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8,(1):66-71
20世纪美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因汽车快捷、灵便、载重大,人们逐渐将其用到露营中,驾车露营的历史随之展开。露营如今已经变成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一种国际化的主流休闲方式。根据我国营地发展规划提出的"三圈两线"即首都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东部沿海线、丝绸之路线,河西走廊地处甘肃西部,位于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本区域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交通条件便利,适宜发展房车旅游。本研究主要依据国内外房车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河西走廊房车旅游发展优势及房车旅游发展模式,最后提出河西走廊发展房车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申报世界遗产战略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保护第一位,开发第二位”、“社会开发与经济开发并重”、“立足长远,积极进取”等为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基本原则,加强对潜在世界遗产的论征、规划与保护;以“积极争取申报世界遗产的新突破”、“实现均衡布局”为战略目标,提出“丝绸之路全线各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中国段各省联合申报”和“麦积山甘肃单独申报”等三种方案,对甘肃省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处古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河西走廊,有着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丰富的文物、众多的景观和神奇的传说,是发展旅游业的理想地区。近年,河西走廊旅游产业有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日益激烈的旅游竞争中,河西走廊只有深挖各地地方文化内涵,发展地方特色旅游,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大旅游,打造旅游产业带,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共同繁荣,真正使河西走廊成为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黄金走廊和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特色旅游带。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旅游的黄金路段和甘肃旅游的王牌线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河西旅游空间结构的弊端严重制约了区域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现有旅游产品内涵的进一步挖掘。因此,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成为河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新的一体化旅游空间结构即"一核、双翼、三圈"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河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河西走廊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基础。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我们必须重视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而生态旅游则是一项绿色环保的产业。通过对河西走廊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客观地分析河西走廊实施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探讨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对策,为把河西走廊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9,(4):61-65
诗词作品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旅游资源,能形成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诗词作品对旅游者能产生重要导向作用,以诗词为旅游主线的旅游活动因为其较强的文化性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历代文人都留下大量有影响力的诗词歌赋,有些还是经典名句,这些诗词作品对于传播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推动河西走廊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文章以河西走廊为例,分析研究历代文人描写河西走廊诗词作品的旅游影响,并探讨开发河西走廊诗词文化旅游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绿洲经济的影响,河西走廊城镇间距离过长,景区、景点分布分散,造成了河西走廊旅游经济发展缓慢,区内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这种状况,应选择"据点式"和"点轴式"相结合的空间开发模式对河西走廊进行旅游开发。构建以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为"旅游中心地",以古丝绸之路(陇海、兰新铁路线)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属内陆河流域地区,面积约占甘肃省面积的五分之三,生态环境严酷独特.在分析了该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管理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尽管近年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与其他省区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在旅游的开发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创造特色,发展城市旅游是河西走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城市旅游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河西走廊发展城市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这块土地的历史积淀过于厚重,其所承担的历史担当也是沉重的,这里有丝路古道的重重辙痕,有汉长城烽燧的弥久记忆,也有敦煌石窟惊人的历史画卷和藏经洞宝藏巨大的历史诱惑。汉唐时期,河西走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的河西走廊,仍然是亚欧陆路交通的重要通道,至于她所蕴藏着的深厚历史启迪和文化魅力,更是不容忽视。《河西走廊》纪录片,以大视觉的语言试图唤起人们对这块土地的追寻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与旅游业息息相关,它是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文章就具有申报世界遗产潜力的吐鲁番地区的交河故城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和申遗对策,以及对申遗成功后所带来的效应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淮南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研、考古等旅游价值。近年来,淮南市加大了对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重开发、轻保护、产品同质化、开发水平低等。针对存在问题,对其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模式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13.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文章在分析羡余旅游资源产生的原因基础上,引入旅游资源生态位概念,认为其在羡余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以彭德怀故里乌石为例,提出完善基础设施、旅游资源错位开发、开拓新空间等生态位选择策略,以期为羡余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藏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必然引发西藏旅游的大发展。在发展中必需更新开发理念,使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兼得,推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资源评价是使潜在的旅游资源和现有的旅游资源的优势能更好地转化为社会经济优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婺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乡村生态旅游热点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此地现有和潜在的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I18972-2003)对婺源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保护世界遗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的世界遗产正面临着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威胁,本文提出建立一套针对不同旅游利益主体,具有科学开发管理、传播和保护遗产文化、有效监督等功能的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发挥各方面力量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具体论述了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中,教育对象的角色作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强调了旅游经营者素质的重要性,提出对旅游经营者教育应采取强制的方式。认为景区要设计旅游者引导系统,进行遗产文化的传播和保护。提出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决策,发挥居民的监督作用,保护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7.
文学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为旅游业所用。对文学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了当前旅游开发的热点。桂林文学遗产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桂林开发文学遗产旅游资源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广西海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根据目前海洋旅游发展现状,对广西海洋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分析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探索深度开发策略,为广西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是区域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历史土壤,展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内涵。面对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只有将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旅游业是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以最大化展现的一个窗口,笔者通过对吴地核心区域非遗项目的调查统计,着力分析吴地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情况,并提出形成以吴文化为内涵、江南水乡为特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吴地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作为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有着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在全国开展工业旅游热潮的背景下,结合甘肃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甘肃省发展工业旅游的具体开发建议,以此大力发展甘肃的工业旅游,促进甘肃旅游业的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