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也是歌哭也是歌──记楚天电台女记者陶筱秋丁文礼人们常常见到她笑。却很少见到她哭。其实,她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曾品尝过、拥有过,只是不想在别人面前哭罢了。这位外刚内柔的女性,就是湖北楚天广播电台记者陶筱秋。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5,(6):33-33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更好地挖掘“抗战精神”的内涵,湖北楚天广播电台在近期推出大型系列广播《走进抗战纪念馆》。据悉,该台已派出30名记者奔赴北京、东北、华北、山东等地近60家抗战纪念馆进行实地采访,报道将围绕抗战纪  相似文献   

3.
在罗马尼亚,我结识了一些新闻界的同行,发现他们除了熟悉新闻业务外,都懂得一门专业。一次,《火花报》农业记者海尔采克和我去弗朗恰葡萄种植场采访。一路上,海尔采克不断地向我介绍罗马尼亚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情况。当我们驱车驶过葡萄种植研究所和几处实验站时,他都一一作了介绍,表现出他对研究工作项目和各种技术上的问题,甚至研究所工作人员的情况,都很熟悉。我不禁问他,“你是  相似文献   

4.
李松林 《视听界》2010,(6):10-10
我曾经不止一次接到网友留言提问:你是记者吗?这个问题真的让我很难给出答案。肯定回答吧,我只是个新闻专业的本科在读生,严格意义上讲还是个准记者;否定回答吧,网友们又觉得我遮遮掩掩,为人不真诚。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况,我已深陷多次无力自拔。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我还在一个小站当检车员,因为发表了几篇小散文,段党办就给了我一个去学新闻写作的机会。在那次学习会上,我问上课的老师,记者和特约记者谁大?老师笑了笑,讲了一个故事:“某报一位特约记者去采访人大会议,被工作人员拦住。这位特约记者拿出证件,工作人员犯难道‘特约记者是个啥东西?’,随后又认为特约记者一定比记者大,因为有一个‘特’字。其实呀!……”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成为一名记者,那怕是特约记者也好!十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被某报聘为特约记者,实现了十年前的梦想。其实,从十年前我开始给党报党刊写新闻开始,就以记者自居了。不…  相似文献   

6.
三、“快,快给妈妈一杯水!”这是1983年11月30日。刘振敏12岁的女儿双双从20点的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里听到了中国代表团访日归来的消息。那是妈妈的声音,妈妈回来了。她给妈妈倒满一杯开水,然后静静地等妈妈。楼道里一有脚步声,她就满怀希望地把门开开,可是每一次都又失望了。刘振敏出国以后,家里就剩下女儿双双一人.她怎么能不牵肠挂肚!这天下午,飞机18点零5分在首都机场着陆,她跑下飞机,直奔候机室,抓起电话向中央台传回了代表团胜利归来的述评稿子,赶上了20点的联播节目。只争朝夕,这是刘振敏的作风。比如那次她参加吴学谦外长宴请日本驻华大使的招待会,散会后她赶回中央台把现场报道的录音磁带整理好,交给有关编辑,已是第二天早晨1点多了。她恨不得一  相似文献   

7.
苗红青 《声屏世界》2016,(11):54-55
县区台记者需不需要“走转改”?回答是肯定的。县区台不仅要走基层,而且还要更深入地走;不仅要转作风,而且还要更彻底地转;不仅要改文风,而且还要更“接地气”地改。  相似文献   

8.
大约15年前,市场经济的浪潮拍击着理想的堤岸,于是,诗人扔掉了桂冠,学者丢下了钢笔,歌者放下了麦克……时称“全民下海”。 此后,在理想失落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人把美好的兴趣深藏心底,只在某一时刻掏出来擦拭一番,炫耀片刻。更多的时候,要披挂另外的行头,在拥挤的人群里,进进出出,热热闹闹。 而15年来,我们看到,那些扔掉诗歌桂冠的人们还怀揣烫有诗人头衔的名片,那些曾经想做学问但怕饿死的人,在奔往小康的路上还把目光瞥向学问。 他们成了满手铜臭的诗人,成了为了钞票的歌者,成了不纯粹的学者,在两种不搭调的生活里奔突,在两种不相关的语言环境里大脑短路般失语。 他们的两张名片:一张写着理想,一张写着物质;一张信誓旦旦,一张臭迹斑斑。  相似文献   

