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浙江师范大学投掷训练队优秀运动员腰背肌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投掷运动员的成绩与腰背屈伸肌群力量的关系,为投掷训练和易受伤部位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核心力量等速肌力测试,测试严格按照Iso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使用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结果:优秀投掷运动员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力矩随测试速度(30°/s~180°/s)的增加大体呈递减趋势,且随着角速度的增大,优秀投掷运动员的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力矩下降幅度(斜率K:伸-0.884小于屈-0.655)比普通人(K:伸-0.275小于屈-0.035)小,且优秀投掷运动员伸肌最大峰力矩的下降幅度要比屈肌小;在角速度为30°/s到120°/s时,最大功率随着给定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180°/s时又有所减小;腰背屈伸肌群峰力矩的角度在30°/s到180°/s时伸肌55.5°~58°大于屈肌的54.5°~56.25°,随着角速度的增大,大体呈上升趋势,在30°/s时峰力矩角度最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男子青少年中跑运动员进行髋、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发现男子青少年中跑运动员髋、膝关节肌力特点及薄弱肌群。方法:对16名上海优秀男子青少年中跑运动员进行髋、膝关节单侧等速向心60°/s×6和240°/s×6测试记录测试峰力矩、最大功率、屈伸肌峰力矩比值。结果:髋关节屈肌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在两个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伸肌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两个速度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1),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膝关节屈肌峰力矩及相对峰力矩无差异,而伸肌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在两个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屈伸肌峰力矩比值无差异。研究对象髋关节屈肌最大功率和相对最大功率在两个速度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1),伸肌最大功率和相对最大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膝关节屈伸肌最大功率和相对最大功率在两个速度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1)。结论:髋关节随测试速度增加最大力矩呈现下降趋势,高速测试时峰力矩屈/伸值下降,髋关节屈肌力量需加强;膝关节伸肌峰力矩随测试速度增加减小,屈肌及峰力矩屈/伸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对36名二级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析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膝关节向心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运动训练、科学选材及临床康复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Kinitech等速康复肌力测试系统对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测试。结果: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双侧膝关节屈伸峰力矩随测试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且膝伸肌大于膝屈肌(P〈0.05),峰力矩屈伸比(V/E)随给定测试速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最大功率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一测试速度下屈、伸肌群最大功率无明显差异,左、右侧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600/s伸肌除外);屈伸肌群达峰力矩的角度(APT)表现为伸肌角度明显低于屈肌角度,随速度增加左右两侧膝关节达峰力矩的角度无显著差异: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达峰力矩的时间(TPT)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测试速度下伸肌达峰力矩的时间大于屈肌;右侧膝关节屈肌相对峰力矩(PT/BM)与下肢形态学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膝关节峰力矩变化规律与成年人相一致,但左右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做功能力发展不平衡,屈伸肌群运动达峰力矩角度、达峰力矩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青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18名二级以上青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左右两侧膝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析青少年跳高运动员膝关节向心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运动训练、科学选材及临床康复等提供理论依据。利用Kinitech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青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发现青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时的峰力矩随运动速度的增大(60°/s→240°/s)呈减小趋势,在60°/s和120°/s测试速度下同侧肌群表现为伸肌峰力矩明显大于屈肌峰力矩(P<0.05),而240°/s测试速度下则反之,同一测试速度下,左、右侧膝关节屈肌群峰力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峰力矩屈伸比(F/E)随运动速度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最大功率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一测试速度下屈肌群与伸肌群最大功率无明显差异(60°/s伸肌除外),达峰力矩的角度表现为伸肌明显低于屈肌,并随运动速度的增加有增大趋势,而伸肌有减小趋势。达峰力矩的时间表现为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同一测试速度下表现出伸肌大于屈肌;相对峰力矩只有在240°/s运动速度下与大小腿比例(D/X)呈高度负相关。得出结论,青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膝关节屈伸峰力矩变化规律与成年人基本一致,但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做功能力较弱,应加强下肢肌群的速度力量练习。  相似文献   

5.
