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五育并重,德育为首。德育在青少年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从人的品德结构来看,它包括道德观念(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和道德行为(行)四个要素。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就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良好的品德形成是良好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的结果。所以,学校应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  相似文献   

2.
<正>德育实施的一般顺序是"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因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学会合作》教学中,笔者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以及学生现有基础,设计系列思考、讨论、模拟环节,让学生正确认知合作及其意义,体验合作成功的愉悦,感受合作的力量,掌握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了学生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策划人语德育科学化是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向,而德育低效是中小学德育实践的老大难问题,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遵循品德形成发展的"内生—外化"、"他律—自律"规律和德育的生成性、后效性、长期性、反复性特点,将德育的规范与要求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品德素养。这一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经历品德知、情、意、行等心路历程,让  相似文献   

4.
<正>知、情、意、行是德育的四个要素,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教学却存在着重认知和行为,轻情感的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教育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种语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鉴于此,笔者想谈谈在品德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的方法。1.做一名情感丰沛的教师。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安全感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品德,包含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种心理成分,通常简称为知、情、意、行.这四者有机组合,缺一不可.小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是四种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互相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小学生品德"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小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略高于原有水平的"最近水平区",也就是指小学生所能达到的略高于原有水平的思想品德.研究表明:教师只有在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住学生思想品德的"最近发展区",实施区别教育,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才能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优化,逐步达成德育目标.因此,品德的培育也可以有多种开端.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种成分,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并不是知、情、意、行的简单相加,而是这几种心理因素交替地起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因此,要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就要遵循大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全新的道德观念,增强高尚的道德情感,巩固先进的道德意志,自觉地规范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7.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  相似文献   

8.
德育,简而言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品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结构,从其所涉及的心理过程来看,道德的发展一般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情”、“意”、“行”四要素。一般来说,德育的具体实施可以以任一个要素为起点。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处于一种依附性很强的“父母和教师的权威”阶段,其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儿童独立性和自觉…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的良好品德素养包含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因此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从知到行的内在转化过程。而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与感悟是内化德育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寻求良好的德育途径。而微班会就能凭借其短小精悍,易于操作的特点,牢牢把握教育的"最佳关键期"。本文拟从下列几方面谈点做法。一、目光敏锐,善抓教学"契机点"在学生中间,随时随地都会有一些事情发生,这些事情恰恰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契机。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巧妙捕捉教育契机,凭借自  相似文献   

10.
于丽梅 《辅导员》2013,(12):35-36
小学生品德,包含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种心理成分,通常简称为知、情、意、行。这四者有机组合,缺一不可。小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是四种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互相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小学生品德"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小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略高于原有水平的"最近水平区",也就是指小学生所能达到的略高于原有水平的思想品德。研究表明:教师只有在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住学生思想  相似文献   

11.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种要素构成的.这四种要素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表现了各自的特点,又表现了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切实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内容和运行本身的特点,网络影响着青少年的品德结构,尤其是知、行结构。面对网络的发展,我们应主动参与,提高主体认识,改变德育方法。对网络积极加以利用,努力提高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由他律到自律,由教化到自省是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不仅是一种知、情、意、行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心路历程,情感因素特别是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低效现象的症结是德育要求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的品德,其中关键是未能形成有效交汇点。叙事德育是近年来我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经探讨和总结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于丽梅 《辅导员》2013,(8):35-36
<正>小学生品德,包含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种心理成分,通常简称为知、情、意、行。这四者有机组合,缺一不可。小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是四种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互相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小学生品德"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小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略高于原有水平的"最近水平区",也就是指小学生所能达到的略高于原有水平的思想品德。研究表明:教师只有在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住学生思想  相似文献   

15.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我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知、情、意、行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有机整体,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品德的形成.要提高德育成效,必须进行改革,树立人文主义的德育理念,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品德心理结构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品德结构是知、情、意、行四要素的统一体,这是个体道德素质不可或缺、不能割裂的整体。其中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它是道德认识的基础,又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它是道德教育的手段、过程,又是道德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19.
<正>信息科技是一门以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更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探究及发展思维的能力,这一切都立足于信息科技教学基础—“知”与“行”,发展于其上层建筑—“情”与“意”。因此,“知、情、意、行”有机统一是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要素与环节,而这些又与德育中“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0.
知、情、意、行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有机整体,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品德的形成。要提高德育成效,必须进行改革,树立人文主义的德育理念,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品德心理结构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