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又有人说“我怕把作文写偏了,写离题了”,其实,写作文不应局限于话题本身,而应当由话题展开去,写点有广度、有深度的东西。因为学生中“怕写偏、怕离题”而不敢动手写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事例的“小”“少”,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或者内容贫乏,或者言之无物.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学习首先是一种美感体验活动,是一个由感受而感动的过程。在情感感受和交流中,幼儿的内在精神向美的高度提升。其次,诗歌的学习是师幼共同进行的文学审美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诗歌中丰富多样的情感。如果不重视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把学诗、读诗、编诗当作一个机械的任务来完成,幼儿情感上无动于衷,心湖上风平浪静,就无法产生心灵感应,无法培养向善向美的情感。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诗歌“悲伤—焦急—开心”的情绪变化,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不要对幼儿进行过多提问,否则会给幼儿压力,把原本的欣…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通过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并作用于读者的精神世界,对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应当突出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通过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并作用于读者的精神世界,对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应当突出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5.
崔应虎 《学语文》2009,(4):19-19,36
中学教材选编的文学作品是很美的,可是教学中却往往不能很好地展现它的美:有时讲成“政治课”,将生动形象的课文贴上政治标签,王婆卖瓜似的拍卖抽象的政治概念;有时讲成“文学课”,进行空泛的文学分析,庖丁解牛般地肢解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字;  相似文献   

6.
英美文学中的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分析、升华 ,把美育融入到文学教学中来 ,以美导真 ,以美启善 ,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因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所以美育是人自由发展的的必要途径。审美教育重视感情、想象、直觉、灵感、意志、独创性这些思维中的活跃因素,它虽受理性的制约,但为打破思维定势,突破理性束缚,提供了有利条件。人的自由发展,自由创造的本质正是通过这些因素构成的开放系统来实现的。美育的突出特征是情感教育,通过情感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教学应立足于文学审美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形象的分析去思考、比较、想象作品中的形象,进而使学生能够对作品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船长》是大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被选作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课文。下面就以甲、乙两位教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体验是主体调动自身的各种心理能力观察、感受和评价审美对象,进而产生审美快感的过程。在语文课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教师应注意把握好这些特点,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文学作品陶冶自身情感,净化自身思想,完善自身品格。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教育:1.创设情景激发美;2.体味意境感知美;3.采撷语言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纵览中专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有的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杰作,有的是倾国倾城、令人难忘的美丽诗篇,有的是跳动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特色的时文美文。可以说,这些文学作品,简直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颗闪光的珍珠,它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有着丰富的美育的内容。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审美成果抑或一个审美对象,所以提高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于切实做好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是一个热情激荡、天性爱美的群体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作为融科学、文学、艺术于一体的语文课 ,应肩负起培养这些青少年学生必要的审美能力的重任。文学阅读和鉴赏是审美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 ,它更具有提高学生美育水平的职能。笔者就中学语文文学鉴赏课中的审美教育的有关阅读谈谈拙见。(一 )文学作品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 ,从而使他们得到陶冶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 .再现形象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优…  相似文献   

13.
庄武昌 《考试周刊》2013,(34):31-31
人们在阅读作品时,可以从作品中得知一定的道理,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愉悦。就文学作品而言,这两种功能同时具备,教师在教学文学作品时不能只停留在求知的层面上释然,还要在审美层面上获得愉悦。本文从审美心理出发谈谈文学作品教学,旨在突出作品的个性,提高学生乃至教师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那么,语文老师该如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呢?该如何“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审美鉴赏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非中文专业大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鉴赏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是当代高校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新目标。大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审美教学,应以拓宽学生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增加学生的人生阅历和文学底蕴,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鉴赏目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并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作品鉴赏,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7.
鲁迅以其智者的痛苦,描绘旧时代的画面,作者对时代的把握,对人性的理解,多数是以悲剧的形式、滑稽的形象加以展现,审美情感深刻丰富,审美价值潜在隐蔽,但却让人感到其审美力量更为强大。对鲁迅的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观照,是作品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理解学习作家作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韩伟 《中小学电教》2002,(10):63-64
文学作品课件要突出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注重审美体验的实现。要实现这一审美目的,深入理解原作内容、旨趣和情感外,还得在一些细节上多下功夫。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技术细节特别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过程.我们一定要摆脱一贯实行的"政治一社会"模式的桎梏,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被弱化、边缘化。有的教师认为朗读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身并不具有多少教育价值,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益处。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之下,有的教师心态趋于功利,考什么学什么,甚至有人公开提出,语文教学少些花哨,多些“实在”,这里的“实在”当然是指多讲知识点、多做模拟题。这些认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每况愈下,语文课堂缺少生气,味同嚼蜡:早读已是声若蚊蝇,有气无力;课堂上倘能有声,也是表情木然,字字停顿,拖腔唱读,更有甚者,朗读时不是结结巴巴,就是毫无感情,索然无味。因此,重新审视朗读的育人功能,以确立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