利用德国ismoed-2000等速肌力测试与康复系统,对短跑运动员下肢膝关节进行60°/s、120°/s、240°/s不同角速度下等速向心收缩测试研究。结果表明:①膝关节左右两侧屈伸峰力矩随着角速度增加而减小,右侧峰力矩略大于左侧;膝关节左右两侧屈伸相对峰力矩随着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右侧相对峰力矩较左侧小,但差异不显著;②膝关节左右两侧屈伸肌力平均功率随着角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除120°/s外,随着角速度增加而左右两侧屈伸肌平均功率差异显著;③膝关节左右两侧屈伸肌之比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角速度的增加屈伸比没差异(除240°/s右侧屈伸比以外)。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6名二级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向心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运动训练、科学选材及临床康复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 Kinitech等速康复肌力测试系统,对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测试.结果表明: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双侧膝关节屈伸峰力矩随测试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且膝伸肌大于膝屈肌(P<0.05),峰力矩屈伸比(F/E)随给定测试速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最大功率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一测试速度下屈、伸肌群最大功率无明显差异,左、右侧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60°/s伸肌除外);屈伸肌群达峰力矩的角度(APT)表现为伸肌角度明显低于屈肌角度,随速度增加左右两侧膝关节达峰力矩的角度无显著差异;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达峰力矩的时间(TPT)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测试速度下伸肌达峰力矩的时间大于屈肌;右侧膝关节屈肌相对峰力矩(PT/BM)与下肢形态学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本研究结论,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峰力矩变化规律与成年人相一致,但左右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做功能力发展不平衡,屈伸肌群运动达峰力矩角度、达峰力矩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以180°/s、120°/s、60°/s的3种角速度对13名男子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和13名女子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左腿髋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收缩测试。获得了相应的等速向心收缩的伸屈肌峰值力矩、伸屈肌总功、伸屈肌平均功率等指标,并结合项目特点分析各角速度下指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使用CYBEX-NORM770型等速力量测试康复仪器对12名青少年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值随着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少,膝关节屈伸肌群力矩的比值随着角速度的增加而增大;(2)运动员左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力矩比值明显大于右侧膝关节屈肌群峰力矩比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速测试和平衡测试方法,对我国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屈肌力和伸肌力以及4种站姿下的静态平衡能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右侧屈伸肌力、屈伸肌力比、平均功率值稍大于左侧屈肌力量,膝关节伸肌左、右侧单位体重峰力矩和左、右侧平均功率4个指标数值均大于屈肌,在60°/s(慢速)和240°/s(快速)不同的测试速度下,单位体重屈伸峰力矩、屈伸平均功率、屈伸肌力、平均功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正常双脚站立的平衡性大于单脚站立的平衡性。建议合理控制体重及均衡的训练肌肉力量,在适度提高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加强下肢伸肌力量的训练,为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训练后肌肉效果的评价、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及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训练实践,运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仪对我国男子散打主力队员膝、肘关节屈伸肌群肌力特征进行测试与分析。结论:不同等级散打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离心收缩、膝关节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相对峰力矩值在60°/s、180°/s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屈肌群离心收缩相对峰力矩值在各角速度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等级散打运动员肘、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在300°/s、离心收缩在240°/s时达到力矩梯度最大值,且差异显著。说明基础力量、中快速力量及快速动作爆发力能较好地反映专项运动水平,相对峰力矩、力矩梯度数值越大,专项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1.
等速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等速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弹跳能力的影响,探讨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新方法。方法:以武汉体育学院男子篮球队10名队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数理统计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进行研究。结果:左右屈髋肌和伸髋肌在60°/s、120°/s和180°/s时相对峰力矩训练后较训练前提高非常显著、左右屈膝肌在120°/s、180°/s时相对峰力矩训练后较训练前提高非常显著、左右踝跖屈肌在60°/s、120°/s时相对峰力矩训练后较训练前提高非常显著;左右屈髋肌、屈膝肌和踝跖屈肌在60°/s和120°/s时到达峰力矩时间训练后较训练前缩短非常显著;立定跳远和助跑单脚跳摸高成绩均显著提高。结论:等速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篮球运动员下肢弹跳能力,是一种值得实践推广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高水平女子散打运动员不同赛前时期膝关节屈伸肌等动力量的水平与特征,选择上海体育学院女子散打运动员19名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整个赛前集训中一个周期的训练作为训练周期,按经典分期理论进行训练分期。等速肌力的测试采用CONTREX等动测试系统,以向心和离心60°/s的恒定角速度下进行右膝关节测试,同时测试0.2s快速屈伸时的最大伸肌力矩。研究结果: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屈肌相对峰力矩值是(1.13±0.15)Nm/kg,伸肌相对峰力矩值为(2.11±0.33)Nm/kg,屈伸肌力矩比值是(53.0±4.0)%,比赛期达到最高值。健将级女子散打运动员的0.2s最大相对屈肌力矩为(1.053±0.207)Nm/kg,伸肌相对最大力矩健将级为(1.795±0.295)Nm/kg。结论:运动员水平越高,膝关节屈肌力量越高,屈伸肌力矩比值越大,不同赛期屈肌力量不同,比赛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3.
