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葳蔓 《职业技术》2004,(1):4-10
相对于2002年的岁末盘点,我们惊讶地发现,尽管受到了非典的影响,2003年的有效职位数却比2002年增长了10.9%。不过,虽然肯收留“和尚”的大“庙”小“庙”也在增加,但是“和尚”们却发现,如今“庙”里给出的“伙食”却是越来越差......据不完全统计,光是2003年进入求职市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有200万之巨,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新“和尚”、小“和尚”,再大的“庙”  相似文献   

2.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索越是有无上敬畏之情:一是繁星密布的苍穹,一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道德律不仅仅让康德难以捉摸,新千年的我们也不一定明白,而有时明明知道许多好的道德律现象,自己做不到,却只会指责别人这不对那不对,而当自己犯同样的毛病的时候,却不能好好审视自己,正视自己的错误。我们真的需要清洗一下自己的心灵。苏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和尚说:“我看你像如来。”苏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问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苏…  相似文献   

3.
在我市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时,许多老师尚未深入地领会教育改革的精神实质,而仅仅抓住“多媒体”“网络”等词大作文章,说什么“乡村学校条件差,不能适应改革的要求”或言“农村学生基本功差,无法进行教改”。总而言之,为自己学习或推脱改革找借口。若如此,那更要好好地改革。  相似文献   

4.
章立早 《吉林教育》2005,(10):44-45
“苏东坡效应”。古代有则笑语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时和尚将解差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了。解差醒时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这则笑话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5.
[作文题]发现提示:可以用“发现”为题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发现”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按自拟的题目作文。你若长于叙事,不妨叙述一个与发现有关的故事,如:“父亲的发现”、“邻里的发现”、“偶然的发现”、“发现引起的争辩”、“我发现她有心事”等等。你若长于说理,不妨将“发现”变成判断,即以一句简明、深刻、概括性的话语表述“发现”的特性、作用等,写一篇议论文,如“发现出于勤奋”、“发现源于探索”。迟到的发现(一类卷)柳树在风中舞弄着自己的柔臂,蝴蝶在花丛中拍打着自己的翅…  相似文献   

6.
近日,文史工作者在永春县西峰寺发现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经考古鉴定为清代康熙年间的“和尚谱”。虽然“和尚谱”在泉州市并非第一次发现,但李光地亲手写序的“和尚谱”还是首次发现。专家认为,该谱对研究李光地及清代泉州寺庙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校长的人才策略江苏省淮安市中学卢志文“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那么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在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右面应当采取何种人才策略呢?要有识才之眼人才的鉴识是人才培养和任用的基础。只有“知人”,才能“善任”而至...  相似文献   

8.
我无名片也潇洒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顾梦红起初,面对人家递过来的烫金或不烫金的名片,以及同时递过来的虚假或不虚假的“请指教”之词,我总若惊若喜.还有几分尴尬。虽然人家并不真希望我也未曾妄想“指教”什么,但却犯了国人非礼之忌──投我以木瓜,不能报之以琼琚。...  相似文献   

9.
雅敏 《新读写》2010,(1):49-49
中国 古代称“中国”一般指中原一带,亦即“中原”、“中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相似文献   

10.
“书非借不能读也”,说得不错,但若不经审视就作为至理名言而顶礼膜拜则有言过其实之嫌,值得考究。“书非借不能读也”,说了一个人尽皆知的事实,即为自己所拥有的书自己未必会看,但借来的书因为有一个终究要还的压力,借书之人往往非看不可。故“书非借不能读也”!  相似文献   

11.
对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些注释,如《楚归晋知 》“臣不任受怨” 之“任”、《触龙说赵太后》“念悲其远也”之“念”、《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 池” 之“ ”、《许行》“劳之来之”之“来”、《齐桓晋文之事章》“  若无罪”之“若”、《不 龟手之药》“不能自举”之“举”、《五 》“皆非所持国”之“持”、《陈情表》“听臣微志” 之“听”、《喜雨亭记》“属客而告之”之“属”,提出质疑,详引前人训诂材料以论证。  相似文献   

