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大学发端于19世纪初叶的德国。其创始人威廉·冯·洪堡(WilhelmvonHumboldt)提出了“教学和研究的自由”、“教学与研究的统一”以及“以研究促教育”的主张,认为大学应该是科学发现的苗圃和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场所,并由此开创了政府只负责举办大学而绝不被允许干涉大学教学和研究的所谓“文化国家”的先河。历史上,人们将这种主张称为“洪堡神话”。说它是神话,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意味着它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美丽谎言。事实上,自此之后,即使是德国大学,也没能朝着纯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倒是经常表现出国家化、职业化和专…  相似文献   

2.
洪堡的大学理念及其对我国高校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洪堡大学理念评述威廉·冯·洪堡是 1 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 ,洪堡思想开创了建立现代大学的新理念。对“大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大学理念的核心和基础。洪堡认为 ,“高等学校的独特的特征是 ,它们把科学和学问设想为处理最终无穷无尽的任务——它们从事一个不停的探究过程。”[1 ]洪堡非常重视大学里的科学研究 ,并把大学看成学术组织 ,对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 ,大学是学者的社团。洪堡指出 :大学“除了与国家的外在联系 ,实际上就是那些把身外的闲暇或内心的追求用于科学和研究的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3.
柏林大学的传统及其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柏林大学的传统及其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韩骅一1810年在F·VonK·W·洪堡(1767-1835)办学思想指导下成立的柏林大学,在德国高教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17-18世纪德国新大学传统的集大成者,也是19世纪德国乃至欧美大学竞相效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洪堡奖与亚历山大·冯·洪堡1972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马歇尔援助计划25周年的庆典上,联邦德国总统威利·勃兰特宣布设立洪堡奖。设立洪堡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德意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的发展史上,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1809~1810年,在他担任普鲁士内政部文化和教育司司长期间,全面负责普鲁士的教育改革,组建了柏林大学。在《柯尼斯堡计划》、《立陶宛学校计划》、《文化和教育司工作报告》和《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等文稿中,洪堡围绕柏林大学的创建阐述了他对大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洪堡的大学理念可谓是博大精深,将其谓之为经典大学理念毫不为过。正是由于他对大学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典大学——柏林大学,从而使洪堡开创了一个高等教育的时代。洪堡的大学理念主要包括:一是从大学的性质出发,提出了“大学自治”与“教授治校”理念;二是“学术自由”理念;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初,德国的威廉·冯·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提出“教学同科学研究相统一”的原则,今天似乎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理想而根植于人们强烈的信念之中。然而,正如美国加州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所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科学和高等教育的制约联系很少受到(人们的)注意”。虽然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本·戴维(Joseph Ben-Darid)在注意高等教育结构怎样形成科学进步方面实际上已做了独一无二的研究,巴西里亚热内卢大学研究所教授西蒙·施瓦茨曼(Simon  相似文献   

8.
试论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廉·冯·洪堡(Wilhem Von Humbold,1767—1835年)是十九世纪初新人文主义者的代表,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1809年,他担任了普鲁士教育大臣的职务。此时,正值普鲁士全面改革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教育,洪堡怀着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教育  相似文献   

9.
德国能够率先完成大学变革,为现代大学建立树立典范,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洪堡。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本·大卫、吕埃格、帕勒切克、贝格拉为代表的学者们主张重新审视洪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就。他们质疑洪堡的身份、能力甚至于本人的思想品质,认为德国大学后续发展脱离了洪堡的大学“理想蓝图”,与所谓的“洪堡模式”并无较大关系;洪堡大学理念是德国打出的金字招牌,挽救岌岌可危的世界高等教育地位才是其最终目的。从教育文化史视角来看,大学这一概念与洪堡本人无法分离,无洪堡,大学这个词或许就会断送在保守主义的桎梏之中,洪堡本人在创建大学时的积极行动也显现出其对大学理念的实践作用,他创办的柏林大学以超越旧时大学的领先地位彰显出“洪堡神话”的基质。由此,可以还原“洪堡神话”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
约翰·亨利·纽曼是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他认为,大学的本质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应教授普遍完整的知识,大学的唯一职能是教学,大学教育应是自由教育,大学中教学应和科研相分离。纽曼的这一大学理念既有一定的现实启迪意义,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那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嘻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  相似文献   

