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老师在教学“8的认识”时,当讨论到“8由哪两个数组成?”的时候,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你一言,我一语,一位学生作出这样的答案,“8可以由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组成。”这时,本到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教师肯定、总结之时,不料,这位老师却问:“8还可以由哪两个数组成?”顿时几只小手同时举起,指名发言,所得到的回答是“8和0或者0和8也可以组成8。”于是,教师满意地笑了。其实,这后一种答案是画蛇添足,教师予以肯定是教学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问题呈现]案例一《:一夜的工作》中有这么一句“: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理解时一学生提问:“到底花生米有没有多呢?”学生对此很感兴趣,马上争论起来,有的说多了,有的说没有多,课堂热闹得很。不知何故,教师马上煞住话题“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在教学《浪花》这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出课题 ,然后问学生 :“看到‘浪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有的说大海 ,有的说波浪 ,还有的说沙滩贝壳之类的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告诉学生 :“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海边去看浪花 ,去和浪花交朋友 ,好吗 ?”接着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片 ,边看边提问 :我们到哪了 ?谁在沙滩上呀 ?她在沙滩上干什么 ?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们兴奋地举起手要求回答。这时我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说浪花和小女孩在玩什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 ,激发了学生主动求…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识字课。老师让学生用“蜂”字组词,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蜜蜂”,有的说“蜂蜜”,有的说“蜂王”,不一而足。老师对这些回答都一一做了肯定。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用“蜂”组成一个词——蜂鸟。老师有些迷惑不解,便让这个学生把“蜂鸟”解释一下。学生振振有词地说道:“蜂鸟是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跟大拇指差不多,羽毛很细,在日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颜色。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老师问:“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学生说:“我是从《科学画报》上看到的。”课后,老师查找有关资料,果真有…  相似文献   

5.
先讲两个课例:一个是最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看到的:成都市石室中学的李镇西老师,在外地借班上课,讲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快结束时问学生:“喜欢这篇文课文吗?”多数学生说喜欢,但有一生站起来说不喜欢。李老师在表明自己也非常喜欢这篇课文的观点后,马上给予后一位同学以肯定,并要他讲讲不喜欢的理由,还高度赞扬他敢于对大多数人说“不”。另一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大多数回答说是“水”,一个学生回答说是“春天”,老师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这两个课例,…  相似文献   

6.
在简单应用题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列出算式后,老师常提问学生,这道题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计算?有的学生说成:“我是根据问题,现在还剩多少辆汽车?所以用减法。‘一天一共耕了多少亩?’所以用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说:“问题上‘一共’用加,问题上有‘倍’用除法。”也有的学生说:“我是看条件,哥哥比弟弟重10斤,所以用加法,二年级植树的棵数是一年级的3倍,所以用来法。”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提问后,有的学生踊跃发言,而有的学生却默不作声。为什么有的同学不愿发言或不敢发言呢?究其原因,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还没有想出答案;二是学生仅仅想好了一点点或是对自己的思考没有把握;三是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羞于发言。对于后两种情况,不少老师常常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发言,如,对学生说:“没关系,想到一点就说一点吧!”“说说吧,说错了也不要紧啊!”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的方法当然是可取的。但是,有的学生性格确实比较内向,非常腼腆;还有的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对老师的提问确实没有把握。一下…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勇气》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后 ,我说 :“本课我不上了 ,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上。但有个要求 ,同学们必须认真读课文 ,自己设计问题考考我们的新老师 ,同时要把答案拟好。如果你拟的题目找不到答案 ,可以和前后桌的同学讨论完成。”学生兴趣很浓 ,纷纷拿出纸和笔开始读书。我接着说 :“时间有限 ,精力要集中 ,如果你们讨论还不能完成问题 ,可以向我提问。”学生自读课文后 ,开始向新老师提问 ,高同学问 :“文中写了几个人物 ?其主人公是谁 ?”讲台上的那位同学一下子给解决了 ,下面的同学默默地点头 ,表示肯定。顾同学接着…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老师问:“谁能用‘肯定’一词造句?”第一个小女孩说:“天空肯定是蓝色的。”老师说:“可是天空有时是灰色的呀!”第二个小男孩说:“树肯定是绿色的。”老师说:“可到了秋天,树会变成褐色的呀。”这时,后排的楚阳站起来问道:“老师,屁有颜色吗?”  相似文献   

