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的特色在于彰显服务于行业、企业的能力。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活动应紧密联系企业和市场,通过科技研发将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最新科技成果迅速投放市场,推动企业生产技术立足行业前端,促进生产力发展。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并不理想,许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以考察重庆市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状况为视角,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促进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为:建立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机制,搭建多层次的科技成果交流服务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机制,建立科技研发团队合作机制,构建高职院校联盟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院校内部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市场行为,高校作为成果主要供给方,借助市场机制作用完成交易。结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探索基于市场机制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效路径,建立以有效市场机制为保障体系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可为优化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解决“对接难、落地难、转化睢”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江苏、浙江省级地方政府把科技成果转化视为科技工作的终极目标,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应采取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设立科技成果推广奖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胜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1):121-124
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为此,要加强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新作用;应广开资金渠道,加大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必须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吸纳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加强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的管理力度;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造就科技成果转化的优秀人才;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家非常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教育部于2019—2020年公布两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名单,共包含71所高校。尽管这些高校都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但这些管理机构的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选取其中41所高校作为样本,收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管理机构网站的信息,通过文本分析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存在单一管理模式和多头管理模式,并细分为5种类型,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呈现多部门、多管理模式的多样化趋势。为适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趋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也为了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提出由产业机构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并重视管理机构的独立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我国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历程与成效,发现当前我国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许可转让、自办实体、委托开发、作价入股、创办科技园等模式;分析我国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科技成果水平总体不高、产学研互动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导向与激励不足等问题,借鉴介绍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提出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明确导向与激励、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等促进此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奖励》2004,(7):90-91
由北京、天津、上海联合发起的首届科技成果转化论坛,22日在上海举行。7个省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宣布联手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成果转化资源的相互开放和共享,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人才合理流动及人才合理流动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动因两个方面论述了人才流动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实现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途径──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从1996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科技与经济结合日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成果转化制度,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8月29日,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通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并于2015年10  相似文献   

10.
从科教资源、产业升级需求、产业条件、前期转化案例和平台区位优势等方面对淮北市创建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可行性开展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重视核心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关;实施科技创业专项行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促进成果转移的国际创新合作;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深化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11.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新形势下高校实现自身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教师的应用性研究动力不足,高校部分科技成果与市场和企业需求脱节、中试环节薄弱以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介乏力等因素,严重制约着高校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从新制度经济学视域出发,应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个人收益率和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问题。本文分析认为,"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外部条件不够成熟"等是造成福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应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标的指挥棒作用,建立利益分配激励机制,发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驱力,同时建立健全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加强中介机构建设等措施,全面优化福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促进科技成果的顺利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才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高校与企业直接合作、高校自办产业、校地合作孵化科技成果是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三条主要途径,三种转化方式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成果—技术需求"数据库,坚持从区域经济实际出发为指导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处理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自身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面向系统工程学中的ISM方法,通过建立6级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要素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得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浅层间接影响因素、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以期为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与大学生机会型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有机结合起来,以科技成果进行机会型创业理应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然而,我国高校大量成果长期处于"睡眠"状态,迫切需要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把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大学生创业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利用大学科技成果自主创业.要实现这个目标,要从构建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建立创业项目库,设立创业基金,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制定和完善创业制度等方面为大学生机会型创业营造有利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陕西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是推进陕西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每年产出的众多科技成果中,能够成功转化并推向市场的却很少。成果转化环境对高校科技成果是否能顺利转化应用具有重要影响,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内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不健全、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通过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市场投资机制、完善制度保障等措施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环境,可提升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陕西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国家是否能将科研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经济社会价值以及国家提高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活动。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利用场域理论中场域交互和多类型资本的概念结合,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和博弈规则进行分析。探索现今我国多主体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体构成、知识生产方式、产品形成特点,以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和规则。为以后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供给、推广和需求三个主体的共同参与,社会资本的缺失阻碍了转化主体间的协同合作,进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交互式社会关系网络、协同合作的信任机制及完善共享式的社会规范,强化转化主体问协同合作深度,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技术转移团队、完善技术转移制度、拓展技术转移业务等方面出发,对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立、无形资产评估及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价值链构建进行探究,在深入分析地方理工类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地方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和发展模式选择,并就促进地方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地方理工类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承担了众多国家科研任务,积累了大量科技成果,是科技成果使用和处置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日趋活跃,但在实践中还存在技术转移思路不适应成果转化需要的情况。高校应以深化科技体制为契机,探索建立精准技术转移创新模式,最大程度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实现技术转移全流程精准化操作。从一切有利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出发,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科技成果特点和技术转移规律的精准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