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凯洛夫《教育学》在建国初传入中国并非偶然,其中有政治上的需要也有新中国对教育学发展的渴求,但不容忽视的是它与中国传统丈化有契合之处。本文主要从凯洛夫《教育学》的权威性、与政治紧密结合的特性、“大一统”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其驻脚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2.
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中国主要有三幅面孔:教育学教材的模板、资产阶级教育学、一本苏联的教育学教材。在分析三幅面孔表现的基础上,探究了呈现此面孔的原因,揭示了其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是社会主义国家最早的一本《教育学》。它在历史上所处的地位和所发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解放后,依据老解放区的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经验,借鉴凯洛夫《教育学》,把旧中国的《教育概论》、《教材教法》、《道德教育》、《体育原理》、《学校行政》等课程,综合改造成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教育学》,这是历史的必然。既然宇宙间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无论是苏联的或我国的《教育学》,都处于发展变化,推陈出新的过程之中。我国由于遭受林彪、“四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历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文化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及苏俄式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导入 ,给我们带来了批判旧教育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成立不久 ,我国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 ,特别是凯洛夫《教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经典著作来学习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反思学习苏联教育学过程中的教条主义 ,积极探索教育学“中国化”,试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 ,这种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改革开放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真正走上了良性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区分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不能绝对以时间作为标志,而应从实质上去分析,以对教育规律的反映水平作为标准。文章与陈、肖二同志进行商榷,肯定了凯洛夫《教育学》属于传统教育思想,并指出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相育思想,提倡就凯洛夫《教育学》的性质展开“争鸣”。  相似文献   

6.
凯洛夫《教育学》:斯大林意识形态的教育代表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当今俄罗斯学者的研究为基点,对凯洛夫《教育学》在前苏联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重新的研究。首先,本文对二十年代的苏俄教育思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此时苏俄的教育思想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结合体。到了斯大林时代俄国教育思想发生了转变,其中的原因就是斯大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凯洛夫《教育学》就是斯大林意识形态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凯洛夫《教育学》曲折地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其独特的学术旨趣深深地烙上了特定的时代印记。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建国初期的社会历史需要,不仅直接辐射了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教育学探索,对当时国人自编《教育学》的理论架构起到了某种示范作用;而且对当时中国中小学的教学实践运行和管理制度建构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实际影响。反思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教育经验与教训,对于推动和深化当代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显然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 )》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与读写能力 ;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实现这一目的 ,在教学中应着重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一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确立新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即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模式。我国在五十年代引进了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当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教育学 ,与当时传统的教育学相比…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科学     
瞿葆奎先生在《中国教育学百年(中)》(《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一文中谈到:《人民日报》于1949年11月14日发表了节译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48年俄文版)第二十一章《国民教育制度》(《人民日报》题为《苏联国民教育制度》,于卓节译);继而在195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节译的凯洛夫《教育学》第十二章《劳动教育》(《人民日报》题为《苏联的劳动教育》,蒋洪举节译);1950年4月3日的《人民日报》,又译载了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原理》(1947年俄文版)的"序言"、凯洛夫《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第五节《教育学是科学》(《人民日报》题为《论教育科学》,沈颖、南致善合译,并认为凯洛夫主编的这本《教育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巨著")。这对当时急于了解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经验和理论的人来说,乃是"雪中送炭"。此后教育界迅速掀起了学习苏联教育学的热潮,尤其是学习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热。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学百年中的第三次热潮了。70年后,本刊重新发表《论教育科学》这篇译文,保持原样,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0.
曾经风靡中国一时的凯洛夫《教育学》在1958年-1960年教育革命中遭受沉沦之命运,与其带有深重传统教育学烙印有关,同时也是“左”倾思想在教育界的泛滥和时人对教育理论缺乏自我意识的照搬之惩罚以及教育学中国化之要求的结果。其影响是深远的,从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1.
