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2册电磁学部分内容中提到:"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导体内表面不带电".这一结论可以用实验来验证.如果用口径不大的导体球壳和传电小球来演示,会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只能从导体球外表面让导体带电,这对说明电荷分布在导体外表面  相似文献   

2.
1 制作必要性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电场一章中静电屏蔽一节,讲解静电平衡状态(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时,配合法拉弟球(空心球形导体)做验证这一结论的实验时必需要用验电球;此外,在这一章的P117的静电感应、P118的带电小球所受电力大小比较及P126的静电屏蔽三个演示实验中,给枕形导体、球形导体带电时,最好用验电球从起电机上转移电荷(因此,又将验电球称移电球);另外,做许多静电趣味实验时也离不开验电球.  相似文献   

3.
题两个小球带有同种电荷,质量分别为m1、m2,带电量分别为q1、q2,用绝缘细线悬挂,因静电力排斥,两悬线张开,  相似文献   

4.
1制作必要性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电场一章中静电屏蔽一节,讲解静电平衡状态(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时,配合法拉弟球(空心球形导体)做验证这一结论的实验时必需要用验电球;此外,在这一章的P117的静电感应、P118的带电小球所受电力大小比较及P126的静电屏蔽三个演示实验中,给枕形导体、球形导体带电时,最好用验电球从起电机上转移电荷(因此,又将验电球称移电球);另外,做许多静电趣味实验时也离不开验电球。  相似文献   

5.
在库仑定律的教学中 ,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库仑扭秤实验 .关于这个实验 ,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 )教材中第 1 73面讲到 :“在库仑做扭秤实验的时候 ,还不知道怎么来测量电量 ,电量的单位也还没有确定 .库仑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困难 .他为了改变带电小球的电量 ,就将这个带电小球跟与它同样的但不带电的金属小球相碰 ,由于两个小球完全相同 ,它们带的电量也一定相等 ,从而使带电小球的电量减小到原来的 12 .再用同样的办法 ,可以使带电小球的电量减小到原来的14 、18等等 .”对于库仑的这个做法 ,学生们很容易接受 .然而 ,…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涉及推断物体带电情况的试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给出“吸引”或“排斥”现象,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另一类是给出验电器箔片的张角变化,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前者需用到的知识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后者需用到的知识是:电的中和和接触起电。 例1 图1所示是两个泡沫塑料小球靠近时产生的现象,试分析两个  相似文献   

7.
.。两个大小及材料均相同的导体小球A和B,带有等量同号电荷q,用两根等长、绝缘的细长线悬挂在同一点上,相距5。0 x 10“么米。(1)若用一个带有绝缘柄的不带电的导体,J、球C(它与球A、B完全一样),先与小球A接触,再和小球B接触,然后移去,问小球A、B再处于平衡时,相距多远?(2)在上述步骤之后,再把小球A、B放在煤油中,如果相隔的距离保持不变,向小球的密度等于多少?已知煤油相对介电常数:r二2,搽油密度p二0。8克/厘米”。解,(1)如图1所示,当小球A、B各带电q时,小球人受三个力作用,即静电斥力F二一工一琴, 4兀助r“重力。:,细线的张力T,平…  相似文献   

8.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制成了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这种仪器叫做。(93年上海市)2.用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因而带电,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因而张开。(91年吉林省)3.用一个带电小球去靠近另一个塑料泡沫小球,如果出现现象,不能断定塑料泡沫小球是否带电;如果出现现象,可以断定泡沫小球一定带电。(91年四川省)4.有A、B、C三个带电体,已知A带正电荷,将A、B、C依次与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的箔片第一次张开较小角度,第二次角度继续增大,第三次角度变小,由…  相似文献   

9.
在"静电场"这部分,总会遇到这样的典型问题,就是对用绝缘细线悬挂两个带电小球所引发的相关物理量的求解.从平时的检测中发现,这类问题,学生频频出错,且错误率较高.究其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力学基础薄弱,分析研究对象受力时,丢三落四;二是没有掌握这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上的声音靠介质传播实验设计合理、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如图1),但在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实验成功率较低,即悬挂的小球不弹起,或弹起现象不明显,或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同时如果两个音叉放置在同一木桌上,当用槌敲击音叉时,即使悬挂的小球被弹起.学生常常提出疑问,认为小球弹起是由于木桌振动引起而不是声波传播的结果,因而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文字叙述中的"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可以隐藏于试题中的文字表述中. [例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小球,出现排斥现象,关于小球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2.
许多资料上有这样一个思考题:有两只带正电的金属球A、B,用导线相连,A球置于顶部开有小孔的带正电的金属球壳C内,B球放置在球壳外,且离C较远.当A与球壳C内表面接触又放回图1所示位置,达到静电平衡时,试分析小球的带电情况;若B球接地后,再分析三球的带电情况.  相似文献   

