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会丽 《大观周刊》2012,(10):185-185
“抓阄”在现生活中很常见,人们要在若干个问题中选择其一时,在没有很好的办法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抓阄”的方法。但在“抓阄”的过程中许多人认为先抓比后抓机率大,都想先抓而不愿后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看这样一个问题,学校举行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中,要从班上的50名学生中选择1人。在决定谁去的问题采用了“抓阄”制。50个阄中只有一个写有参加,其余的全是空白阄,50名同学按照排定的顺序从中各抓1个,以决定谁参加。那么,先抓还是后抓(后抓人不知道是先抓人抓的结果),对每个同学来说公平吗?也就是说,每个学生抓到“参加”字样阄的概率相等吗?下面我们进行具体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宣传的改革中,我们抓了经济版“软”和“硬”两个方面。软的方面,以开发人们的经济思维为主,给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创造了一个开阔眼界的地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种全新的经济环境中,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碰撞、检验和评判。少数新闻从业人员,在扑面而来的商品经济大潮面前迷失了方向,错误地认为“抓一把”、“捞外快”、“发  相似文献   

4.
中央和地方党委领导经常强调要“真抓实干”,应当说有不少地方也确实“真抓”了,“实干”了,但也还有不少地方仍在“假抓”“虚干”。正如一位省领导所说:我们有许多工作,是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的。 像山西绛县的科技大跃进,像洛阳娱乐场所的消防工作,像某些地方的爆炸案和爆炸事故,你能说那里的工作是“真抓”吗? 让人难以区分的是,“假抓”不是不抓,而是和“真抓”一样在抓。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地方记者配合编辑部抓全局性的重点报道,配合各地市抓地方性的重点报道,即通过“两个配合”,抓好“两项支柱产品”,是近几年来我们山西日报记者部坚持的报道工作方针。今年,我们又提出了主攻各版头条新闻与一版倒头条新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说:“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是我们的基本方针。”“要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人们的思想实际,大力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的工作,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科技出版,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块重要阵地,其使命是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大气候密切关连的。我们必须认真坚持“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的方针,积极对待所面临的困境,认真剖析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能在困难中崛起,走出一条新路来。一、争取优惠经济政策,依靠自身的力  相似文献   

7.
加强管理,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为了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近几年,特别是1995年,我们认真研究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虚心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紧密联系本局实际,从调查研究入手,确立了“转换机制,强化管理,苦练内功,争创一流”的工作指导思想,制定出“三抓”、“三出”、“四动”的工作思路,即抓班子,抓队伍,抓管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节目中开设栏目,是我们改革新闻的做法之一。去年,我们在“CATV新闻”中开设了“精神文明风范”、“绿化常州”等栏目10余个。今年以来,我们又先后开设了“春运50天”、“’96民心工程”、“两会传真”、“先进人物谱”、“村里人·村里事”等栏目。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重大题材;深入社区、基层,抓特色题材;在新闻节目中开设栏目,不仅丰富了  相似文献   

9.
在报纸宣传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新闻版和社会、文化专刊的可读性,而忽视理论宣传的可读性。其实,提高报纸理论宣传的可读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增强报纸理论宣传的可读性,应突出“三抓”:抓根本,增强说服力没有说服力是理论宣传缺乏可读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思想方法与深入实际———从扶贫实践体会“抓作风改文风”陆小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新华社的传统,也是对每一个新华社记者的基本要求。如何进一步深化“抓作风抓文风”?除了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外,我们是不是应该深化研讨内容,从方法论的角度寻求更具操作性的建议?1...  相似文献   

11.
“抓问题,求深度”,是我们近两年在抓典型报道中着意探索的一个问题。自1988年初以来,我们在全报社提出的主攻目标是:“加强调查研究,突出抓问题,深入抓典型,为把报纸办得更有生气、更有特色而努力。”确定这个奋斗目标,中心思想是要在连续几年抓典型的基础上,把“抓问题”也放在突出位置上,把“两抓”拧在一起,努力尽快地把“抓问题”这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突上去。过去几年突出抓典型,社会反响很好,体会也较深,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抓问题上还是一个弱项,有相当一部分稿件依然内容平淡,不新不深,肤浅乏味,加之报道面较窄,难得给读者以较多新鲜的、警策的、有价值的东西。有些揭示问题、回答问题的报道(包括评论),并不都是自觉地采写和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专业户、重点户,是在农村实行大包干基础上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我们把它当作农村政策宣传的重要环节来抓,并已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个效果的取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敢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排除“左”的思想阻力,为专业户、重点户的兴起和发展鸣锣开道。具体来说,主要抓了如下几条: 第一,有的放矢抓典型。我们注意瞄准“的”,选好“矢”,增强报道的针对性、思想性、战斗性。去年11月,我们对粮食专业户冯  相似文献   