<正> 赞科夫(1901一1977)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他一生的著述多达一百五十种,他的《和教师的谈话》、《教学论与生活》等书被苏联誉为教师必备书。他的不少书先后被苏、日、西德等十三个国家翻译。《和教师的谈话》一书目前已在我国翻译发行。赞科夫从1950年起就致力于研究普通教育,与凯洛夫长期合作,并参加了由凯洛夫领导的《教育学》编写工作。他之所以能在五十年代后期崛起,成为影响很大的教育改革家,一方面是得力于深悉凯洛夫教育思想体系陈旧过时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鉴于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爆炸”,凯洛夫的教育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只是修修补补,不触动原来的教学论和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姚恒 《文教资料》2011,(3):42-43
凯洛夫《教育学》虽然早成为教育学历史上的陈迹,但它的负面影响仍然十分深远,在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观、知识观等各方面都留下了深远的不良影响,应彻底清除,才能促进语文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正> 成人教育学基础研究的三个薄弱环节《关于成人教育学基础研究》一文,比较精当地阐明了成人教育学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作者米仙顺同志抓住了如下三个薄弱的而又是关键的环节: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学.这种特色,必须体现出:我们的成人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成人教育,因而它的基础研究必然要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联系;它还应深刻地反映出中国历史、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凯洛夫《教育学》已成历史陈迹,但在历史上,它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我国的教育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乃至我国现今的教育学,尚难摆脱它的影子。当初我们引进借用时,已多误解,尔后的评论,亦多从教育思想考虑,极少从“《教育学》建构”的角度加以审视。如果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加以审视,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工作手册”式的教科书,很难说它有多高的科学性和理论性。但我们要摆脱它,就得了解它;而要超越它,则至少得有比该书编者更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更敏锐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5.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界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借“批凯”以整人,诬蔑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是“凯洛夫的徒子徒孙”,动辄扣上“复辟”、“回潮”、“凯洛夫阴魂不散”等大帽子,好象凯洛夫《教育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一直把学校管理看成是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观点主要来自苏联。苏联在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出版的《教育学》就是持这种观点的。如一九四八年出版的凯洛夫《教育学》,把教育学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四部分“学校行政和领导”就是谈学校管理;一九五六年出版的凯洛夫总主编的《教育学》,把“学校管理和领导”列为最后一章(第十六章)。又如叶希波夫、岡查洛夫合著的《教育学》,申比廖夫、奥哥洛德尼柯夫合著的《教育学》,都写了一章“学校管理与领导”。苏联在七十年代中期出版的《教育学》,仍然持这种观点,如巴拉诺夫、沃利科娃、斯拉斯捷宁等编的《教育学》,也把教育学分成四大部分,“学校管理”属于其中一部分。苏联教育学家们长期认为学校管理只是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理由是什么呢?五十年代中期一位苏联教育学专家来华讲学时是这样说的:“‘学校管理’在苏联还不是  相似文献   

17.
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一波三折的命运,启示我们思考:一个外域理论为何在中国教育界有如此戏剧般的经历?近三十年来的相关成果从多角度研究了1949年到1957年,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的历史,也总结了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有研究者指出凯洛夫教育学理论贫乏,是工作手册式的教育学,也有论者指出,凯洛夫教育学是斯大林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教育学,并不是苏联真正主流的教育学。但是,凯洛夫教育学提供的简便操作的教学程序,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的事实谁也不能否认。不能只看到了意识形态的推动作用,而忽视理论本身的合规律性。关于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的传播以及给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有关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争论,可以追溯到近现代世界教育史中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而与新中国成立后在普通教育中学习凯洛夫《教育学》有密切关联。本文对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以及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论中关于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系统知识基础上发展认知能力,学习系统知识与形成科学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等四个问题的关系进行了概括论述。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论述,对于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记》是《札记》中的一篇,大约成书于战国末年与汉初之间,为孔老二徒子徒孙所作,具体作者不详。《学记》所宣扬的教育思想,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与凯洛夫《教育学》一起,成为旧教育路线的丰要理论基础,内容反动,流毒深远,必须予以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20.
目前教育理论界的朋友们正在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这必将对我国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联想到我国教育理论建设的艰苦历程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在中国的遭遇,笔者认为在进行这项新的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在这方面,除了进行必要的教育实验、充分的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之外,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做好准备也很必要。 全国解放后,我们学习了苏联凯洛夫教授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