12.
周义 《教育学报》2005,1(3):77-82
大学中的科学研究,于今似乎已是无可置疑的大学功能之一。然而这项据云是德国洪堡提出、旋即被世界大学界奉为圭臬的理念,却在洪堡提出的几十年后就被英国的纽曼特地反对过。大学科研已成为撼动中国大学教育的几大问题之一。需要指出的是,纽曼所反对的应是洪堡主张的异变结果,而非大学学自发、自由的科学研究,洪堡主张实际与纽曼的“自由教育”殊途而同归,他的“大学科研”是摆放在“自由”这一西方浪漫哲学的前提之下的。近年来我国急功近利的“大学科研”早已疏离了洪堡的本意,恰恰成为纽曼所警告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未来与改革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著名学者比尔·里丁斯 (BillReadings)(1 996 )在其新近发表的著作中指出 :主导现时代的三种大学理念分别是康德的理性概念、洪堡的文化概念和技术上的优秀概念。随着全球化的出现以及由此导致的作为经济、文化组织之根本的民族国家的削弱 ,康德与洪堡的理念变得值得商榷。大学现在的功能有如其它众多官僚机构 ,并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相并存和运行。在这个全球资本主义时代 ,里丁斯指出 ,大学已经在“优秀”的评述中降格成技术上的理想表现。许多理论家 ,如哈贝马斯、利奥塔和德里达等 ,在其新著作中…  相似文献   

14.
儿童车票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去首都一所大学讲课,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来了一位查票员,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查票员仔细地打量了他之后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回答:“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但我买车票时还是孩子。”作家与鱼有一个很想成名但又怕下苦功的青年写信给马克·吐温,请他介绍成功的秘诀。信中写道:“听说鱼骨头里含有大量的磷,而磷是补脑子的,看来要成为一个大作家,一定要吃很多的鱼。请问你吃了多少鱼?吃的是哪种鱼…  相似文献   

15.
大学职能演变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职能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以纽曼理想为代表的致力于追求高深学问的单功能的理想大学;以洪堡精神所代表的倡导科学研究和教学并重的大学;以弗莱克斯纳所描绘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学;以克拉克·克尔用形象化的语言勾勒的作为“充满无穷变化的城市”的当代大学。大学职能的演变有多种因素,本文试图从动力学的角度,借用物理学中受力分析的方法,把影响大学职能演变的因素形象化为几种作用力,并分析这些“力”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现代大学职能疚变的过程,进而分析为什么中国和欧美大学职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轨…  相似文献   

16.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德国自然科学家,近代地质学、气候学、地磁学、生态学的创始人之一,在19世纪科学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以“学术”为圭臬的大学概念的发展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它的基本作用就被限定为精英高等教育,且是做纯学术性的、职业化的研究,学术活动本身可以为业。洪堡把大学视为纯学术的场所,其中的学术工作与国家或社会的需要没有直接的关系。“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的机构”这一理念,在很多美国教育家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它们强调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或者说逻辑起点是“高深学问”,所以在现代大学产生以前,以“学术”为抓手,对高等教育系统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贯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冯·诺伊曼(VonNeu鄄mann,1903~1957)是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由于他在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冯·诺依曼被誉为“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从小就天资聪颖,才智横溢,酷爱读书,兴趣广泛,除数学外,还喜欢历史和文学。17岁时,他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1921~1925年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大学注册学习数学,但大部分时间在德国和瑞士的大学听课和写作,只是在期末回布达佩斯参加考试。26岁时,他相继获得苏黎世大学的化学学士学位和布达佩斯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1926~1929年间,在柏林大学任兼职讲师的冯·…  相似文献   

19.
1975年,比尔·盖茨出现。这年他20岁,是个在哈佛读大学的学生,他和22岁的保罗·艾伦放弃读大学,来到阿尔伯克基市开了一家小公司,开始为微电脑开发软件,这就是日后闻名世界的“微软”。1977年推出苹果Ⅱ型电脑的苹果公司老总乔布斯,更不是科学家,他是一个刚上大学就被“劝说”退学的社会青年。正是他,成为美国新经济时代第  相似文献   

20.
语言·信息传播·技术张智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730070)语言、信息传播和技术,都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三者中,语言与技术又可被看成是任何信息传播活动的组成部分。正象不少其它作者一样,本文也不对知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