10.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是刚才,我教育学生说: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提出的。为争取较多的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遂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11.
在十几年的教研生涯中,经常下到学校参加听课评课。在评析发言中,常常听到有人肯定某某老师在某个教学环节中,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或曰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且举三例以示之: 例一:(低年段) 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小白兔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于是老师提问:“小白兔说的话对吗?为什么?小灰兔听了会怎样?”这个提问的前两问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肯定和分析,而后一问却被评课者认为,让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数的组成”时,教师问:“5是由几和几组成的?”生甲:5是由1和4组成的。生乙:5是由2和3组成的。师:还可以由哪两个数组成?学生思索着。突然,学生丙站起来说:“5还可以由5和0组成!”师:同学们说的都对,特别是××同学(指学生丙)说得更好,因为他还知道“5由5和0组成”。“5”是否可由“5和0组成”呢?  相似文献   

13.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在刚才,我对学生说:大家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而提出这个问题的。为争取较多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大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便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一:上课了,我出示一幅孔雀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学生们立即说:“这是孔雀。”我问道:“你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男女老少都喜欢跳孔雀舞吗?”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藏族,有的说是新疆,这时,有位学生回答傣族。我马上对他肯定并表扬:“对,你真棒!现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 ,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提问要讲究艺术 ,要问到“点子”上。教师应怎样选择“点子”来进行提问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提问要有明确性一节课只有 4 0分钟 ,在这 4 0分钟里教学一般只能解决一个“中心”问题。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 ,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 ,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引入 14 15后提问 :“14 与 15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有的说 :“都是真分数。”还有些说 :“分子都是 1。”显然 ,这一提问“中心”不明…  相似文献   

16.
欣赏完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草》,心中那份激动难以平静。听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于老师的学生是莫大的幸福。于老师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在眼前怎么也抹不掉。第一次画草:在学习“离离原上草”一句时,于老师先让学生用“原”组词,学生说出了“草原、原始、原来、原野”等词语,于老师一一板书,然后问:“你认为‘离离原上草’中的‘草’应该是哪里的‘草’呢?”学生回答是草原、原野上的草,于老师给予了肯定,然后于老师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了一片草,问:“孩子们,你认为这些草怎样啊?”有的孩子说“这些草很绿”,有的孩子说“这些草长得…  相似文献   

17.
陈嬿 《中学生物学》2003,19(2):23-25
1 转变观念,明确意义 我曾在学生中进行过一次书面调查。题目是:说说你对“提问”的看法。学生的回答近似一致。有的说 :可以启发有的说可以调动我们的……。不难看出所有的回答 ,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 ,即 :“提问”是你教师的事 ,而我们只管一个字“答”。看来 ,我们有必要向学生宣传以下观点 :( 1)“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事 ,更是你们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可以问老师 ,问课本 ,还可以问专家 ,问教授、问权威。( 2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次发明和创造 ,大都是以“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校园逸趣     
罗马帝国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讲道“:罗马不是在一个白天就能建成的。”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向学生们提问:“罗马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夜里!”学生答道。生气老师问“:文中说蜜蜂给花园增了生气,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回答“:蜜蜂偷花蜜,花儿就生气啊!”大家听了笑个不停。那学生又说:“笑什么?要是鲜花不生气,哪来鲜花怒放呢?”日行一善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位学生齐声答道“: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  相似文献   

19.
有两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一个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 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有的同学若有所知,更多的同学则觉得老师的回答里似乎缺少点什么。另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略思片刻后微笑着说道:“哎呀,你真聪明,问题问得多好啊,谁能给他解释吗?”学生受了老师的鼓励,立刻有人举  相似文献   

20.
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小学生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但是有很多老师不但不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还会有意无意的压抑小学生好奇心的正确发展与满足。一次,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学到最后两个自然段时老师提问:“谁还有不懂的地方?”一个女生站起来:“老师,蝌蚪的尾巴怎么会短?后来又变没了?”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蝌蚪就那样。”生:“蝌蚪就是那样的。”老师对提问的女生说:“你听明白了吗?蝌蚪就那样。”女生:“为什么就是那样呢?”老师显得有些发窘,一时无语。女生:“老师,小蝌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