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80年代以来,当代许多作家写梦、写幻觉、写直觉,写民间神秘文化,写人生如迷宫的感悟,体现出了“东方神秘主义”的风采,同时也昭示了当代作家世界观、人生观的变迁——人们开始从神秘文化中探寻生命之谜、文化之谜以及信仰之谜。  相似文献   

2.
《坛经》是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佛教典籍。本文从原义的失落、超验本性(佛性)、直觉内省(自悟)、对人之谜的禅学猜想、对大自然秩序的神秘领悟共五个方面探究了这一丝路佛教文化遗书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我是一个玄奥的哲学概念,自我相关问题阻碍着对自我的明确认识,但哲学研究以直觉智慧证悟了自我的存在,并从多方面探索着"我是什么"之奥义。"为何有我"的问题又导致对自我之由来的追究,在各种可能的答案中,"宇宙——我——众我同一"的理论具有合理性。同时,自我之谜关系着存在之谜和意识之谜,研究自我问题在本体论(存在论)、认识论和自我意识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并在延长人体寿命的高新技术创新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4.
论直觉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作为哲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等学科重要内容的直觉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注目。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作为人类基本思维方式的直觉现象。一、直觉思维的界说从古希腊到现代,尽管许许多多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都曾广泛地论及和大量地使用“直觉”这一概念,但迄今为止,对于直觉的界说却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我们认为,直觉就是人脑基于有限的数据资料和事实,调动一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  相似文献   

5.
说谎者悖论作为古老的逻辑之谜,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逻辑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去探究它.一般认为巴威斯等人借助情境语义学对说谎者悖论做出了相对合理的解释.尼科洛夫在模糊逻辑和直觉模糊逻辑中引入巴威斯等人提出的一些定义和结论,从而说明说谎者语句在模糊逻辑和直觉模糊逻辑中不产生悖论.  相似文献   

6.
一、直觉思维的含义“直觉”这一概念的产生极为悠久,哲学史上早就有人提出了直觉概念.柏拉图把直觉看作是“理念”的直观;笛卡尔把直觉看作是理智的一种活动;斯宾诺莎认为直觉是高于推理并完成推理知识的理智能力;莱布尼茨也认为直觉是认识自明的理性真理的能力.…….这些认识的共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都夸大了直觉思维的作用.而心理学上把没有经过任何的逻辑推理,而是大脑的直接判断的现象称为直觉.例如,老师检查学生作业时马上就能看出存在的问题;老中医见到病人  相似文献   

7.
论翻译直觉     
直觉是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思维形式。本文运用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解释了翻译直觉的含义;从语言学、文体学、文艺学的角度,分析了翻译直觉的构成;从译者和语言两个方面,阐述了翻译直觉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8.
李尧天 《考试周刊》2011,(43):62-63
直觉思维是一种不作深入分析研究而只据现象和直接感受获得印象的思维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直觉。文章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做法主要有: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做适度的猜想;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直觉感知文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者结合直觉的特征,认为数学学科视角下培养小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细致深入观察,注重整体洞察,唤醒直觉思维;导系统观察,把握内在联系,触动直觉思维;揭示数形特征,注重数形结合,诱发直觉思维;拓展猜想空间,充分合理猜想,验证直觉思维。  相似文献   

10.
数学直觉是人脑对于数学对象的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或领悟,它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直觉现象在数学创造活动中的表现,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科学史表明:很多重大科学发现都得益于直觉.地理学家魏格纳平日喜欢观察地球仪,凭直觉发现了大陆漂移学说;俄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观察,归纳的基础上凭直觉发现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著名的猜想到目前还未完全证明;法国数学家费马的直觉产生了费马大定理(方程xn yn=zn,n∈N,n>2无有理数解)…….可以说直觉是顿悟之地,创造之源.1脑科学研究的启示20世纪60年代因脑科学研究而获…  相似文献   