13.
静电演示实验是高中阶段比较难做的一部分实验,静电的特点是电压高,带电量少;由于电压高,就容易漏电;由于带电量少,就经不起漏,这就是往往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时下流行的许多参考资料中,都选入了如下一道习题:如图1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绝缘球壳A,顶部开孔.有两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小球B、C用金属丝连接起来,让球B置于球壳A的空腔中与内表面接触后又提起,C球放在球壳外离球壳A较远处,待静电平衡后,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B、C球都不带电;B.B球不带电,C球带正电;C.让C球接地后,B球带负电;D.C球接地后,A球壳空腔内部场强为零.  相似文献   

15.
静电的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课上必做的实验,而往往由于天气潮湿实验很难做好。笔者根据这一情况,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做了一个演示静电的电铃,现介绍如下。1器材准备①静电起电机一部;②铃铛两个,可用演示电铃上的铃铛;③直径约2-3cm的小钢球一个,做单摆实验的小钢球就很好;④适量长度的细棉线;⑤铁架台一个。2安装与调整①把起电机上两根放电干前端的金属小球旋下,拿掉大球,分别套上铃铛。再旋上小球并拧紧;②把细棉线一端系在铁架台的横杆上,下端系在小钢球上,细线长约80cm;③调整两铃铛和小钢球的位置,使两铃铛间的空隙距离约6-8cm,把小钢球…  相似文献   

16.
在解答电学某些试题时,若能针对问题进行一些合理而又巧妙的假设,就会使问题易于理解、易于分析和求解,收到化难为易的功效.1 假设可能答案[例1]用一根带有正电的塑料棒靠近小通草球,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解析:假设小球带正电则会与棒互相排斥;假设小球带负电,则会被异种电吸引;假设小球不带电,也会被带电棒吸引;从而判断小球有带负电或不带电两种可能,故应选D.  相似文献   

17.
复习教学中如何精选例题,用少量例题解决大量的问题,很值得探讨。一、由易入难,从个别到一般例:有两个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和+9Q,在真空中相距0.4米。如果引进第三个小球,正好使三个小球都处于平衡状态,第三个小球带哪种电荷?应放在什么地方?电量是Q的几倍? 这是高二“静电场”中的一道习题。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做如下安排: 1.小球A、B各带正电荷q,在真空中相距0.4米;如果引进第三个小球C,C应放在何处,带电情况如何,才能受力平衡?通过引导,学生很容易理解,C球  相似文献   

18.
一、静电有“压高量少”的特点吗? 把“电压高”、“电量少”作为静电的特点,是以两个实验为依据的[注1]。下面,先让我们来分析这两个实验。 1.为说明静电有“电压高”的特点,常用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 将直流电压为“220V”或“380V”的火线用绝缘导线(可用万用电表的表棒)接到金箔验电器的导棒上去,把地线接到验电器的外壳上,便见金箔张开,但其张角并不大。若把某一带静电的带电体去接触验电器导棒,金箔张角要大得多,有时几乎张成直角。可见,金箔的电压(亦即带电导体对地而言的电势差)高到几百伏乃至几千伏。这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物理》选修3-1,静电场第2节"库仑定律"的演示实验有这段表述:"O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1中P1、P2、P3等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 阅读教材后,笔者想用教材上图1的装置进行演示,却产生了疑惑.笔者用绳套先后挂在铁架台上不同的位置,P1处带电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最大,丝线偏离的角度最大,P3处带电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最小,丝线偏离的角度也最小.但小球的高度变化了,电荷间的作用力不是水平的,难道这时丝线偏离的角度越大,反映电荷间作用力也越大吗?  相似文献   

20.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生实验,实验目的是描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进一步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然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用卡片,还是用铅笔直接确定小球的位置时都有以下几个问题:1.一心二用,即实验时眼睛既要注意小球释放的位置,又要注意小球平抛中经过的某一点的位置;2.确定小球经过某一点的位置时,必须经过反复实验才能确定,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