13.
郑梦熊(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机关党委书记): 《中国记者》的同志问:自从今年8月初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到现在已近4个月了,人民日报的情况怎么样?我的回答是两句话:初见成效,常抓不懈。人民日报各级领导对贯彻落实《通知》有一个共识,就是:“有偿新闻”是新闻界最主要的不正之风,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一定要在严禁“有偿新闻”方面带好头。我们采取了“五抓”措施,即抓动员、抓教育、抓规章、抓监督、抓奖惩,使全报社出现了对“有偿新闻”像“过街老鼠”  相似文献   

14.
旧话重提     
重提新闻摄影的“抓”与“摆”,实在是令人闻而生“倦”了。国内摄影界爭论了三四十年,仅《爭鸣集》中收入的文字就达几十万言,着实是“吵”不动了。据说前几年在大连会议上,把“摆”拍交给了摄影艺术,将“抓”拍留给了新闻摄影。那么,新闻摄影真的只剩下“抓”拍这一着了吗?笔者曾请敎过新疆摄影界的多位老同志,他们对中国著名摄影家、老一辈的新闻摄影工作者郑景康的“抓抓摆摆,摆摆抓抓,抓中有摆,摆中有抓,宜摆则摆,宜抓则抓”的拍摄方法颇为赞赏。这“二十四字诀”,是郑老于60年代初在新疆  相似文献   

15.
张荣 《大观周刊》2013,(5):144-144
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表现突出和欠佳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是处于现行教育边缘的中等生,他们占了学生数的60%以上。如果我们只集中精力“抓两头”而“中间”靠两头来带动.这无疑是“只抓少数而忽视和放弃大多数”,结果是只抓了一点却丢掉一大片。所以,我们的教育在“抓两头,促中间”的同时,应特别对中等生给予,关注和关爱。中等生学习成绩如何,对班级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特别重要。因此,班主任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就需要对他们实施专些教育方法,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16.
头版是广播电视报的“黄金”版面,露面之脸,传神之眼,它最重要因而也最难办,但我们经实践后得到了抓“活鱼”的好办法.抓新闻好比抓活鱼,活鱼在江河湖海里,新闻在人民群众中.  相似文献   

17.
万县地区是每个人平均只有四分田、七分地、五亩山的大山区。怎样加强发展山区经济的报道?我们在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贯彻“以林为主,农牧并举,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生产方针,突出宣传了发展山区经济,在“山”字上大做文章,把报纸办得具有山区地方特点。两年来,我们在宣传上基本改变了过去农忙抓粮抓平坝,农闲抓多种经营抓山区的状况,注意了粮食和多种经营一齐抓。为了使山区宣传经常化,我们报社党委成员、编辑部正副主任轮流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流于形式、味同嚼蜡的会议报道,往往不感兴趣,望而生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善于从会议中发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善于从“会海”中抓鲜货、抓大鱼。 如何从会议中发掘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我认为: 一是,抓热点、难点问题。许多会议都要提出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其中如果带有普遍性,是广大群众关心的,就要抓住不放。1991年春天,我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阜城县农民负担不超过5%后,觉得在农村“三乱”日趋严重,已成为热点难点问题的情况下,阜城县的经验值得推广。我们便深入农村采访农民。在采访中发现这个县减轻农民  相似文献   

19.
(五)处理好难点与热点的关系——难点与热点有许多问题是共同的,是互相渗透,彼此关联,密不可分的。难点常常就是人们所关心的热点;同样,抓热点也多是敏感问题,也常常遇到难点。因此,抓热点和抓难点,都要做到紧紧抓住人们关心的焦点,剖析平凡人最一般的心态,抒遣他们胸中的担心、忧烦和渴望。选择这两“点”时,都要解放思想,一要不怕风险;二要敢闯;三要善于分析,抓准;四要注意社会效果。关于前三者,我在前面都谈到了,现在要特别强调一下“注意社会效果”问题。  相似文献   

20.
《扬子晚报》1992年3月25日五版,题为《访宋丹丹》一文中写道:“……一发不可收拾……”《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题为《“爬格了”人的呼声》一文中写道:“………发不可收拾……”《新闻爱好者》(河南)1991年第12期,题为《上“第一稿”的乐趣》一文中写道:“……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以上三例中的“一发不可收拾”应为“一发不可收”。由于多了一个“拾”字,便使原意完全反了。因为“一发不可收”是形容不断涌现,多指褒意;而“不可收拾”则是一败涂地,系指贬意。《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