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租界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都是非常奇特的东西,在政治、社会、文化与国际关系史方面,影响很大,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近代中国共设立过26个租界,其中上海租界设立最早,规模最大。上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总面积最大时达48653亩,是中国其他所有租界面积总和的一点五倍以上,这些租界包括天津9租界、汉口5租界、厦门两租界、广州两租界与镇江、九江、杭州、苏州、重庆租界。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租界殖民地色彩最强。但是,上海租界又不同于香港、新加坡等殖民地,在政治格局、社会结构、文化特征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上海租界史研究,一…  相似文献   

2.
一、上海租界档案的形成1842年8月29日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逼中国清政府在南京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英人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1843年10月8日中英又签订《虎门附加条约》,规定允许英人携券五港居住,“不加拘期”。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根据这两个不平等条约,要挟上海道台干1845年订立第一个《土地章程八划出830英亩的区域,供洋人永久租地居住使用。1846年12月,英国驻沪领事阿利国,指使居留地的外侨,建立起“道路码头委员会”,开始形成了英租界档…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公园的城市.1868年公共花园(今黄浦公园)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之间的外滩建成以后,这里不仅成为观赏黄浦江景色的胜地,也成为外国侨民聚会娱乐的场所.西方人大多喜欢西洋音乐,侨居上海的外国人便自发组织了业余管乐协会.为了有一个演奏与欣赏音乐的场地,公共租界于1870年在公共花园中部的草地上,建造了一座露天音乐台.这是上海最早的近代音乐建筑,不过当时还只是一座木结构的亭子.  相似文献   

4.
一、李秀成兵临上海 1862年1月10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统率五路大军,直逼上海,兵临城下。在此之前,短短数日之内,忠王已率军在浙江战场上连克绍兴、宁波、杭州诸城,挥戈之处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挟此一腔胜勇,李秀成此番进军上海,可谓势不可挡,志在必得。  相似文献   

5.
以一战阵亡的20位法国军官命名 除上之外,法租界还有20条道路,以一次大战中战死的法国军官名字命名,观略举数例,如Winling(汶林路,现名宛平路),de Grouchy(格罗希路,现名延庆路),Bourgeat(蒲石路,州名长乐路),tie Sieyes(西爱咸斯路,现名永麝路),de Boissezon(白赛仲路,现名复兴西路),Freiupt(福履理路,现名建国西路),以及Dolfus(陶尔斐斯路,现南昌路东段)。  相似文献   

6.
一、青浦教案 凌晨时分,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就悄悄地摸黑起床了,今天他和另外两位传教士雒魏林、慕维廉约好,要到远在西南方向的青浦县去传教。路很远啊,足足有八九十华里呢。这段距离如果放在今天,出南市老城厢,上高架,再走沪青平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够了。可当年不行。陆路不畅,只能走水路,没有一天时间绝对到不了。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最了不起的工人运动发生在1925年的上海,爆发于繁盛一时的租界,那就是著名的五卅运动。  相似文献   

8.
1843年上海开户。1845年起,英国在黄浦江西岸和吴淞江(俗称苏州河)南岸建英租界。  相似文献   

9.
10.
印度巡捕在租界的出现 1854年,上海租界工部局建立不久,即组建了负责在租界中管理道路交通、维持社会治安、调查犯法行为等的“巡捕房”。起先巡捕房所雇佣的人员都是西人,其中以英固人为主。由于西人巡捕的薪水较高,为节省开支,1865年4月开始招聘华捕(华捕的薪水只有西捕的四到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夜之间,上海租界沦为了孤岛. “八一三”淞沪战场,尽管国民党投入了七十余万大军,仍然没能挡住区区二十万小日本的凌厉攻势,将近三个月打下来,国军损失了不下三十万人马,几乎是日军伤亡人数的六倍。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一些西方国家和日本在中国等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除租界外,这些国家还在中国开辟了租借地、避暑地、使馆区等特殊区域。在各种不同区域中,列强侵夺的权利不尽相同。以胶州湾、威海卫  相似文献   

13.
三、最后的五分钟到了 1925年6月6日,工部局华人顾问委员会全体辞职:同日,法、意、英、美、日、比六国公使组成调查沪案委员会,赴上海调查五卅事件:中国北洋段祺瑞政府也派外交次长负责交涉。  相似文献   

14.
15.
16.
“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2月18~19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主办的"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种新的交通丁具,并很快得到发展,这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小车。小车的名称甚多,因其原在江北一带使用,俗称“江北车”,因运行时主要靠人以双手掌握平衡和把持方向向前推进,又称“手推车”,此车运行主要靠中间一个木制车轮滚动前行,故又称“独轮车”、“木轮车”。  相似文献   

18.
以工部局总董名字命名的道路,有凯旋(Keswick)路,路名与中文“得胜而归”同义。有狄思威(Dixwell)路,现名溧阳路,梅白格(Myburgh)路,现名新昌路,麦克利克(Mac Gregor)路,现名临潼路,施高塔(Scott)路,现名山阴路,白克(Burkill)路,现名凤阳路。不过,这些姓氏,在用作命名道路和出现在中文史书时,泽名差异颇大。如狄思威作“迪克斯威尔”,  相似文献   

19.
从“苏报案”看清末上海租界的言论出版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言论出版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报案”发生的背景、过程、审判沿用法律等角度出发描述了“苏报案”中显示出的中西方对言论出版自由观念的不同,并揭示了上海租界具有更多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因及其有限性,最后指出租界的特殊环境对中国革命报刊来讲,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完全依赖则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初,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和文汇出版社启动了海派文化丛书的写作,并且将我的这本关于上海租界的书稿,纳入了第一批出书计划,要求在当年的某个时间交出稿子来。可能是为了表达约稿的诚意,也为了免除作者的冻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