分析比较不同级别男子跳高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离心收缩时峰力矩特点及差异。在首都体育学院生物力学实验室,采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测试仪,对8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和8名二级男子跳高运动员膝关节肌群进行等速离心收缩测试,测试角速度60°/s、120°/s、240°/s,指标包括峰值力矩、相对峰力矩(峰值力矩/体重)、峰值力矩屈伸比。研究结果:(1)一级跳高运动员起跳腿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较二级跳高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平均功率随给定运动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P<0.01);(3)离心收缩峰力矩随给定运动速度的增加无显著变化;(4)离心收缩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为0.60~0.63之间。结论:跳高运动员膝关节肌群等速测试结果的差异是造成一、二级跳高运动员成绩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青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檀志宗 《体育科研》2009,30(1):75-77
通过分析青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的力量参数,探讨肘关节屈伸肌群在举重专项训练中的作用,为预防肘关节损伤及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ybex—Norm型等速测力与康复系统,在预定角速度90°/s.180°/s和300°/s下对上海举重队9名青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进行等速向心屈伸肌力测试。结果发现举重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力矩、相对总劝和相对平均功率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接近1.0。表明举重项目中肘关节屈伸肌群主要功能是维持运动中关节的稳定性,而两侧肘关节同名肌群肌力素质的不均衡性可能是阻碍专项能力韦黾高的重要因素和诱发运动性伤病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录像观察法、实验测试法,利用德国Isomed 2000等速力量测试系统对男子速射和男子慢射运动员右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依次进行角速度为60°/s等速向心肌肉力量测试,选取屈肌肌群、伸肌肌群的相对峰力矩和相对峰值功率为指标,对手枪男子速射和慢射项目运动员的上肢肌肉力量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男子速射和男子慢射肩、肘、腕关节屈伸肌群的肌力特征。发现肘关节伸肌肌群、腕关节屈肌肌群分别为速射和慢射影响最大的关节肌群。  相似文献   

16.
南狮运动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甚为广阔。文章采用等速力量测试系统对广州体育学院12名高水平舞狮运动员进行测试,分析比较南狮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收缩肌群峰力矩、屈伸肌比值(H/Q或F/E)、功率(Avg.Power,W)等指标及其肌力的生物力学特征,并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揭示动作技术特征,旨在为舞狮运动员的选材和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湖南师范大学9名北狮运动员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测试,为揭示该项运动膝关节肌群收缩的生物力学特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BIODEX SYSTEM 3等速测试系统对湖南师范大学北狮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测试,测试指标为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平均功率及做功疲劳度。结果:1)北狮运动员双侧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随测试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2)狮头狮尾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和做功疲劳度无显著性差异;3)狮头狮尾左右膝关节同一肌群峰力矩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舞狮运动员膝关节肌群峰力矩变化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功率呈现随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速度后随速度的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跳远运动员髋关节振动力量训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0 名跳远专项二级运动员进行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Hz,加速度25~30 m/s2 条件下,经过8 周系统的振动力量 训练,试验组髋关节的屈伸肌群与对照组屈肌肌群最大功增长都非常明显,表现出髋关节屈肌最大功比试验前有显著性地提高,试验组髋关节 屈伸肌最大功增长幅度比对照组屈伸肌最大功幅度大。试验组髋关节伸肌对照组屈伸肌峰力矩前4 周比后4 周增长幅度大,后4 周增长幅度有 所减缓,试验组后4 周髋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增长幅度比对照组高。髋关节伸肌相对峰力矩力量增长幅度比屈肌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