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娜 《出版参考》2015,(9):33-34
盲文出版不同于其他出版行业,其公益性决定了它的性质、定位和出书范围.在实际工作中,盲文出版秉承行业相关规定,再结合其特殊要求,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型,完善《盲文录入校对考核办法》,改进盲文图书的录入、校对质量,提高出版图书的速度和种类,并且紧密联系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PDCA管理模式下的往复循环,以此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行业要求.  相似文献   

2.
校对周期就是指校样从一校开始至三校后通读、核对软片并付印止 ,其流转、循环过程所需的时间。据粗略统计 ,校对周期约占整个出书周期的5 0 % ,因而它的长短在整个出书周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直接影响着图书进入市场的进度。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图书的时效性也越发重要 ,各种订货会都对新书的出书时间作了严格的规定 ,对逾期未出版新书的印数予以作废。这就从制度上对出书周期加以了约束。对于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图书 ,如教辅读物 ,若错过了黄金销售时段 ,将给出版社造成严重的损失。如我社出版的一套《课课查》丛书 ,就因出书…  相似文献   

3.
出版社必须按专业分工出书,这是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着的:“不同性质的出版社。按照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专业出版社应出版有关本专业的图书。”此外,文化部曾发出“严格按专业分工出书的通知”,强调了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关于专业分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图书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图书出版品种增加、周期缩短等因素的影响下,如何提高图书质量,多出精品,缩短出版周期,对于各出版社来讲,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就校对工作而言,多年来出版社专业校对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不但未能得到解决,而且在出版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出版社靠原有的社内专业校对人员已不能满足出书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发展社会校对力量既是解决上述问题、发展出版事业的一条新路,也是校对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校对新生力量的出现为出版业注…  相似文献   

5.
李娜 《出版广角》2015,(7):96-97
中国盲文出版社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以出版盲文图书、报刊、有声读物为主的国家级别的专业出版机构,肩负着为我国1233万盲人和低视力患者传播科学文化、丰富精神生活的重任。但由于出版社的特殊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盲文出版事业面临着一系列与盲人需求、社会进步相矛盾的问题。本文从盲文出版的现状着手,深刻剖析当前盲文出版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专业出版社应出版有关本专业的图书”,但是有些专业出版社无视这个规定,任意出版与本专业无关的图书,以致造成出书的重复浪费,引起读者的不满。下面转载《北京日报》这篇文章,希望引起各专业出版社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注意端正出书方向,严守本专业的出书范围,避免发生为了追逐“热销”书而乱出书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在新闻出版行业全面贯彻实施,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开始了"破冰之旅".此次改革提出了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出版社而言,除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社将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外,其余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转制为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转制后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企业以后应如何具体运作?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出版社,具体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在改革新形势下应如何制订发展战略和思路?这些都是公益性出版社在改革中存在诸多困惑和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探讨盲文编校人员应具备的技能,推动我国盲文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从懂盲文、精出版、会智能三个方面探讨盲文编校人员应掌握的技能,具体包括盲文编校人员首先要学好国家通用盲文,其次要熟练掌握盲文书的编辑、录入、校对技能,最后还要熟悉各种新技术在盲文出版中的应用,努力成为盲文出版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市报人》2010,(11):15-15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报道:全国581家图书出版社,除盲文、少数民族语言和军队等部分出版社保留事业性质外,有528家经营性出版社要转企改制,目前已完成435家,93家正在进行转企改制。转制率达99%。  相似文献   

10.
出版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图书质量的管理应该是出版社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PDCA循环是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对图书出版来说,选题策划、审读、编辑加工、复制印刷和销售反馈等工作流程是紧密结合的,因而可以采用该方法对出版活动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1.
双月视点     
观点出版改制要加强事后追究和信誉评估制度出版社转制以后 ,出版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一方面要加强岗位资格的验证工作 ,另一方面 ,要建立事后追究制度和信誉评估制度。事后追究制度就是要求出版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对图书出版单位的经营情况实施监督 ,尤其是对出版物的内容进行审查 ,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 ,要严格按事后追究制实行惩治。信誉评估制度就是通过企业的行业组织对每个出版企业定期进行信誉评估 ,建立信誉等级制。评估的标准参考出书内容、编校、印刷质量和税务等方面的情况。链接 吴培华 《出版广角》…  相似文献   

12.
图书出版周期长的问题,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多少年来人们为之呼吁,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都无济于事,原因何在?对这个问题,由于人们所处地位的不同,说法各异。一般说来,作者埋怨出版社拖沓;出版社埋怨印刷厂不能及时排印;而印刷厂则埋怨出版社的书稿不能做到齐、清、定,校对时间长,改动大,还要等发行所的征订数字,延误了出书时间。笔者认为,图书出版周期缩不下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述情况都属客观存在,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出书周期。但造成出书周期缩不下来的根本原因在于出书周期各环  相似文献   

13.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的地方科技出版社,每年出书300余种,字数达5000万,图书的重印率达到了50%。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版社越来越注重把出书重点放在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图书上,逐步形成姓“科”名“实”的基本特色。坚持精品意识,狠抓高质量、高覆盖率图书的出版,创名牌图书是出版社的办社宗旨。《实用手术图解全书》就是该社向广大读者推出的名牌图书之一。《全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竞争,图书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   我们所说的图书质量是指整体质量,作者原稿质量、编辑质量、印校和装帧质量的综合质量,是作者与出版社各个部门工作质量的总和。   一、优化选题,精心加工   衡量一个出版社的工作,主要是看它出版了哪些出版物,内容、质量如何,对人类科学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作出了多大贡献。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社,选题的文化价值取向,出书的文化品位,是其立足的基点。选题对图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直接反映了出版社的能力和水平。选题是出书的…  相似文献   

15.
新政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后仅4家保留事业体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除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4家出版社保留事业体制外,其他经营性出版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  相似文献   

16.
安徽各专业出版社,在实行以五大任务(出书品种、质量、发排字数、印张数、利润)的承包责任制中,始终把提高书籍质量作为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各社上报数字统计,承包以来,优秀图书占出书种数的15%以上。如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面临新挑战的科学技术》和  相似文献   

17.
为了帮助出版社校对人员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校对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出版更多优秀图书、精品图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工作委员会按照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2009年新闻出版专项业务培训计划”的安排,于2009年4月6日-17日在京举办了第一期全国出版社校对人员业务培训班。来自17家中央部委出版社的33位学员和江苏、广东、海南、辽宁、浙江、云南等10省市25家出版社的39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个出版单位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图书的出版质量。校对作为图书付印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保证图书质量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校对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校对抽样法,有效地提高了图书出版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世界出版概观》林穗芳撰写的《美国出版业概况》文中有1988年各类美国图书出版种数及所占比例的资料,它将图书分为23类。我在美国查到美国出版社按出书学科门类划分的资料。分类比较细,共分110类。按110类列举出版社家数太烦琐了。现按21类将出版社家数报道如下(一家出版社可以出好几类书,不是一家出版社出一类书):  相似文献   

20.
按《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但在实际校对书籍稿件的过程中,须要注意的事项还很多。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杜绝疏漏大错,起到提高书籍出版质量的作用。一、要协助编辑把好书稿质量关。按常规讲,中级职称以上的编辑审读和加工整理书稿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各出版社也正是依靠这些“台柱”,形成每个出版社独具特色的出书体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他们编出的任何书稿都是高质量的,都是完美无缺的。在校对书稿时,校对人员应从把好出书质量关和对广大读者负责的高度出发,严格审校。只有这样,才能挑出书稿中的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