9.
大凡当记者的人均注重笔杆子功夫,以为只要笔头功夫过硬,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而实际呢?因采访离不开“磨嘴皮”,练好嘴皮子对于记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干练、白净的高文苏,尽管已是“腕级”记者,却依然保持着多少年的谦逊,见了哪怕是一个初次相识的战士,也会露出和霭的微笑。但你若是以为这个“看上去没有什么”的人实际上“也不会有什么”,那就大错特错了。常常的,当别人豪言壮语地描绘将来如何如何的时候,他已经在不动声色地制造着一声又一声“惊雷”! 智慧而又勇敢,这便是高艾苏留给我的印象。 没有称号的勇士 如果高艾苏的那些经历和成绩发生在部队中某个人的身上,他会得到什么样的荣誉呢?也许会被授予称号?我常常这样想。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自己立过7次功的荣誉感到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惠生3月1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谈了对两会新闻报道、记者职业素养等问题的看法:两会报道,由于时间紧凑,必须抢占第一落点,快速出稿。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界的明星商人任志强发了一条微博说:“媒体、网站都来邀请采访和做节目。可惜我是企业管理者,不是专写文章或卖嘴的自由职业者,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尤其不要直接与我讨论这类问题,浪费我的时间。请查微博上已公布的电话,与秘书联系。”另一位房地产界的明星商人潘石屹转发了这条微博,并且评论说:“任总学会用微博,牛了!”  相似文献   

13.
《记者摇篮》2005,(10):7-9
7月8日,一个火热日子,丹东市文化宫充满着火一样的激情:来自全市数百名新闻工作者,用激动和敬佩的心情倾听丹东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彤的演讲。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为八个大字喝彩:我是记者,我是党员!  相似文献   

14.
中宣部关于《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六届政协二次会议新闻报道工作总结》中,在谈到各新闻单位的宣传特色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例如北京日报,这次得到了一个采访名额后,这一个记者就采访了12篇报道,使北京日报关于会议的宣传大为增色。”总结里说的“这一个记者”,就是最近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北京日报政法部记者郑理。他在拚搏会议报道要搞出特色是比较困难的。象全  相似文献   

15.
在新华社1007号大楼的10楼一间10平方左右的办公室里,好几台电脑在争分夺秒地工作,台湾的海量新闻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传播到世界各地。记者陈斌华的案头前墙上挂着五颜六色的采访证,这使他的案头有一道别样的风景,也把国家最大通讯社一名有特殊经历记者的沧桑心路包裹在采访证上了。  相似文献   

16.
17.
一般来说,善于调查研究,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好的文字功底和新闻敏感,都是一个记者必需具备的素质。我觉得,具有冷静的头脑,也应是记者素质中不容忽视的一条。记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头脑发热。我从自己几次报道的教训中,就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刘明金,是湖北省特等农业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闻名全省的养猪专业户。可是,他近几年在生产上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曾经由“万元户”变成“负债户”。今年四月下旬,我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他。由于我多次  相似文献   

18.
1997年8月18日,一个直径1000多公里、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的特大台风从浙江正面登陆,给浙江省带来193亿元的惨重损失。为了及时准确地将台风消息、受灾情况、浙江人民抗台自救重整家园的新闻公告全国,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的100多位编辑记者在台风现场、在话筒前、在直播室、在各自的工作岗上,也与台风战斗了十多天。在摇摇欲坠的海堤上,在十二级以上的强风暴雨中,在被化工  相似文献   

19.
20.
提起潘文俊,在苏南茅山东麓、长荡湖畔的“江东福地”——金坛县,人们亲切地称他是“金坛的名记者”;就是在江苏省内,也有许多同志熟悉他。而通过他在《人民日报》等二十几种报刊上发表的作品。知道他的名字的人也不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