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文学的选择》是我的第一本文学评论集。1985年,我的而立之年,浙江文艺出版社能出版这本书,确实对我个人作用重大——我指的并不是这本内容凌乱的评论集说出了多少有价值的观点,而是“出书这件事”本身,它迅速改变了我此后的职业道路,因而这本集子的命名也具有了双重涵义——不仅文学是一种选择,作为志业的写作更是一种选择,也许它始于某个稍纵即逝的偶然机会,不过只要机会一旦被抓住,扭转自己的未来命运似乎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与我一起好不容易从60年代和70年代熬过来的同代人都非常清楚,在那个极端时期,凡还在坚韧地用自己眼睛观看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的人,只要你不愿意说谎不愿意做驯服工具,就很难从良心出发选择写作为志业,除非你做好了准备随时可能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杜欣 《四川教育》2013,(11):40-40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我,深知文学是用生命表达的艺术。作为初为人师的我,如何让孩子们的习作不仅用文字表达,还要学会用生命表达呢?”二十三年前我问自己。二十三年来,我一直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前十多年我很单纯地教给孩子们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及本科的毕业生。从1996年本科毕业至今,虽然已远离了自学考试,但我仍怀念自考时的悠悠岁月。学习时的欢乐,考试时的紧张,答题时的挥洒,成绩通过时的喜悦……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当与初学者谈起自考时,我总会告诉他们自己的考试经验与教训,自认为会给他们一些帮助。我坦言,在自学的众人中,我是一名幸运儿,不仅专科及本科全部靠自学完成,而且成绩也令人满意。中文专科考了五次,用了三年时间;中文本科考了九次,用了五年时间,平均成绩74分,最高分数为《语言学概论》89分。…  相似文献   

4.
展现上海新时期三十年"文学巅峰"的大型文学丛书"白玉兰文学丛书"日前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担纲丛书主编的王安忆,在序言中首度自评其入选代表作《长恨歌》的三部曲写作。在序言中,她这样写道,"本人写于一九九五年的长篇《长恨歌》,可说迎头赶上风潮,但又带来另一种不幸,它被安在潮流的规限里,完全离开小说的本意。在此,趁作序近水楼台,当为自己辩解几句。""我想说的是,小说的第一部应是不尽如人意,小说家陈村曾  相似文献   

5.
《蓦然回首》原是三毛写给她的恩师顾福生的,那个帮助她走出自闭人生的老师。三毛这样说:那个擦亮了我的眼睛,打开了我的道路,在我已经自愿湮没的少年时代拉了我一把的恩师,今生今世已不愿再见,只因在他面前,一切有形的都无法回报,我也失去了语言。几年前,当我还是个软弱小孩时,我也遇到过一个把我从茫然无助的青春引进文学殿堂的恩师——刘老师。语文课上,大家凝神屏息,专注地聆听着刘老师讲述古今中外文学上的事儿,尤其是古文,那些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自己看时  相似文献   

6.
当王钟陵教授从苏州寄来他的新著《文学史新方法论》时,我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了它。王先生在不到五年时间里,连续出版了三本大部头的专著,且都引起了震动效应,时下在文学研究领域,人们对王钟陵的名字不仅不会感到陌生,甚至不能不对他表示一  相似文献   

7.
狄马 《教师博览》2012,(10):53-56
写于"这里和那时"的作品翻阅苏联的文学史时,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苏联文学中后来成为不朽经典的作品都不是为发表而写的,相反,他们在写作时就明白,这些作品完全有可能在生前无法出版;非但不能出版,书稿如被查获,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但他们仍然凭着一种超凡的意志,越过贫穷、疾病、死亡的危险,构筑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圣殿。那么,有人会问,究竟  相似文献   

8.
<正>《追风筝的人》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写的,出版于2003年,自出版以来,大受好评。好多朋友都想我推荐这本书,只是我一直对我不熟悉的作家的作品都不怎么感冒。但是,他的作品真的让我感到了一种力量,向前的力量。它写的是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的一件悲惨不堪的事,另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久违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9.
接触自考是在初中时代,看着姐姐整天捧着厚厚的课本,摇头晃脑地背个不停,听说是为了拿一纸文凭。到军校,接受自考并真正参与自考时,才发现这并非只为了文凭,更主要的是在考验自己,锻炼自己。凭着自己近五年来的写作经历和对新闻报导的一点偏爱,总想找机会掌握更多的新闻知识。凭着当初那幼稚的冲动,2000年6月,我兴冲冲地来到廊坊市教委准备报新闻专业的自考,可是当时没有新闻专业。我丧地徘徊着,“汉语言文学”里“暗藏”着的《报刊编辑学》和《新闻采访学》两门课程激起了我的兴趣,就是冲这两门课我报了10月份的“汉语…  相似文献   

