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李金坤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3(4):57-60
《楚辞》与《诗经》都是我国梦幻学创作的重要源头。《楚辞》与《诗经》的梦幻描写相比,《诗经》多侧重于个人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楚辞》则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3.
4.
朱德魁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8(6):12-15,41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李亭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3):F002-F003
在中国文学史上 ,辞赋往往并称 ,或者说混称。这一现象自汉赋产生之日始便存在了。如《汉书·王褒传》 :“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 ,小者辩丽可喜。”《史记·屈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汉书·扬雄传》 :“赋莫深于《离骚》 ,反而广之 ;辞莫丽于相如 ,作四赋。”后世虽有人加以区别 ,然二体仍难以区分 ,因此马积高先生在《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中总结说 ,辞赋二体 ,“厘而为二 ,殊多纠葛 ,故多数作者和研究者仍多以辞赋连称或以赋统辞”。这是由于楚辞在东汉逐渐走向式微 ,汉以后的辞赋研究大体是以赋的研究为主 ,于是有关楚辞体的声… 相似文献
6.
《荀子》富于文采,尤其在于它有两篇纯文学作品《成相》和《赋篇》。影响《荀子》文学色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外在形式和情感内容上,受到了楚辞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闻一多的《诗经》、《楚辞》研究为视域中心,探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闻一多不仅吸纳了清代乾嘉学派以来考据训诂的传统方法,而且娴熟地运用了西方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方法;而这些学术探讨方法在整体指向上具有文学人类学的性质。并指出:闻一多正是因为建构了这种可统摄诸多方法的文学人类学的探索模式,他才得以取得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巨大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潘啸龙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4(2):18-23
周建忠作为楚辞学领域的“当代楚辞研究”名评论家,坚持“本体研究”与“史学研究”的前后并进和相互推动。其“本体研究”往往选择某些历史疑案予以考核,显示出慎审翔实的功力和独具的眼光。其“史学研究”的特点为:“当代性”研究重点的确立;“当代楚辞学研究”总体格局的形成;在“学研究”上注重研究“个性”、“方法特点”的把握;重视“信息”,并力求从“史”的发展上驾驭“动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比研究《楚辞章句》与《楚辞通释》的注解,探讨两书在训诂术语、训释特点、训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异同,发现《楚辞通释》在《楚辞章句》训释的基础上有所发扬.《楚辞通释》对楚辞学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力之教授以其对《楚辞》研究实实在在的贡献,鲜明的研究个性,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学界称誉。成书体例研究是力之教授对《楚辞》研究的最大贡献。《招魂》研究是其另一重要贡献。在方法上,力之教授强调以古还古,注意深入解读文本,对文献材料进行横向的对比与纵向的考察,归纳古代文献的通例,探寻其普遍规律。回顾与总结力之教授的《楚辞》研究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蒋瑞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5(4):22-23
《楚辞讲演录》表现出周建忠先生对楚辞作者和楚辞文本的研究深入、把握准确和讲解详尽,对楚辞研究成果和学界掌故及相关信息的非常熟悉,同时表现出作者在楚辞教学上饱含热情和循循善诱的特点。它的出版,是周建忠楚辞研究及其教学生涯的一个里程碑,表明了周建忠先生对祖国文学遗产的普及和传播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翟振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2,16(5):66-69
游国恩是新楚辞学的莫基者。他的《楚辞概论》是20世纪楚辞学的一座里程碑,体现了楚辞研究的新方法、新思维:一、以历史的眼光把楚辞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二、把比较法引入楚辞领域;三、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手段严密考证;四、把社会学和民俗学引进楚辞研究中。他的《读骚论微初集》纳新思维是:一、在宏观指导下进行微观研究,对《天问》古史等作新解;二、在《楚辞概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民俗学的基本观点考核《九歌》山川之神;三、运用综合分析推论法解释屈原“见疏”、“初放”、“再放”。新中国成立后,游国恩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修正或转变某些观点。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离骚纂义》、《天问纂义》则体现了以微观体现宏观,以解剖一肢一节来把握整体的新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潘啸龙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3,17(1):117-119
徐志啸《楚辞综论》在探讨楚人来源和屈辞的精神渊源上,论据竖实并具有相当的思考深度;在《九歌)研究上敢向旧说发难和攻坚,提出了“东皇大一春神说”之新见;在对“楚学史”和“宏观比较研究”上不仅视野开阔、有新的开拓,而义重视对不同国度诗人创作中带规律性现象的探讨和理论性总结,显示了徐氏博采众说、独创新见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承斌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6):6-9
"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学界多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对《辨骚》一篇的认识有较大分歧,有人认为是完全肯定,有人认为是否定更多。实际上刘勰对《楚辞》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他理想的文学创作模式是兼具《诗》《骚》二者之长。 相似文献
16.
陈送文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149-152
依据出土文献,《楚辞》中的“邑邑”,读为“喝喝”,拟声词,训为“风声”;“娭”读为“疑”,“南疑”指九疑山;“车”与“轸”同义换用“;朅”读为“匄”,训为“祈求”,与“愿”同义“;交”读为“敲”,训为“击打”“;西”读为“迅”,训为“疾速”。 相似文献
17.
周建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5):81-86
2000年出版研究著作25种,涉及选注、今译、义理、考证、校勘、文化、史学、传播等方面。其中萧兵的美学研究、熊任望的本体研究、黄灵庚的异文辩证、张炜的经典今读、钱玉趾的九歌新解、袁梅的词典编纂,皆新颖可喜,允见功力,是对楚辞学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多洛肯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4):70-75
先秦《楚辞》作品乃至后人的仿效之作中存在着一个以“远游”为线索的作品系列.虽然,《楚辞》式的远游不能完全等同于仙游,然而它们以“游”为核心构架篇章的创作类型和表现形式对后世游仙诗提供了一个恢弘博大的艺术范式.因而深入细致地剖析这一作品系列,对理解游仙的渊源和嬗变是十分有益的.以逻辑顺序从远游的缘起、远游的准备、远游的过程和远游的归结四大板块来分析远游的结构模式,试着对《楚辞》远游文化进行总体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周苇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8(1):42-46
先秦楚辞、楚歌的定义应该根据地域特色,而不应该以"兮"字入句为限。屈原大部分作品援"兮"入句,后世作家模仿屈原,"兮"字入句俨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后世"兮"字入句的韵文自可视作诗歌之一体,但在概念上不宜与先秦楚歌、楚辞相混淆。楚辞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楚声、楚语、楚地、楚物等方面,楚歌则因入乐还表现在楚地的音乐特点上。战国时期楚国各地的歌曲依然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域风格,我们在研究楚歌时,应该注意到楚歌音乐风格的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20.
当今文学批评面临着“西语化”和“商业化”的困境。中国文学批评界至今言必称西方文论,使我们的文学批评失去了自己的言说方式。“有偿批评”的出现则导致批评准则失衡,批评家艺术感、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消解。只有倡导建立真正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才能导引当今的文学批评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