11.
直觉是一个从西方引进的概念,内涵复杂。直觉是一种有规律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与对问题的探索有密切联系;直觉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直觉思维的主体具有坚信性。各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语言方面。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直觉的教学。传统语文教学法虽有许多弊病,但仍然是一种经过数千年时间检验的符合本民族思维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学忽视直觉的误区;剥夺了学生的直觉体验,忽视了语文的审美价值,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语言直觉在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扩大阅读的库容,设计高效的诵读,强调理智的思考,重视整体的把握,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熊十力以心本论为前提,从批判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过份依赖分析技术的缺陷出发,强调要把握真实的存在,必须注重具有整体性、能达到能所合一的直觉方法。与深层心理学把直觉理解为本能、冲动的路数不同,熊十力所理解的直觉是超越理智的高级精神现象,与传统“顿悟”论强调的瞬时性、天启式直觉不同,熊十力反对割断直觉与经验及逻辑思维的关联,注意到“思辨后的直觉”。不过,熊十力最重视的直觉,不是知识的直觉(包括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直觉),而是善的直觉,不是如何达到“思辨后的直觉”,而是直觉所得之德性如何在实践中展现为德行。沿着“性修不二”的理路,熊十力的良心表现为直觉论与经验论的某种调和。  相似文献   

13.
直觉思维与有步骤、有条理、渐进的逻辑思维不同,它是一种没有经过明显的严密的推理,而蓦然地抓住问题的精要的思维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这种思维能力,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鼓励机灵的推测,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直觉思维可以使人从已知推测出未知;从现象推测出本质;从局部推测出整体.这一点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帮助学生从整体去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4.
数学离不开逻辑证明,有其严谨性;但同时数学发现也离不开直觉思维。为此,数学教师应着力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培养,把直觉思维"带进"课堂。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课堂教学中培养直觉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大约没有哪种现象与本质关系同美的现象与本质关系那样,一直处于尖锐对立之中:美的现象是这般迷人、诱人、多姿、引人入胜;美的本质却是那样恼人、烦人、扑朔迷离、令人难解.在西方,从古希腊启始,一代一代哲人都试图从丰富多彩的审美现象入手,由叶寻根、沿波探源、揭示美的存在之谜、美的本质之谜.但遗憾的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无论怎样权威性的煌煌巨制,一涉及到美的存在形态和本质问题却都顿时显得浅薄、幼稚、甚至是荒唐.这正如一位英国美学家所说的,“今天的美学虽然已经有了大量的、愈来愈成熟的著作,但无论是讲演或者著作中,关于美的问题的论述,比起柏拉图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来却并不是有更多正确的意义,而无意义的胡扯倒是不少的.事实的确如此.二千年来,一代一代美学家经过对美的本质之谜劳而无获地破译之后,都回到了柏拉图那儿,认同了他那“美是难的”的预言.这就使美学越走向成熟越面临悲剧的处境.  相似文献   

16.
数学直觉是否具有非逻辑性 ?人们有不同的见解 .对此问题的认识 ,直接影响到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教材及教法的改革 .举例来说 ,中学数学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基本能力 ?本来 ,教学大纲强调的是“三大能力”———运算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 .其中 ,“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应该改为“思维能力” ?这就牵涉到我们对数学直觉的认识 .这问题 ,很多中学教师并不清楚 ,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本文试从各个侧面来考察问题 .所谓数学直觉 ,就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直觉现象在数学创造活动中的表现 ,下面把它简称为直觉 .一、从认识的发生看从…  相似文献   

17.
直觉思维作为一种认识过程和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灵感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又有着本质差异。直觉有赖于形象,但直觉思维凭借的并不仅仅是事物的形象;直觉思维包括科学创造中的灵感状态,而灵感并不能概括所有的直觉思维。回顾人类发明创造史,直觉思维存在以下三种表现形式:直觉的判别、直觉的想象和直觉的启发。直觉的判别指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实体、现象、词语符号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的识别、直接的理解和综合的判断,这种判断和理解不是分析性的,而是直接对整个形势作出的把握和概念性的决策。如1904年汤姆生提出“电子浸浮于均匀…  相似文献   

18.
反直觉知识是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知识,它既是地理教学的难点,也是课堂活力的生成点。文章通过剖析地理学习中反直觉现象产生的过程,得出反直觉知识的特征,基于其特征列举了高中自然地理中典型的反直觉知识,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语感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感受和领悟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一种敏感而深刻的直觉感受,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接近作者旨趣和文本内涵的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20.
数学直觉是人脑对于数学现象的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或领悟,它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直觉现象在数学创造活动中的表现。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认为:“数学直觉是从事数学发现所需要的与纯逻辑不同的某种东西。”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指出人类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直觉的,一种是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