说明文有没有关于“要素”的提法? 所谓“要素”,就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说明文能够独立成为一种体裁,也有构成其存在的因素,只是目前暂时没有“说明的要素”这样提罢了,那么在写作和阅读说明文时要着重注意哪些方面呢?主要有三个方面;说明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方法,这三方面将在下文分别说明。 2、怎样分析作者抓取的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能否达到说明的目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分析作者如何抓取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从分析说明的过程入手。事物的特征是受事物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一篇好的文章,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语文课文中作者美的情感,常常感染着教师,进而感染着学生。  相似文献   

13.
唐正富 《现代语文》2005,(12):24-24
《核舟记》系明代文人魏学洢所作,属文言短篇。通篇来看,它是一篇文言说明文。我们在获知说明文及文言知识的同时,对文本仔细进行扫瞄不难发现:雕核舟者鬼斧神工;以写“核舟”为名,作者也匠心独运。一奇作者在首段中交待“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擅长微雕技术,该段末句又讲王叔远“尝贻余核舟一”。选定末句分析,我们发现它的神奇巧妙在于:作者暗示我们“桃核样大的小船虽然小,然而我拥有它、经常把玩它,观察自然仔细,对所记情形真实性,读者朋友完全可以放心”。这拿我们今天创作首先要仔细观察的观点去衡量,依然不过时。二奇艺人王叔远微雕…  相似文献   

14.
这学期,在片区的展示课上我执教了《雾凇》一课。这是篇 文质优美的说明文,围绕“奇观”一词,表现了雾凇的罕见及美 丽壮观。在实际教学时,个人感觉在处理引导学生体会雾凇的 形态美的环节上,缺乏足够细致的引导,导致学生在朗读的展 现上,只是“因读而读”无法令我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5.
诸春雷 《教师》2013,(36):112-112
一、案例介绍 《桥之美》这篇小品文蕴涵有很强的美学知识,又是一篇自读的说明文,所以我原先只打算把它当个练习来练练:先巩固一下所学的说明文知识——说出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以整体感知全文,然后重点细读4~6小节,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最后从例子中分析出作者所阐述的关于桥的美学原理,让学生借此谈谈学此文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说明文在新编中师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说明文侧重向读者介绍一种知识或一种事理,它的语言也许不及记叙文那样生动传神,也许不像议论文那样精辟透彻,使得一些教师觉得说明文枯燥乏味而忽视其教学.事实上说明文中蕴含着广博的知识,它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美的启迪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大体也有一定的格式。下诠释,立定义开了头,接下去把诠释和定义里头的语义和内容推阐明白,然后来一个结尾,这就是一篇有条有理的说明文。”这段话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快速写说明文的要领。诚然,我们抓住各类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文的各种技法,说明时要注意科学性和条理性,在对事物细致观察、详细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是可以比较快地完成说明文的写作的。但是,要将说明文写得既快又好、技法纯熟,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训练的时候,着眼于在快中求好,好中求快,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说明文写得符合要求,并达到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高年级的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说明什么”,也要领悟“怎样说明”,特别是关注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重点在于结构安排、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有效迁移。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准确、清晰、有条理地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科学知识。在教学这篇课文中,笔者按照“认识事物,探究写法,学习表达”的总体教学思路进行探索,让学生在了解太阳的基础知识后,  相似文献   

19.
传世的文章,大都各有特色,所以传世,凭借的正是它的特色.人们赞赏一篇作品“妙”、“奇”,指的也正是它的独特的色彩.教学一篇课文,应当引导学生领会它的不同凡响之处.王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散文.作者领略大海的美,独具情趣;描绘美的大海,独运妙笔.海岛倚楼,谛听潮声,文章的神韵全在一个“听”上.  相似文献   

20.
<正>【设计理念】《〈物种起源〉绪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板块的第一篇课文,此文既是一篇典型的绪论,又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作为绪论,该文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过程、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作为科技说明文,该文体现出一般"科普说明文"的体式特征,具有"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等特点。根据王荣生对阅读对象和阅读层次的划分,科学普及文章属于阐释类信息,其阅读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