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教育报道的记者常常说“跑不出新闻!”我也不例外,深以为苦。但我想,如果能做一番深入的研究,多下些功夫,报道的局面是可以打开的。几年来教育报道的情况是这样:每当教育工作处于重大改革的时期,教育报道的数量就多,记者工作就活跃;每当教育工作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教育报道数量就少,教育记者就苦于工作不好搞。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每当我采写稿件时,都会想起父亲对我说的一句话:“瓜未熟时别急着摘来卖”。这无形中渗透到了我从事的报道工作,时时鞭策我要以“成品示人”。  相似文献   

3.
我1978年开始搞通讯报道工作,至今已10多年了。1984年起,担任了党委书记,由于工作忙、家务多,搞通讯报道工作存在一些困难。为此,我做到了“三不怕”: 一是不怕艰苦。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每天具体事情很多,时间是比较紧张的。但我觉得:热爱出毅力,兴趣出时间。每当有了写作素材,我就先写出标题,中午或晚上加班,写出草稿,早晨提前上班一个小时,就抄出来了。二是要有勇气,不怕冷嘲热讽。什么“抬高自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来,喜爱收看电视深度报道的我,发现很多电视节目不尊重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一些电视人患上了一种“屏幕哭泣综合征”。如,每当电视中的被采访对象在事件的推进中双眼有些潮湿时,  相似文献   

5.
做了8年的深度报道,不承想,我的职业生涯转型竟是从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始的. 在中国青年报工作之余,我做了个自媒体“刺猬公社”,定位于媒体观察.慢慢地,用户多了,传播面也广了,突然发现自己也“重要”起来了,各种活动、会议多到难以招架.一些媒体甚至从报社层面邀请我去交流,有时还有总编辑来听,让我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6.
善待小稿     
在平时写稿、投稿中,笔者常常会撰写一些诸如“萝卜条”、“豆腐块”之类的小稿。每当这些小稿件见诸报端时,我也会感到很愉快。  相似文献   

7.
善待小稿     
在平时写稿、投稿中,笔者常常会撰写一些诸如“萝卜条”、“豆腐块”之类的小稿。每当这些小稿件见诸报端时,我也会感到很愉快。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刚刚从基层调到师机关搞报道的新闻干事。就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在思想上经历了从不敢搞报道到逐渐喜欢报道工作的过程。而让我下定决心要搞好报道工作的,是我前不久本不该去的军报送稿之行。 3月中旬,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到我们师现场办公,围绕提高“打赢”能力解决了一些困扰部队建设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当时我也在现场,深深被焉书  相似文献   

9.
李雪平 《今传媒》2005,(2):57-57
2004年12月20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色实践者、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原村支书郭秀明去世5周年的日子。打开当时的报纸和画册,每当看到由我拍摄的一张张报道宣传郭秀明事迹的照片时,我总会回忆起5年前采访郭秀明时的一些情景,勾起了对他的深深怀念。1999年8月  相似文献   

10.
在谈到机关干部如何结合工作搞报道时,一些新调进机关的同志说:“我们也想结合工作写点稿,可总是找不到线索,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确实,我刚进机关那阵子,也曾为“找不到米做饭”犯过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经过一些“老机关”的传帮带,我发现,机关干部在理解首长意图、熟悉基层情况、了解官兵疾苦等方面比新闻干事有许多优势,而且获取报道线索的途径和渠道也很多。──把上级的精神“琢磨”透。军委、总部和军区的红头文件、传真电报,以及领导的讲话精神,往往是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实际上也是这个时期或…  相似文献   

11.
刘文彬 《记者摇篮》2005,(12):25-26
每当我看到神采飞扬的学生笑脸,每当我看到电视画面上那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每当我看到电视台主持人手拿话筒在采访,我就想起了我的采访,仿佛耳边响起“你们快乐,我就快乐”这句话……  相似文献   

