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在一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展示活动中,我观摩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品读句子,体会草地的可爱和有趣;总览课文,找出草地变色的原因。课堂上,执教老师重点教学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  相似文献   

2.
<正>于永正老师曾说:"‘煮书’就是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诵读,去品味,直到把书读透。"借《推敲》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让学生学会"煮书"的阅读方法,确立"煮书"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正>一、抓住文本,花工夫去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就是读,文,就是写,语文就是读与写的结合。"如在教学故事性强的课文时,以演促读,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故事性强,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把课文读通,理清课文讲的是谁与谁斗智的事,讲了几个回合的斗智,把他们的对话画下来,再分  相似文献   

4.
<正>《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经典课文。在教师的心目中,这是一篇"老"课文。"老"课文好不好教?请听听一位教师的看法:这是一篇"老"课文,但我在教学此文时却还是"穿老鞋走老路",毫无创新,感觉很失败,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5.
刘漫凝 《山东教育》2010,(10):21-23
<正>【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及"语文园地五"。在一至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多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  相似文献   

6.
正《争吵》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一事,告诉我们朋  相似文献   

7.
张勤 《山东教育》2010,(10):18-20
<正>【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献出我们的爱"这一专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还有一篇略读课文《好汉查理》和一个语文园地。  相似文献   

8.
<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那么,应该怎样在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呢?一"、巧"用重音在朗读教学中,有时巧用重音,可以培养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如教学《永生的眼睛》一文时,学完课文之后,可通过朗读课题的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主旨。如将重音落在"眼睛"上,  相似文献   

9.
钱雨辰 《中国教师》2009,(Z2):337-338
<正>《想北平》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文章第三段这里我不理解。课文写道:"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  相似文献   

10.
<正>《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课文是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行组织编排的,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有四个模块29篇文章。《荷花》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一问一世界     
正这是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我正在讲一个普普通通的神话故事——苏教版四上的一篇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同学们在学习第2自然段"盗火"的内容,我让他们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我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手高高地举起了,哦,是小陈,我以为他要发言,赶紧把机会给了他。  相似文献   

12.
正一、挖掘课文中的习作题目新的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而实际上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我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向课文寻"生花妙笔",向课文寻"题目",教会他们自主命题。如写人记事时,我会引导学生想想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以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既借鉴了如何命题,又学会了如何具体、生动地表现人物品质;写叙事的文章,我会重点引导学生读《窃读记》《慈母情深》;写景状物的文章,我会引导学生借鉴《桂林山水》《蟋蟀的住宅》。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训练,《小书虫XX》《冬阳下的温情》《迷人的秋》等作文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3.
正《桥》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单元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桥》是一篇"红色课文"。通常情况下,教学不外乎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品味人物的品质,但这很容易走进一个唱高调、说套话的误区。《桥》的体裁是小小说,应该引领学生学习体裁特点,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小小说的表达方法,同时感悟人物品质。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共有32篇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第一个单元由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和"语文园地一"组成,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我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  相似文献   

15.
<正>读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文中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课文中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处地方是:"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种对某一个字眼儿的不敢提,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长期以来总以"导入——识字——讲读课文——写字"的模式进行教学,如此一来,使得识字教学与课文学习脱节,使生字脱离了课文这一语言环境,变成了孤立、枯燥的符号。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这一课中,我尝试运用了"随文识字"的识字教学方法,感受到了"随文识字"之妙。一、预习课文,读通生字;自主识字,猜测字义《父亲和鸟》这一课的识字目标是认识"蒙、喃、味、浓、腾、猎、黎"等7个生字。为实现识字目标,实施教学时采取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06年10月,我有幸聆听了支玉恒老师的《匆匆》一课,感触颇多。《匆匆》这篇课文,我虽没有教过,但由于喜欢朱自清的散文,所以也在心里多次设想,如果我教这篇课文,我会怎样设  相似文献   

18.
<正>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红领巾"真好》和《浅水洼里的小鱼》两篇文章,以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世界上最甜的话》《环保拍手歌》。这几篇课文都以"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珍爱生命"为主题展开。《"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则故事,课文对话描写突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我听了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水》,课文原题为《饿水》。讲述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对水充满渴望。文中有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  相似文献   

20.
<正>"这一篇"指的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课文主要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