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中生学习》2004,(7):102-103
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黑土地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可这美丽的季节里却有那么多不和谐的画面。深夜里,焦急的家长在网吧苦觅自己的孩子:豪华餐厅里,一群学生“潇洒”地一掷千金;课间,教学楼的拐角处,三五个学生聚拢在一起吞云吐雾……我们为这些学生痛心,我们渴望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2.
丁蓉 《南昌教育》2005,(12):20-21
当代的许多语文教育大家,从叶圣陶到刘国正,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他们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让生活走进物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让语文课远离虚伪的美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逐渐确立和巩固,课堂教学也随之出现了体现创新思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语文课堂更是生机勃勃,异彩纷呈。但是,我们在看到很多老师大胆创新、张扬教学个性、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会发现不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变着法儿追求虚伪的美丽。这种虚伪的美丽使语文课变得苍白和贫乏,很让人担忧。以下几种情况比较突出:一、滥用表演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以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世界,…  相似文献   

6.
朱华东 《师道》2006,(6):40
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向学生讲授宋代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体会。师:同学们,诗人泊船瓜洲,远望家乡钟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让我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诗人那可爱的孩子正在家中做些什么?诗人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又在做些什么?在深情的音乐声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生1:春天的景色多美呀!可是诗人那可爱的孩子却没有心情欣赏这美景。他正站在家门口,眼望着爸爸远行的方向,眼巴巴地盼着爸爸快点回来。生2:我想,诗人那可怜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童晓群 《数学教学》2005,(10):F0002-F0002,1,34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课堂生机勃勃.但是,我们在看到很多教师大胆创新、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会发现不少教师缺乏理论学习与分析,盲目追随攀比与模仿,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这种虚伪的美丽,表面上可能一时给人以新鲜之感,实则把数学教学改革引入误区.以下几种情况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情境教学中存在过泛和使用不当的现象,作者认为:1.好的情境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内容,不能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仅仅满足于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和反思。2.不能狭隘地把数学活动理解成最低层次的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不能冲淡主题。  相似文献   

9.
胡志平 《教师》2015,(3):75
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从生活入手,为学生创设条件;从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尊重儿童的天性,给孩子一份自由,愉悦他们的身心,丰富他们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俞向红 《考试周刊》2011,(16):69-69
苏教版第七册习作4《学会使用象声词描写》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象声词,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恰当地使用象声词。下面是课堂片段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猜猜是什么?生(踊跃举手争着回答):耳朵!!!师:是的,我们都有一双聪慧的耳朵。靠耳朵,我们聆听到了这世间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靠耳朵,我们领略到了尘世生活的缤纷与奇妙。下面呀,老师要来考考谁的耳朵最灵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这些声音吗?(课件播放小鸟的叽啾鸣叫,溪水潺潺流淌的声音,北风吹的声音,汽车喇叭声。)  相似文献   

12.
苏荣鸿 《考试周刊》2012,(10):41-42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了生活。学生被封闭在学校,远离社会,生活面太窄,每天都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学习生活单调无味。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大多数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或是空话连篇,或是乱搬乱套,或是缺乏真情实感。《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其感受生活,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的泥沼中跳出来,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跨进课改的门槛后,听了很多语文课改课.其中有些是省市级的课改示范课.更多的是平常的课改交流课。虽然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但确实也发现我们目前一些美丽的课改课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虚伪。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生机勃勃,但是,很多教师在大胆创新、张扬个性的同时,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不少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故弄玄虚,花拳绣腿,玩空心思追求虚伪的美丽.  相似文献   

15.
王晓秋 《成才之路》2009,(19):54-55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往往生机勃勃。但是.在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老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的教学同时,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不少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故弄玄虚。花拳绣腿,挖空心思追求虚伪的美丽。这种所谓美丽的数学课堂。表面上可能一时给人以新鲜之感,实则把数学教学改革引入误区。就以下几种情况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李芸 《中国教师》2010,(Z1):327-327
<正>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要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朱华东 《师道》2006,(6):40-40
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向学生讲授宋代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体会。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我们会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变着法儿追求虚伪的美丽。本文对其中以滥用表演法、放羊式的讨论、把耍花样当作创新等几种情况进行解剖、分析,呼吁语文老师远离这虚伪的美丽。  相似文献   

19.
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二者相互依存,因此教师要借助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20.
让课堂生活化,让生活趣味化,课堂也就有了生机,学生更有了激情,课堂自然其乐无穷,师生情感交融,思维碰撞,课堂内容鲜活开放,在张扬与争辩中打造生态课堂,学习政治哲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争做对国家、对人民有责任、有担当的有用人才,打造实效课堂,让师生充满期待,让学习成为享受,挑战乏而无味的传统政治教学,努力达到政治课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