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盛东 《文教资料》2011,(19):125-12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三个层面。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和谐思想,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宝贵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本文论述了传统“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全社会积极倡导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伦理现对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无疑具有先导性作用。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主张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国家应和睦相处。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诸多的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全社会积极倡导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伦理观对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无疑具有先导性作用。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主张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国家应和睦相处。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诸多的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孝悌"、"孝慈"、"家和万事兴"的家教文化,"和为贵"的思想理念,"天人合一"的环境文化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传统文化基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元素,对实现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种种不和谐、反和谐因素。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入手.结合当代实际,论述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7.
和谐心理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和微观基础,和谐心理创设彼此包容的人与人的关系,促成共生共进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催生充满活力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实现社会全面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探索中华文化的宝库、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倍感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足以供给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论需求。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倾向于整体的、辩证的、和谐的思维特征,它就是建立在生机主义基础之上的和谐化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是使事物之间趋向于相互依赖、相互生发的有机统一的和谐状态。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诉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必将在超越自己的过程中重放异彩。因此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基本特征是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改娥 《教育与职业》2007,(14):166-168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调节社会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其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伦理,形成既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又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将为加快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礼、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俱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夯实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引导人们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整体健身观、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了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向,一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二是"天人合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三是"自强不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四是"厚德载物"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中国古代"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和"世界和谐"的思想精华,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相应理念共识;它坚持了中华传统中"仁义道德"、"中庸尚和"、"正心修身"、"天人合一"等精神内核,回应了诸如"道德危机"、"传统发展观的‘代价论'"等造成当今社会不和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现实而有利的条件。中国传统"和"文化必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亲和力、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创造力,是振兴中华的思想基础;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继承、借鉴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在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冯梅 《考试周刊》2012,(29):32-33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和谐家庭思想,对于实现家庭和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时期面对家庭和谐意识的缺失,我们应继承和借鉴传统和谐家庭思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创新和谐的家庭教育,更好地推动和谐家庭的建设,从而实现家庭和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由于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固有的局限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失衡,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感下降、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缺失、人文精神逐渐弱化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建设人文精神为重点,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界定 在中国几干年的历史长河中,“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4个层面的内涵。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则必须建设和谐校园,而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刘少军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6):24-26,30
作为内在于一国国民和社会普遍意识中的精神要素,传统诉讼法律文化对于诉讼实施的社会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的特点是注重和谐与无讼。这种刑事司法理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应当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予以反映和体现,对于特殊案件应当尽可能地采用控辩合意的案件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吴洋 《天中学刊》2014,(1):55-57
“和谐社会”的概念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与社会意义,体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身心和谐四个方面。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价值理念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和为贵,崇尚中庸"作为中华传统思想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今天在构建和谐文化时,要辩证对待传统和谐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借鉴国外文化优秀成分,对其进行综合创新.这种传统的和谐思想,无疑对整合矛盾、团结人民、凝聚民族精神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其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讲究人与自然、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有着内在一致性.因此,和谐性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是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研究传统体育文化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