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聋作哑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了几个老哥们儿的兵权,送其钱粮,让他们回家养老。但是,兵马还得有人带,于是皇帝提拔了一批原来的中下层军官。最重要的岗位——殿前都虞侯一职,先由张琼顶替。张琼救过赵匡胤的命,不识字,性耿直。但两年之后便被皇帝赐死。留下的空位,由杨信来顶替。杨信既没有老将们的赫赫战功,也没救过皇帝的命,这个活儿,  相似文献   

2.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虽是军人出身,生活在战乱年代,却一直努力使宋朝向文官治国的方向转变。宋太祖削禁帅方镇之权,将之委托文人,并有不杀士大夫的垂训,至宋太宗尤为尊崇文士,可以说宋朝对士大夫和文人的宽容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皇帝对不同意见,或任之,或只是贬外地当官,或免职,而没有杀戮。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饱读经书的士大夫们参与政治的热情程度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士大夫们广泛参与政治,文化层次的提高必然提高了政治运作的文明化程度。但是士大夫们在儒教的熏陶下,把具…  相似文献   

3.
巧妙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学习有用的新东西,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农村小学班主任工 作的内容是比较复杂而繁重的,但是只要你真诚地捧着一颗 “爱心”,是完全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继续耕耘在那片乐土上,努力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班主任教师,正确教育每个学生,以人为本,多给学生鼓励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批评也不可少。二者必须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的方法多,学生容易接受,而批评就不同了,批评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暗示是一种巧妙的批评方法,但是寻求暗示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而暗示的方式很多,我认为这几种方式比较恰当,可以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代,最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帮助他们改正缺点、错误是教师的职责。但因为批评是负强化的,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而大多学生都不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批评的艺术,使学生在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中使问题得到解决。那么,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批评才能使良药甜口、忠言顺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十六计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7.
丁召书 《中国德育》2005,(12):66-66
教师要讲究批评的艺术,与之真诚地交流,以美的德行,机智的语言去熏陶,感染,教化学生,才能更好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攻坚阶段,优等生和后进生并存。如何将后进生尽可能地转化为优等生,确实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从批评的原则和方法的角度,探讨后进生转化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截成一样长     
《涑水纪闻》是司马光作的笔记,其中有一条记道: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初,营建宫室。管理竹木材料的官员,认为各地运来的竹木长短不齐,不便管理,建议将其裁截整齐。赵匡胤便在他的条陈上批道:“你的手指和脚指,难道没有长短的吗?为什么不截成一样长呢?还是长的让它长,短的让它短好了。”这一条在别的宋人笔记里也有记载,不过批语还多了两句骂人的话:“截你爷的头,截你娘的头。”  相似文献   

10.
宋太祖赵匡胤还没当上皇帝时,曾经闯下大祸,受到官府通缉。赵匡胤从河南一直逃到陕西,才没被官府抓住。他在逃跑途中一直都没吃过东西,快要饿晕了。华山的陈抟(tuan)老祖知道赵匡胤日后会成大业,打算指点一下这位未来的皇帝。于是陈抟老祖打扮成一个卖桃的老人,在路边等着赵匡胤。果然,已经饿得失去理智的赵匡胤一眼就看到了陈抟老祖放在路边的一筐桃子,他连问都不问,直接抓过几  相似文献   

11.
我有机会在湛江听了名师窦桂梅上的《晏子使楚》一课,有一个教学环节给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12.
我性格外向,喜欢交际。可是每次和男同学交往多一点,妈妈就旁敲侧击地给我讲早恋的危害;和几个女同学玩得好一点,又有人说我们是“四人帮”,难听死了。现在我只剩下一个最知心的朋友,我们俩形影不离,可又有人说我们是“同性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怎么这样左右为难?难道非要一个个都成为“孤家寡人”才好?——佳薇  相似文献   

13.
打刀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在没打下江山前,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想打一把刀都得赊账。赵匡胤上场,去敲铁匠吴衍能的门。吴衍能开门问:“赵大爷做什么来了?”赵匡胤说:“打刀来了。”吴衍能暗想:这家伙三年前在我这儿打了把刀,分文没给呀。现在又来打刀,不能再让他哄了。  相似文献   

14.
18.赵匡胤教女俭朴赵匡胤,河北琢州人,宋朝开国皇帝。他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立为帝,史称宋太祖。他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实行"先南后北"的策略,为我国历史上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减地方势力,为巩固统一、制止分裂割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宋太祖赵匡胤(yìn)出身军人家庭,从小喜好武艺。投身行伍后,屡(lǚ)立战功,最后成为了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公元960年,赵匡胤领兵出征契(qì)丹,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称帝后,虽然贵为国君,但军阀习气依旧不改。文武百官稍不注意,就会引来祸端。  相似文献   

16.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打南唐,大将曹彬被封为主帅.曹彬向赵匡胤提出的唯一请求是,将其最宠信的太监田钦任命为随军副监军,一同出征. 得知这一消息后,随军监军潘美非常不满,气冲冲地责问曹彬:“难道你不知道田钦是一个德行很差的小人?他总喜欢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想要置我们于死地.你这么做等于引狼入室,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相似文献   

17.
对翻译批评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方兴未艾的翻译热潮中,翻译批评领域的冷清态势,表明翻译批评正面临着新的定位、整合与抉择。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独立的批评理论体系,确定规范化的批评标准,履行指导性的批评职能,树立正确的翻译批评观,准确把握翻译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定位,寻求科学有效的批评方式和沟通途径,努力造就高素质的翻译批评者队伍。  相似文献   

18.
论具象批评     
为了让接受主体通过审美的形式接受批评家的批评主张,本文试图建构一种与批评对象所含形象异质同构的批评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表达具有理论抽象内容的审美意蕴,从而构成一种比抽象批评更为完善的具象批评。批评形象来源于创作形象,创作形象从中国古代“言意之辨”中得到启示,又从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理论中得到生成的条件。隐喻式、意象式、象征式、摘句式批评是具象批评常见的四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20.
邻居杨先生喊儿子快点吃饭,小男孩应声:"我等一下再吃."连喊三遍后未果,急躁的杨先生暴跳如雷:"我叫你吃饭竟然不快点?"紧接着便是一巴掌扇过去.小男孩极为不满,哭着说:"你干吗一不高兴就打我?叫妈妈评评理,你错了,必须向我道歉."杨先生被儿子的义正词严给镇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