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学业情绪的测量及评价已受到全球关注,中国中学生数学学业情绪的情况及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尚有待探究.以1 423名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业情绪的特点及其与数学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发现:(1)在数学学习中男生比女生、初一学生比初二及初三学生、公办学校学生比民办学校学生、重点学校学生比普通学校学生有更好的数学学业情绪;(2)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与积极学业情绪成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成显著负相关;(3)积极的数学学业情绪对学生的数学情意领域学习成果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数学学业情绪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具有较大的阻碍影响.建议:在数学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初二现象”、“女生焦虑”、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支持,以及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成功与规避失败.  相似文献   

2.
数学日记——课堂教学的反馈与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让学生记数学日记是让带有消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倾吐心声,然后“对症下药”.有意识地激发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数学;让带有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更喜欢数学,更愿意探究,理解、亲身实践。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张天峰 《成才之路》2009,(32):49-49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将“体验”纳入了过程性目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参与,获得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消极的情感体验.虚妄的泡沫体验.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会遇到不少的困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较低,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刻,对所学知识难以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上课缺乏主动性,在学习数学上遇到困难消极等待老师讲解,解题时思路不清,不按步骤和数学格式书写解题过程,数学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这些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已经阻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何帮助他们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消除厌恶数学的情绪,使他们真正达到愿学、会学和学会,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从“双基”到“四基”的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属于过程性目标,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过程性目标落实的关键.然而,我们发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了“偏见”,这是落实过程性目标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再次关注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教学偏见”,以期消除其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耀军 《学周刊C版》2014,(4):101-101
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是紧密相连的,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有效表达,学生能否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从他们的数学语言上就可以完全体现出来。有时候,我们会在观摩学习时听到其他教师这样感叹:“这个班的学生说得真不错,很有条理,头头是道的,”诚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这样的发现:当教师让学生“说”的时候,有的人就能够用清晰、精练的语言准确表达。  相似文献   

8.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理解它的实质,不理解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作用,而是死套它的步骤解题.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对这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我在“第一课时”中介绍了归纳法,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归纳法及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在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加强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情况.一、复习: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数学归纳法?由学生回答。二、…  相似文献   

9.
李俊清 《考试周刊》2009,(35):78-7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0.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就必须使学生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角”的知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完角的概念.再来讨论墙角的“角”,引导他们从几个方向来观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理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公式只能照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听课时缺乏主动思考,往往只是注意结论,遇到困难消极等待;自学时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解题时不按一定的步骤和法则,思路不清。我们称之为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困难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消除厌恶数学的情绪,使学生真正达到愿学、会学、学会,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春艳 《学周刊C版》2010,(2):123-123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以凸现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以追求学习快乐为主线.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数学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且使学生明确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习数学的含义是探索数学现象,它是研究、发现、质疑、理解的过程.它更是当你克服困难而“发现”和“再创造”出了自己的数学王国时的那种愉快和喜悦,用计算机学数学、用计算机做数学的作用在于: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学习兴趣越高,接受的能力也越强.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呢?  相似文献   

15.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赵佶  屈随祥 《教育革新》2009,(10):58-5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谈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一、激活生活经验,唤起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寻找每个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形,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7.
“概念”是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数学概念大多是以定义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那一系列自身特定的形式化语言和符号,极其抽象、枯燥与乏味,极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不胜其烦。结合以上情况,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学生简单地把数学看成“计算”和“证明”,忽视概念的学习;二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真正透彻的理解。而数学概念又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对数学概念的不清或忽视,就成了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成绩的一块绊脚石。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各种数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一边吸收同行的教学经验,一边自己进行揣摩,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数学概念作为数学的基本单位,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效地获得和掌握数学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在没有直接经验的条件下获得抽象观念.这些所获得的观念可以成为学生同化或发现新知识的基础,也可以成为学生在新情境下学习概念时将概念分类的起点.同时,不同的数学概念之间也可以组成具有潜在意义的命题,它们充当着知识网络中的“节点”.因此,掌握好数学概念,既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又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一、学生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他们即使还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他们一旦接触到这些问题时,会从有关经验出发,形成对这些问题某种合乎逻辑的解释.这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建构概念,另一方面也是形成错误概念的原因.因为学生往往从实际经验出发,通过粗浅的思维过程,形成对相应概念的一定认知,构成相应结构的图式.当进行系统教学时,与本身图式一致的数学概念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并接受,形成同化进而结合学生已有的图式结构,顺利完成知识的认知;若科学的数学概念与原有的概念发生冲突,但冲突又不足以使学生纠正原有想...  相似文献   

19.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应用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职业高中服装专业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数学课上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对学习数学表现出非常消极的态度.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消极的态度,他们对学习数学的作用有何认识,带着这个问题,在2008年9月,我对学校的近400名服装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对学习服装有何作用”的问卷调查,结果多半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没有数学知识的需求,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所以要想让服装专业学生学好数学,有必要在教学中体现数学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