10.
自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合著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隐喻研究在认知科学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媒介。诗歌是隐喻的海洋,该文以舒婷《致橡树》为基点,探索隐喻和诗歌的关系,分析隐喻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以及隐喻为诗歌所带来的文学效果,帮助读者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艰难自学路     
自学是一条荆棘丛生、充满艰辛的坎坷旅途。四年过去了,我终于拿到了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书。手捧鲜红的烫金文凭,回顾艰辛的自学历程,我心潮起伏,百感交集,舒心地笑了,而这笑中含着苦涩的泪水。作为一个自学者,我常常为自己的成功倍感骄傲和自豪;作为一个自考生,即使在考试失败之时,我也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自己     
我也许永远不能像河马和于征那样毫不犹豫地说走就走,因为我有着太多的牵挂,让我不得不停留在这里。在河马和于征走后,我在学校的文学社里孤独地追求着我们的梦想。平时那繁忙的工作和压力让我暂时忘却了烦恼。于是我不停地工作,努力地工作,希望自己不再去伤感。可当我停下来,坐下时,又会想到河马,想到于征,于是我的内心总是很阴郁,心中的那种忧伤无法释怀。总是有人对我说,你要坚强,好男儿胸怀像大海。此时我会哭,是被感动了,是想到了河马和于征他们,他们在忧伤时也会有人安慰吗?我们三个人都不在一起了,已无法相互安慰。在学校里,带着那忧…  相似文献   

13.
一梦文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这梦幻完全是属于自己的。有的庄严、有的神秘、有的斑斓、有的壮志凌云……在这昔日的梦幻中,所有的不快都会消逝。提起笔,自己的梦幻又是什么呢?是文学。文学,小时的全部理解就是写作文,并且我始终都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翻开的书,是一本作文选。小学一、二年级时认真写作文的理由,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和得到老师的赞扬。可后来我发现写作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似乎预示着我与文学之间一段奇妙的尘缘。只是我未曾想到,文学会成为与我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三年过去了,我第一次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穿过一…  相似文献   

14.
自一九二八年在法国写下《灭亡》直至今天,巴金步入文坛“用小说的情景发泄自己的爱和恨”(《我和文学》)已经有五十多个春秋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漫长的岁月里,巴金始终不承认自己是文学家,也不承认自已是艺术家,更不承认自已是一位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参见《我的自剖》《<爱情的三部曲>总序》等).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历史事实,巴金虽然自谦为“写家”,却创造了那些号称文学界名流无法相匹俦的作品,他虽无意当理论家和批评家,却写出了那些自诩为批评家们难以写出的有价值的批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我与藏策是忘年之交,说来我们正好认识20年了。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只有20几岁。后来,他送给了我一本他那时出版的介绍文学的精神分析学思考的小册子,我读后。觉得他很善于吸收和应用国外新的学术思想,便建议他读一些语言符号学的书籍。我的初衷。是让他把符号学理论与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他是学文学的,又有研究精神,有这个基础,也就有这种可能。不久,他对我说,他读了一些。但是没有怎么读进去。我后来去法国工作了几年,到我回来后与他见面时。发现他对符号学不仅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所知甚多,并且在文学方面已有所思所想。他催促我将法国符号学著述的翻译工作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魅力总在无形中吸引着我,灯光下的文学总是显得特别亮眼,家事、国事、天下事也总是和文学息息相关。 起初我对写作文特别不感兴趣,总是随便应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近了文学。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草稿纸上写上自己的感想。不料,在一次课间操时,老师无意中见到了我那几句自己认为无聊时写的再普通不过的感想,并在课堂上念了出来。 那一次以后,我便把写作文当成了自己的发泄方式,喜、怒、哀、乐都把它写在了上  相似文献   

17.
正在1975年出版的自传《八十自叙》中,林语堂,这位闻名中外的耄耋老人曾用"一团矛盾"来概括自己。"他把自己描写成为一个异教徒,其实他在内心却是个基督徒。现在他是专心致力于文学,可是他总以为大学一年级时不读科学是一项错误。他之爱中国和中国人,其坦白真实,甚于所有的其他中国人。他很爱慕西方,但是鄙视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家。他一度自称为‘现实理想主义家’。又称自己是‘热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不仅在生存空间的层面为国人制造了"中心地理"的幻象认知,更囿限了古典中国的文化、文学的发展,使中国文学无法获得外来文学的滋养。自晚清民初以来,伴随着世界意识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世界文学观念得以在中国的文学场域建构起来,并深刻地影响了晚清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在世界文学观念的介入之下,中国文学由古典文学走向了现代文学的新阶段,而越出民族文学的世界性文学视野也成为了现代文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小溪流》是初中生、高中生展示自己文学才华的一个平台,她不仅能让发表作品的人获得成功的自信,也能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力量。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的那篇《于无声处》登上《小溪流》时的激动与自豪。那是我高三下学期发表的作品,本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竟然发表了,那给了我  相似文献   

20.
梦圆对你说     
梦圆:我这个满脑子充满梦想的农村女孩,不仅热爱祖国这片黄土地,对中国文学更是喜爱。在步入中专商校时,结识了《中文自修》这位良师益友。自此,我渐渐地懂得了如何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于课外写过好多诗歌、散文……好想与广大读者一起交流生活的感受,可一直未能如愿。“为你圆梦”这一栏目,让我在黎明前“最黑暗一刻”找到了一线光明。你是我航行的指示灯;我这只远航的小船,将请你帮我起锚,好吗?谢谢你梦圆!江苏省盐城市商校文秘96/1班穆凤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