12.
工人日报在6月22日二版“燕化杯”全国新闻摄影比赛栏目里,刊登了一则摄影报道,说: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女儿河纺织厂招收了1700多名合同制女工。厂部和车间领导对女工们的工作、生活十分关心,每当女工们过生日时,车间主任、班组长都把她们请到家里吃“生日饭”。图片拍摄的,就是有十来个菜的桌旁,一些人正围坐在一起,吃着“生日饭”。不知道这则报道是不是完全真实的,如是完全真实,毫无虚夸,这种请吃,也完全没有必要报道。这个厂1700多名合同制女工,每人每年有一次生日,车间主任、班组长都把她们请到家里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每当岁临年关,一些新闻单位便纷纷推出当年的“国内十大体育新闻”和“国际十大体育新闻”。把报道过的体育事件再说一次,有什么意义呢?我想,也许可以从下述几点理解: 1、作为综述,概括当年国内外的体育要闻,给人以整体印象,提供宏观分析和把握的可能性。 2、通过对众多体育事件的甄别和筛选,甚至通过入选体育新闻次序的排列,体现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乃至社会对当年体育工作和体育工作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每读报纸,常发现一些报道在运用“创纪录”的数据上出错。比如,报道西康铁路秦岭隧道施工,就有多家报纸运用了概念模糊的数据。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华每日电讯、陕西日报在报道中都出现“……创月掘进×××米的全国铁路长大隧道大断面、单口常规设备施工新纪录,达到世界同类施工方法先进水平。” 我长期在铁路建设单位工作,对施工情况比较熟悉。同时,我对该隧道施工情况也比较了解,因而发现了报道中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15.
“群众高兴地说..一”“干部战士深有体会地说……”“大家激动地说……”“工人们信,二百倍地说.”:.”“同志们满怀豪情地说·….“学生和老师们异口同声地说……”“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说“一” 每当看到报纸上这些描述群体的各式“说”的报道时,我心里总不觉生发出一种别扭感. “大家是不是就这样说的?”稍懂街闻写作常识的人看了这样的报道,都会产生如此疑问.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破绽: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思维方法、观察生活的感受以及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素养等各不相同,说出来的话怎么能够“众口一词”、‘异口同声”?这些只…  相似文献   

16.
工人日报在6月22日二版“燕化杯”全国新闻摄影比赛栏目里,刊登了一则摄影报道,说: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女儿河纺织厂招收了1700多名合同制女工。厂部和车间领导对女工们的工作,生活十分关心,每当女工们过生日时,车间主任、班组长都把她们请到家里吃“生日饭”。图片拍摄的,就是有十来个菜的桌旁,一些人正围  相似文献   

17.
对于“情人节”,本不是我等过气的男人来说的话题,况且今年的情人节也已过去多时。但每当回想起“情人节”前后一些媒体热炒洋节的情景,我还想借此对媒体说几句话,对同行提个醒,虽饶舌,自忖还不算“背  相似文献   

18.
话说“说”     
“群众高兴地说……”“大家激动地说………每当看到报纸上这些描述群体的各式各样的“说”的报道时,我心里便不觉生发出一种别扭和不踏实之感。“大家是不是都这样说的?”稍懂新闻写作常识的人看了这样的报道,都会产生如此疑问。其实,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破绽:每个人的思  相似文献   

19.
四川攀枝花矿务局何志春说:“‘每月一评’栏的文章,大多是综合谈论近期的政治动向,对通讯员来说,了解这点是至关重要的,帮助我们把握了报道方向,以便和中央保持一致的宣传口径。”鄢陵县只乐乡政府李付功说:“每当收到《新闻爱好者》,我首先看‘每月一评’,觉得它能将当前的形势和工作纲要指点出来。”  相似文献   

20.
“亚行年会”是亚洲开发银行每年举办一次的理事会例会,今年在上海召开。虽然我以前参加过“六艺节”和江苏省“两会”的报道,有一些大型会议报道实践,但是参加这种国际性大型会议报道,还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当然也没有固定的框框。出于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报社领导决定派我参加此次年会,进行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