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华山为秦岭支脉华山山脉的一部分 ,地壳运动形成的华山山体是其自然美之载体 ,华山之险为奇险 ,华山之秀为峻秀 ,华山融壮美与优美为一体 ,华山形态美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华山洞者",真乃"华山之阳名之"乎?笔者在教授《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对"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一句产生了疑惑:"华山洞者",真乃"华山之阳名之"乎?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相似文献   

3.
去年夏天,爸爸妈妈带我去陕西旅行.我们去的第一站是以雄伟险峻闻名于世的华山.来到华山脚下,仰望着巨人似的华山,我不禁感慨,人类真是太渺小了.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仔细看看这个大巨人.  相似文献   

4.
《孔》的最后一段“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戒之慎勿忘。”中的华山,书中的注释为:“华山,庐江境内的一个小山”,这样解释令人生疑。为何不葬他处,独埋华山,且最后一段只是虚构的一种理想,定有其因。查《中国典故说粹》(辛夷著),乃大悟。《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辞》引《古今乐录》载:南朝宋时,南徐一读书人,路经华山  相似文献   

5.
执教内容:《咏华山》 案例1 为了让学生体会华山之高,爬山之艰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先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头一段文字: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相似文献   

7.
高启安  赵红 《家教指南》2005,2(2):68-73
敦煌文献中出现的"玉女泉"和"都河玉女娘子"之"玉女",实则为一女神形象."玉女"最早为传说中的"青女",亦即"天神青腰玉女",司霜雪.敦煌玉女神之形象不仅与此传说有关,而且融合了华山玉女的事迹,还与早期昆仑神话有一定的联系,与敦煌文献中另一女神"张女郎神"是不同的两个形象.  相似文献   

8.
写以上所讲"游"、"悟"、"记",都是写的准备过程.一般说来,前面三个过程准备充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是把自己感受到的蕴藏在自然界中的优美情趣,用笔墨反映出来,表现出来.明代王安道在《华山图序》中写道:"由是存乎静室,存乎行路,存乎床枕,存乎饮食,存乎外物,存乎听音,存乎应接之隙,存乎文章之中……"王安道画华山,是把华山景物放到整个精神生活里面去,经过不断揣摩、反复洗练,执笔时"但知法在华山,竞不知平日之所谓家数者何在".他用全部身心去完成有名的华山写生作品《华山图》,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唐代华山诗文中蕴含了丰富的有关华山的生态学史料,不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展现了华山的动植物景观、华山的气候景观特色、华山的神色形态之美,还传达出唐人对华山敬为神灵的朴素生态观、以华山为友的诗意生态观以及与华山合一的至境生态观,表现出与华山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这对于由于与自然山川对立以致无休止地开垦、掠夺、毁坏自然而造成生态窘境的今人,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初画家王履晚年曾游华山,作诗一百五十首。其诗既生动地描绘了华山神秀与险峻并存的稀世美景,又结合神话传说、历史遗迹,展现了华山深厚的文化内涵,更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用典贴切自然,语言清新朴素,不失为咏华山诗中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1.
“未到张家界时,我就听人说,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迷人的张家界》同学们,你们领略过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吗?下面,就听我来给大家介绍。  相似文献   

12.
华山风景名胜区华麓区地处风景区与城镇区域边缘,是华山风景名胜区中最为脆弱、最易破坏和问题最多的区域。从遗产观、整体观、发展观的高度,阐述了华麓区的遗产变迁,分析了华麓区在华山风景名胜区整体中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旅游规划结构中的角色与地位,从遗产保护和遗产发展两方面总结了华麓区的作用,指出了华麓区是华山遗产构成之要素、华山游览之门户的角色特性。  相似文献   

13.
去过西岳华山的人都惊叹华山之险,上华山必途经险段千尺幢、百尺峡,一面是绝壁,一面是深渊,其中仅有一条小路直通山顶。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然其中“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一句,主词和宾词不相应,语病是很显然的。南宋王象先《舆地纪胜》第四十八把此洞写作“华阳洞”。据此,可能当时有人叫“华山洞”,也有人叫“华阳洞”。叫“华山洞”是因洞所在的山叫“华山”;叫“华阳洞”,是因为洞在华山的南面。本文既然说是“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相似文献   

15.
<正>华山的魅力在一个"险"字,多数游客就是奔着这一点来的,笔者也不例外。在游览华山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被华山奇特而壮美的自然景观所震撼,奇岩危崖、峭壁险峰、幽谷险道、灵泉古洞、趣石秀木都让人难以忘怀。在饱览华山胜景之余,笔者发觉游览华山的过程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  相似文献   

16.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1)连动句。谓语实际上只有两部分:一,“徒步入华山”;二,“为黄冠。”表示动作先后的是“入华山”、“为黄冠”。“旧中涓”跟“范君养民”构成复指成分。 2)“中涓”,本来是汉朝的官名。《汉书·曹参传》:“参以中涓从。”颜师古注:“涓,洁也,言在内主知洒扫清洁之  相似文献   

17.
座位趣谈     
华山自古以“峻险奇绝”名冠天下。据说,游遍大山名川的韩愈,到了华山,最后上不去,下不来,“畏险大哭,投书求救”。我这个生来爱游荡江湖的“旅行家”,为了领略华山之险,来到华山脚下。不想雪天路滑,上山的班车要装防滑链才能过关卡,我们只好坐上了旅游巴士。一阵缓慢的颠簸后,我们坐上了上山索道。“好像华山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想着。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是一篇理趣盎然的游记散文,集体备课时,大家对其内容和写法见解一致,但对文中“华”的读音却莫衷一是。文中出现“华”字的句子集中在第一段,共有三处: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西岳华山为实例,以道教传播史、山路修凿史、旅游史、地理学史为基础和衬托,以思想史为依归,从目为祥云和雾霭环绕神灵寄寓之神山,到令游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之奇山,再到赋予人类社会正义力量固有之英雄山,展开对研究对象的一种山脉历史文化蕴义的探寻、解绎和归纳工作。通过以宽口径尺度度之之西岳华山历史文化,初步探知的蕴义有:(1)"華"为"花"之本字,虽自先秦起常用,却惟有"華山"以自然实体形式保持热度,散发影响,对华夏、中华之名起到令人瞩目的衬映作用;(2)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子提出"君子若华山"的比喻,颇为符合孔子"仁者乐山"的思想,也甚合华山由"仁"至"正"的山脉文化形象及其诸多实践者的人生历程;(3)明初医者兼画家王履登临西岳体会出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心得,不仅阐发了普天下骄子——士人们从事创作的书绘之途,且将人类与山脉的关系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水平上。本文的结论是:名山有赖自然高度而挺立,更有赖文化高度而跃升,时代推动着最大的人群登山领略无限自然胜景,人类的创造性认识又随之继续丰富着其乐无穷的山脉文化史。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3,(3):13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17年,重文抑武,他开创的宋朝文化繁荣一时,为人津津乐道。围绕他的传奇一生,也有不少典故轶文,广为后人传诵。"华山不纳皇粮":相传赵匡胤巡游四海时,在华山碰到道教陈抟老祖,两人在华山下棋亭下棋,并以华山为赌注,结果赵匡胤连输三盘,不得不遵守诺言免去华山一带的税负,从此,就有了"华山不纳皇粮"的说法。"黄袍加身":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诸位将领为他披上黄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