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南茶陵。四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十八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历任编修、侍讲、侍讲学士等职。翰林院地位虽高,但不预政事,但李东  相似文献   

2.
范知欧 《历史档案》2011,(1):119-123
于慎行(1545-1608年),字无垢,一字可远,号谷山,谥文定,东阿(今山东平阴县境内)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官终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于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①,集德义、文章、经济于一身,活跃于当时的政界、文坛和士林,是晚明著名...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相似文献   

4.
胡铨(1102-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诗(词)人.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赴扬州应试,被主考官拔为进士第一名,但因其卷试对策指陈天下大弊十数条,犯了执政者的忌讳,降为进士第五名,任抚州军事判官,从此踏进仕途生涯.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吏部郎官、秘书少监、起居郎、侍讲、国史院编修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资政殿学士等职.  相似文献   

5.
徐修宜 《历史档案》2008,(4):109-109
周祖培(1793-1867年),晚清重臣.15岁中举人,16岁中进士,旋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内阁学士,礼、兵、工三部侍郎,兵、刑、工三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武英殿总裁等要职.  相似文献   

6.
康熙十七年《南书房记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书房为清代内廷机构之一。原为康熙帝读书处,康熙十六年(1677),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被选入乾清门内南书房当值,为南书房入值之始。入值者或与皇帝讲求学业,讨论政事,或秉承皇帝旨意拟写谕旨,故而,南书房成为内廷清要之地。 《南书房记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君臣对学术、政治、经济等多个侧面的讨论,于康熙帝为政治世之道多有涉及。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档案,现予发表,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温州博物馆藏有黄绍箕致父亲黄体芳的家书手迹四通,红色信笺,写于光绪年间。内容涉及维新变法等。此家书从未发表,《黄绍箕集》、《黄体芳集》亦未收录,对研究黄绍箕有重要的价值,对研究戊戌变法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黄绍箕(1854—1907),字仲弢,又字穆琴,晚号鲜庵,浙江瑞安人,黄体芳子。光绪五年己卯(1879)科顺天乡试举人,六年进士,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十年充翰林院撰文兼会典馆纂修提调,赏加侍讲衔。二十三年任湖北乡试正考官,二十四年任会典馆提调、翰林院侍讲、左春坊左庶子、京师大学堂总办。后  相似文献   

8.
陈延敬(1639~1712),清代编纂家。字子端,号说岩,山西阳城人。顺治十五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参加纂修《清世祖实录》,任《清太宗实录》副总裁。还担任修辑三朝  相似文献   

9.
<藏书纪事诗>7卷,清叶昌炽撰. 叶昌炽(1847-1917年)字鞠裳,晚号缘裻庐主人,江苏苏州人.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举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并兼国史馆、会典馆两职.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出任甘肃学政,升授五品翰林院侍讲.当时发现敦煌遗书,叶氏曾建议藩台将遗书及有关文物运到省城保管,未被采纳,致使大批文物流散于国外.后叶氏倦意官场,称病归乡里,著述终老.  相似文献   

10.
知识卡片     
知识卡片翰林翰林是官名,他们都是学者,是皇帝的秘书。这种制度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朝把文学之士封为翰林。这些人是从进士的朝试中产生的,是很高贵的职位。翰林是从翰林院得名的。《唐书·百官志》说,唐明皇初置翰林待诏、翰林供奉。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待诏、翰林供奉...  相似文献   

11.
正南书房原为清朝内廷乾清门内的皇帝读书之所,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入南书房当直,始为清朝的一个非正式机构,直到清朝灭亡。入直者称为南书房行走,又称南书房翰林。学界对南书房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南书房记注》a等史料的发现,解决了南书房研究中的若干难题,推动了南书房研究的发展。近期,笔者发现了几部有关南书房的史料:一部是藏于上海图书馆的查慎行手稿本,一部为《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中陆宝忠所撰的《陆文慎公年  相似文献   

12.
嘉庆时期,由于国库空虚,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渡过难关,当时的士大夫,提出了发行纸币的问题,翰林院侍讲学士蔡之定,在“为述古裕今,敬陈管见”的奏折中,详细地论述了发行纸币的得失,其见解周详精细。但此建议未被采纳,反而受到了“交部议处”的处分,其奏折也留中不发。现将此奏折刊录于此,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弟子箴言》为湖南益阳胡达源所撰。胡氏字云阁,嘉庆进士,授编修,晋国子监司业,转侍讲,侍读左庶子,升学士,大考擢少詹事,日讲起居注官,年六十四卒。所著尚有《妙香轩古文集》。清中兴名将文忠公胡林翼即其子。书凡十六卷,分为奋志气、勤学问、正身心、慎言语、笃伦纪、睦族邻、亲君子、远小人、明礼教、辨义利、崇谦让、尚节俭、儆骄惰,戒奢侈、扩  相似文献   

14.
<正>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别字渔村,山东诸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诸城十老"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官至翰林院检讨,又充《明史》纂修官,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等职。著有《卧象山房集》、《白云村文集》、《滇行日记》、《滇南集》等。康熙二十九年(1690),61岁的李澄中  相似文献   

15.
熊希龄与香山慈幼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希龄生于同治九年(1870年),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熊希龄1891年至1894年连续中举人、贡生和进士,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进入词馆.  相似文献   

16.
张珉 《山西档案》2005,(6):47-51
1882年正月,45岁的张之洞来到太原,出任山西巡抚。作为清流派的主要成员,张之洞此前大多担任诸如学政、侍讲学士之类并不重要的官职,在近代已经逐渐落伍于时代的山西,为锐意进取的张之洞提供了大展宏图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封建专制主义王朝中,官吏是皇帝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工具,他们的荣辱升迁乃至身家性命,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而另一方面,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君臣关系也千差万别,形态迎异。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颇富戏剧性,其变化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实属罕见。年羹尧是湖广巡抚年遇龄的次子,汉军镶黄旗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时“年未三十”①,据此推算,他大约生于康熙十七年,与雍正同岁。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中进士,后改庶吉上,授检讨。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他相继出任四川、广东乡试正考官。四十八年二月,投内阁学士…  相似文献   

18.
本刊于1995年第三期曾陆续刊载了康熙十七年至十九年《南书房记注》,康熙 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三十日的这部分内容,尽管所记时间很短,但为南书房设置 之初的重要记录。现予补发,供研究参考。——编选者王澈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 十七日 上命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支正四品俸臣张英、内阁撰文中书支正六品俸臣高士奇于南书房侍从。 辰时,上召臣英、臣士奇至懋勤殿。谕日:“朕于《书经》、《四书》讲读已久,常于宫中复诵,大义皆能晓畅< 朱笔将“畅”删去,于“晓”前加“略”字──编者注> 。但圣贤义理无穷,今更欲细加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庶吉士制度是明代在科举制度基础上创设的一种选拔和培养高级文官的制度。其创设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入选者称庶吉士,于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衙门观政,永乐二年(1404年)开始专于翰林院进学。之后庶吉士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官员,并对整个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殿试结束后,从二甲、三甲进士中再考选优秀者入翰林院进学,即为"馆选"。  相似文献   

20.
正南斋是南书房的别称,康熙十六年(1677年)始设于紫禁城内乾清宫南庑西端,原为康熙帝读书之地,后逐渐演变成皇帝秘书机构的办公地。因为最近天听,所以日显清要。表面看南书房翰林只是皇帝的文学侍从,为皇帝侍讲侍读、征文考献、品鉴书画、记注宸音、草拟制诰,并奉旨编书、应制唱和,凭其文采学问,让君王事业形诸文字以垂不朽。但实际上,南书房行走每日入直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