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72):17-18
信息技术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现在几乎每个学科都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技术更新率高,为使学生将来真正拥有发展的适应能力,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是必须要落实的一项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潘刊 《成才之路》2009,(20):88-88
一、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震 《考试周刊》2011,(29):159-16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们各种信息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更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渗透性很强的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且具有丰富外延。为了给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竞争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4.
上好信息技术课,推进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全方位地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有专家认为:!#世纪教育的新命题是信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培养信息时代的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基层教师,我认为:探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学科特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本文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一些体会。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已经普遍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出一套适合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是对我们教师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而素质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思想,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才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问题。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本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归纳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现,同时也给广大教师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一、中学信息技术(IT)教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并发展迅速的学科,它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更是人们终身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掌握好这一工具,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庄树霞 《新疆教育》2013,(1):127-127
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9.
宗若灿 《辽宁教育》2022,(23):73-7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逐渐丰富、多样,而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可使学生增强自主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条件。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深入地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孙薪 《学子》2016,(1):7
<正>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创新的前提则是个性的发展。要想让学生尽快适应这个社会,让他们与社会融于一体,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个性化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当今的前沿教学,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教师决不能像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实行教条主义,而是要依据现代社会的需求,以及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国范围内高中新的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已经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许多学科的重要保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改变传统老师上台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知。同时,也是为了...  相似文献   

12.
<正>一、信息技术支持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信息技术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并已经深化为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  相似文献   

13.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对于接受正规教育不久的小学生而言。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管云超 《快乐阅读》2012,(18):37-3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高中信息课程教学中开展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导,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高中教学未来改革的必然趋向。信息技术学科有着自身的诸多特征,鉴于信息技术发展,这门学科总会有很多新东西的出现,而这对于处于青春思维的高中学生,是非常乐意与容易接受的。在信息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利用评价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学生信息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基于信息素养的内涵及价值,从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融合、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三方面,探讨小学生信息素养之信息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实施四大战略 ,即创建教育信息技术学科 ,着力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学科自身发展问题 ;系统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推进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培训 ,加快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硬、软、潜件协调发展 ,优化建设中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7.
张守军 《考试周刊》2012,(26):141-142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已成为学生信息技能个性化发展的必需课程之一。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对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其方法多、途径多信息技术学科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文化的文化观与信息技术工具论方面,都应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当作对信息技术加强教育的重要途径,主要以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为主,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与应用能力作为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总量大,知识更新周期短。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了教育领域之中,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大的范围来讲,信息技术通常是指获取、加工、存储、表示以及应用信息的技术。而学科教育整合则通常是指将由于学科分割而造成的知识的分离重新合理地组合起来。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育整合能有效地互补优势,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使得课堂质量得到稳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