12.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少林寺方丈得知后,非常吃惊:“这怎么行,必须改革。”经过深思熟虑后,方丈决定提拔和尚甲为后殿主持,主管后殿事务。经过方丈的这番调整,寺院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和尚甲主管后殿事务,和尚乙与和尚丙负责挑水。这样,寺院恢复了正常供水了,被拉紧的生活之弦渐渐松弛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方丈发现和尚乙工作特别积极。于是决定提升和尚乙的职务。这样,和尚乙就晋升为副主持,协助和尚甲主管事务。从此,供水的工作只由和尚丙来负责。日子匆匆地走过,和尚丙负责供水的工作也有一段时…  相似文献   

13.
描述上古之人的吃喝,常用成语“茹毛饮血”。有一成语词典解释说:“古人猎到禽兽,连毛带皮地生吃其肉,吮饮其血。”这就不禁想到看电视“动物世界”中狮虎捕食猎物的场景。而我们的“古人”连兽毛都吃,以血止渴,莫非比野兽还要“原始”?这个成语源于《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孔颖达疏曰:“虽食鸟兽之肉,若不能饱者,则茹食其毛,以助饱也。”这里说明初民还是“毛”、肉分而食之的。其实“若不能饱”,再去捕猎是了,何至于啮食羽毛、兽毛?因此这里所谓之“毛”,究竟何所指,值得考…  相似文献   

14.
昊奇 《山东教育》2010,(5):63-63
柳宗元名篇《梓人传》中有位“善度材”却“不能理其床阙足”的梓人,他能够“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然后指挥众工匠建造房屋。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之力而自己不去逞能,善于全面规划而自己不需事必躬亲。  相似文献   

15.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单个的汉字排列起来而组成的,它们之所以能给人以美感,引起人们内心感情的共鸣,就是因为其中融注了作者的深沉睿智之恩,并以或优美或豪放的富有个性化风格的语言为载体,呈献于读者面前,拨动了读者心弦纤弱而敏感的部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游离于作品之外,只把自己当作局外人,看到的仅仅是死的文字,理解也仅限于文字的表象,诸多的精华因未能深入体会而被忽视。若想真正把握文章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触动并激发出自己的灵感,就必须在阅读时赋予文字以灵魂,而让“死”的文字“活”…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我国值得借鉴的“问题———讨论”教学思想与理论从《论语·先进》课例记载里发现,孔子的教学是在问题讨论中进行的。孟子也主张,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自求、自学、自得”。《学记》中早就提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朱熹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称为“为学之序”。蔡元培认为:“最好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陶行知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叶圣陶也说:…  相似文献   

17.
《五人墓碑记》用“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来描绘那些“高爵显位”的逆阉,“一旦抵罪”后的“辱人贱行”。课本注“剪发杜门”为“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按:“剪发”与“为僧”无必然联系,有关佛教的典籍,都无“剪发为僧”的记载,只有“削发”、“落发”、“剃度”的说法,可见“剪发”与“削发”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把“剪发”释成“为僧”是缺少根据的,而且与下文也不吻合,做和尚是要“出家”的,不能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研究》2006,(2):26-26
近年来,国内高校、科研机构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人才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具有国际背景的各种人才被引进国内。但并非所有“外来的和尚”都能“念好经”,天津南开大学近口就对3名工作业绩未能达标的陈省身讲席教授亮出“红牌”,予以解聘。  相似文献   

19.
把心放平     
李德 《云南教育》2010,(13):1-1
一位法师讲经时,有风吹动幡旗而左右摆动。有两个和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和尚说:“这是风在动。”另一个和尚说:“这是幡在动。”两人争执不已,六祖惠能听后说:“这是你们的心在动啊!若你心不动,风不动,幡也不动了。”这是古代一段禅味很足的佛教故事。  相似文献   

20.
有的年轻人,读书像赶时装潮一样,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流行色。今天是金庸,明天是琼瑶,后天又变成了尼采,随波逐流,根本不问自己的爱好,也不看自己的专业。古话说得好,“为学之足,固之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读书不能像穿时装,应当把握自己的学习动向,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需要,合理地读书,读书做学问,要求“点深面广”,要趁着年轻,有选择地精读几本经典性的专著,不在数量多少,关键要读懂读透,还要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样,为今后提高打下扎实功底,将来一辈子会受用不尽。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