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曹阳 《中国教师》2003,(7):38-39
在参与课改、推进课改的很多教师认为课改就像是以某新模式,对传统教育另起炉灶。肤浅的使课“形”的效仿,而无“神”很多课堂教学“贴标签”其实,课改并非新而是向着教学真谛的追朝着教学本质的逼近。当我“自主学习”、“小组合”、“研究性学习”这些课改新应更多关注课堂学  相似文献   

2.
幸福课堂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课堂.幸福课堂的实践操作应包含“教幸福,学幸福”;“幸福地教、幸福地学”.幸福课堂实施有效路径是抓住当前课改机遇,探究幸福课堂操作范式;强化团队意识,构建以幸福教研促幸福课堂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纵观新课改下"热闹非凡的课堂",我们会发现:很多教师仅仅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领略课改的"神",课堂的效益不高.这使笔者开始对"有效课堂"进行追寻与思考.本文从教学现状入手,剖析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去触摸课堂教学更深层面的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改进行至今已经历了数次蜕变,日臻成熟,“公开课”无疑成为了展示课改变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对“公开课”的观察、分析,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课改带给学生、教师和课堂的种种变化。笔者参加了“公开课”展评活动,观摩了20余节“公开课”,感动于课堂教学民主、宽松的环境,教师务实的服务学生的理念,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切身感受到了课堂教学所发生的变化和进步。同时,困惑也随之产生,深切体会到去深入地挖掘、解读、面对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毋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个性化、生活化、生成性……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笔者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十余年,可以说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很多学校的课改由"穿新鞋走老路"变成了"形改神不改"。课改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合作讨论的作用。小组展示成了没有效果的"表演",很多教师还是按部就班,人云亦云。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不够到位……课改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不只是操作上的问题,更是教师思维和认识层面上的问题。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课改的本质,于是以往经验式的教学限制了这种探究式教学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反思课程改革就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7.
《宁夏教育》2008,(4):79-79
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过程。因而,对课程的评价不能仅看教师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活动。但是,如果把课堂学生的活动只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回答了多少教师提出的问题”,“多少学生参与了课堂讨论”,这样的评价就割裂了学生活动的“量与质”、“形与神”的关系。客观地评价课堂学生的活动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形动、心动、神动。  相似文献   

8.
“课改”无疑是新世纪教育界乃至关系到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课改”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新课程理念也已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中。广大教师都在积极地实施课改,在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在课堂鲜有“满堂灌”的现象,但是透过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笔者却发现了一些“华而不实”的现象。1 课堂提问——忌“空泛而不精炼”“有疑方思”。教师精心“设疑”,把知识转化为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9.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如湖水般平静的校园中惊天一声雷:“我们要课改,从七八年级改起,实行小组合作教学……”这和以往的课改不同,我教学十五年.清楚地知道。教学一直都是学生听,教师讲.多年来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形式单一,气氛沉闷.积极性谈不上.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今天的课改.就有了本质的变化,学生管理学生,学生自己讲解.教师指导、点拨,课堂是学生的。但随之也听到了一些声音:“学生能讲出什么?”“乱糟糟,一锅粥。”使我心中忐忑不安,一年之后,我接了七年级语文.终于开始了课改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三年前重庆市开始实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为兼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兼善教师围绕“新观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新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双新,双发展”课改理念,孜孜不倦的努力践行:教师实践课改,体验课改;学生置身课改,受益课改;家长关注课改,参与课改。学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我县从前年开始先对几所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县中小学校全面铺开.本人有幸到几所学校观摩学习,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变,课堂教学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如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甚至有些所谓的课改是“形”改而“神”不改,实属步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2.
李立敏 《辅导员》2014,(20):42-43
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一节高效课堂像一篇优美的散文一样,有脉络,有主题,或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或行云流水.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散而神不散”!怎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相似文献   

13.
黄益群 《教师》2014,(22):95-95
正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超越传统教学的诸多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也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时又明显地感觉到看似活力无限、丰富多彩的课堂背后却折射出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很多教师仅仅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导致了课堂效益不高。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真实、扎实、朴实、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的是一种"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的课堂如何才能实现"简约而有效"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的人物画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这就是“以形写种”①,“形全神足”②。“形”者,人物之外部形象也;“神”者,人物之内在神情也。“以形写神”是一种艺术手法,意在强调“因其形似,得其精神”③,反对离“形”写“神”,信笔涂抹,以致刻鹄类鹜,画牛作马。“形全神足”是一种艺术效果,旨在主张“笔精形似,意得神传”④,反对“神”无“形”依或“形”无“神”藏。人物肖像描绘如若运用了“以形写神”的手法,并取得了“形全神足”的效果,那么,就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1.从形式与实践的关系看,我们需要“形”“神”兼备,“形散”而“神不散”的纪律。这种纪律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或安静,而追求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自由。  相似文献   

16.
戴继华 《新课程研究》2015,(1):86-87,82
“导学案教学”、“翻转课堂”的盛行,刷新了教师的理念,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法,为课改“漫溯”输入了强劲的动力,但它们自身先天不足,并非深化课改的最佳路径;而课改评价体系的改革,会给课堂变革带来巨大的倒逼力,可作为课改深化的一个选项来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与“以形写神”说相对而立的艺术命题,“无迹而神”说的提出并非偶然。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无迹而神”是诗歌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生成的诗学话语,这一命题的提出经历了“形”“神”概念由哲学向美学意义演变、“形”“神”之议由画坛向诗苑渗进以及艺术创造由重形趋向重神的嬗变与转换。  相似文献   

18.
黑河教驾驭好课堂在课改中,教师通过活化的课堂教学“解放”生。然而那些被束缚已久的学生,面对获得的“自由变,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一些教改课是“形散神也那么如何驾驭好课堂教学,使之“形散而神不散”呢一、对课堂中的不良现象应采取的对策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不良现象主要有:听倦、走神、睡意朦胧、小憩或呼呼大睡;讨论问题意尽,在进行下一个环节时,他们调整不过来;讨论时,谈论一些非相关问题,说怪话、搞小动作、看其籍等,总之是紧张不起来。针对以上现象,授课者最好不要打断正常的过程,更不要使问题扩大化,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育》2008,(3):10
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周峰教师回答: 笔者随市、县教研窒参加过多次教学视导,听过许多同行的地理教学观摩课,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我们的地理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有“形”无“神”;“形”有余而“神”不足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以形写神”的基础上,着重说明“以神写形”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艺术家要寻找新新的艺术手段,常常不满足原来的“形”而强调为神写形;当他们找到新的“形”之后时,又完成了新的“写形”,而达到更高的境地,成了更高一级的“以神写形”,这时的“形”则是更为生动,是经过加工、概括、夸张,达到变形,这种“形”可称为最能反映作品的“神”,因为要求作品达到一种“神韵”,把作品变形、深化,这样只要达到“求神”那形就更有生气更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