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清朝前期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和中国人移民海外的背景下,中泰之间频繁的朝贡贸易和中泰大米贸易为华人移居泰国和往返中泰提供了方便。为发展中泰贸易,清政府对中国人移居泰国和华人参与中泰贸易网开一面。中泰贸易衰落后,清廷开始禁止华人为泰国服务并严格限制华人出入国。清廷的泰国华人政策本质上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与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考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考试制度课程教材研究所唐磊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部天野郁夫教授于1994年向社会推出了《大学—变革的时代》一书,书中涉及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和日本的考试制度问题,对考试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拟介绍天野教授的一些观点和对考试制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清廷首倡对太平军“合防”者辩向玉成“合防”,为“合数省兵力防堵太平军”之简称,乃清廷为对付太平军而提出的一种军事战略。关于其首倡者,台湾学者王尔敏先生在《清季军事史论集》(台湾联经出版社1971年版)中,认为此议乃咸丰十年(1860年)江南大营再溃后...  相似文献   

4.
韩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述了韩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评述了韩国现行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优点,并简述了期改革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韩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高校考试制度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对国内外著名大学考试制度的调查分析,针对我国当前高校考试制度发展的现状,探讨了“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重新定位考试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合理配置考试内容、区别专业课程特点不断丰富考试形式”的新型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6.
雅片战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和心理是复杂和矛盾的。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对清廷的内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致使清廷的内外政策也矛盾重重,清廷矛盾重重的内外政策不可能把中国带下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7.
论考试制度伦理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制度的根本价值在于正义。考试制度的伦理公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考试制度伦理目标公正、考试制度伦理结构公正和考试制度伦理基础公正。应以诚信考试和平等参与作为考试制度的伦理基础,同时加强考试制度设定和执行的公正性,实现考试制度伦理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而达到考试制度伦理的正义目标。  相似文献   

8.
自1981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报告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遵照执行至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我国已经创立25周年了。本文试图透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5年的发展历程和实践以及其贡献和作用,简述对它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戊戌政变,西太后恢复了在清廷内的一统天下。然,顽固势力日炽,顽固、洋务两派党争日烈;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相伴而来的是列强对清廷政权的进一步干涉侵越.内政昏暗,任人非贤,时局突变,使此时期的西太后再难以惯伎恢复其昔日政权的太平气象。天下从此多事。  相似文献   

10.
中日大学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人类社会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受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考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考试制度是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社会和教育上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教育观以及考试制度方面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对比研究中日两国的考试制度,人们不难发现,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相同与否,对教育和考试制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更具有影响力的还是教育和考试制度赖  相似文献   

11.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经历了268年的盛衰变化,在此期间,典章制度也不断变更。行政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典章制度之一,占有一席之地,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对有关清代行政处分制度研究的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和概述,可为清代行政处分制度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宪志》日刊是清末立宪运动高潮时期由预备立宪公会创办的一份立宪刊物。《宪志》日刊的宣传内容有对立宪理论问题的探讨,但更多的是结合时局对清政府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及时报道和评价。从该刊物的宣传内容与特点,可以看出清末立宪派的政治态度及其表现方式,以及立宪派与清政府在立宪目标上的相异。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通过独创的公行制度以规制来华外商的商业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性。然而吏治的腐败、行商的枉法以及清政府执政能力的弱化,决定了公行制度不可能被有效实施。公行制度对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闽侯人许珌亲历了明清政权的鼎革,身为崇祯十二年乡试取得功名的待售士子,清初仕途多磨难,屡不得去谒。康熙四年方被选授安定知县,二年余旋被罢官。后因贫寓居安定及临洮二地,终生未能回归故里。许劝亲眼目睹了康熙初年甘肃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并在其诗文中多有载录,这些诗文多收录于其诗文集《许铁堂诗稿》中。结合该诗文集对许珌宦寓陇上之事略进行述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清代公文制度的内容,涉及文体运用、写作态度、抬头、避讳、缮写、用印、装订等撰写制度,进本时间、驿递规定、时限要求、递交方式、电信应用等传递制度,题本票签,限期办文、发抄遵行等收办制度,六科封驳、稽察注销、收贮存档等封置制度,以及涉及公文处理全过程的保密制度等。清代公文制度是在明代公文处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保持了明代公文处理的基本精神,但它较明代更为繁琐和严格。清代公文制度体现了封建社会公文制度的最后辉煌。  相似文献   

16.
宋琬作为"国朝六大家"之一,其诗歌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对于他入清之后即参加科举考试,出仕清朝的行为却很少有人提及。宋琬在清初的身份和经历比较特殊,他以"白衣秀才"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出仕清朝不属于"失节",但其世家弟子的身份和举家被清兵屠戮的灭族之仇对其心态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宋琬仕清的矛盾心态与缘由,并叙述了仕清行为对其诗歌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丁戊奇荒"期间,晚清政府和西方传教士都投入了救灾工作,但是晚清朝廷对于是否允许西方传教士参与救灾的问题上政策模糊,地方官员则依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对待传教士救灾活动的态度,导致在整个"丁戊奇荒"期间双方虽有合作却并不顺利。灾荒中晚清政府与传教士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近代中西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1884年新疆改制建省的同时,开始对省级行政官制及地方行政官制进行革新,建立起与内地相似的文官制度.至清末新政时,再次对新疆官制进行了调整.辛亥革命爆发后,杨增新根据北洋政府的指令,对清末的官制进行了改革.从新疆建省至民国初年新疆官制经过了三次变迁,官僚机构及官员设置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官员的任命是换汤不换药,前清的官员摇身一变成为民国职官.尽管如此,因俗而治始终是历代政府治理新疆的思想,在屡次变迁中,新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趋势逐渐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9.
有清一代,因政府体制不健全,官员行政负担过重,八股取士等弊端使幕客盛行于各级官府。官员在选用幕客时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策略对清代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积极一方面在于,各级幕府为朝廷输送了大量人才,笼络了社会闲散士人,为政局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天中国的人才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其消极的一面在于,中央将用人权力下放,加速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瓦解。同时,官幕错位,使官员的大权旁落,腐败盛行。  相似文献   

20.
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铁路政策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确立了官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