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周易》研究的质疑秦震,史景谦近年来,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出现了一股《周易》热。众多热爱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怀着真诚的心情,对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行了严肃认真的研究。但是亦有不少人乘此机会,利用《周易》进行种种迷信活动。《周易》预测,即其代表。令人...  相似文献   

2.
两种《周易》本,一指传世的王(弼)本,此种《周易》本与《左传》、《国语》、所载的《周易》本大体略同,简称为王本《周易》;另一种《周易》本,指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两种《周易》本从总体来说,虽然是同大于异,但其相异之处对深入钻研《周易》、进一步理解《周易》是很有益处的,故本文拟就两种《周易》本的卦名与卦序进行比较,以求对群经之首的《易经》及其相关学说有进一步的认识。就卦名而言,两种《周易》本共有34个卦名不同,具体比较如下卦名的不同,对进一步认识《周易》有什么作用呢?其作…  相似文献   

3.
<正>王船山是明清之际著名的经学大师和思想家,尤其是一位杰出的易学家。其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就是通过其易学著述而建立起来的。仅专门的解易著作就有《周易考异》、《周易稗疏》、《周易外传》、《周易大象解》、《周易内传》、《周易内传发例》,其它哲学著作如《思问录》、《张子正蒙注》,和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如《尚书引义》、《谈四书大全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革命的先驱,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鲁迅有关文学、文字学的著作中,多处征引《周易》的文字,以《周易》立论。因此,研究鲁迅对《周易》的看法以及他从《周易》出发,整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古史辨派是活跃于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为了揭示有关中国上古史记载的真面目,该派对包括《周易》在内的诸多古代经籍进行了考证。其考证《周易》的目的,是“打破汉人的经说”,“破坏其伏羲神农的圣经的地位而建设其卜筮的地位”,“辨明《易十翼》的不合于《易》上下经”。为此,他们重点讨论了《周易》经传的成书年代和作,《周易》经传的性质及关系,孔子与《周易》经传,《周易》一书的结构等问题。这些讨论对于传统易学造成了极大冲击。从学术发展史的立场看,他们的考证难免有疑古过勇之讥。但其求真的精神和实证的方法却对本世纪中国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易》在先秦典籍中常简称为《易》。《周易》原来只有“经”的部分(即《周易古经》;春秋至战国之间,出现了解释古经的《易传》十篇(即《周易大传》,又称《十翼》)。历代学者不断研究、阐释《周易》经传,使其成为专门的学问,即“易学”。自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起,《易》冠于群经之首。然汉初所言《易经》者,通常指《周易》经文。后来费直、郑玄以《十翼》参合经文并行,故通常意义上的《周易》《易经》往往包括经、传两部分。产生于南朝齐梁之际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体大思精、具有完整体系的古代文学理…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先秦儒家很重视《周易》,《周易》是其主要研习经典之一,且其易学造诣很高,他们在讲进学顺序时经常不提《周易》,只是由于他们认为读书次序应该是先易后难,《周易》最难读,不宜初学和人人皆,而决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视《周易》。章还就先秦儒家的精神气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易》与秦陵及秦兵马俑关系初探郭睿姬秦俑发掘近20年来,学者们对其研究可以说至深至说,笔者想换个角度认识作陵及秦兵马俑,试图从《周易》中揭示秦陵秦俑中的一些内涵。一、秦兵马俑各兵种编排与《周易》秦始皇陵一、二、三号兵马俑坑内埋藏的大量车、骑兵和步兵...  相似文献   

9.
在对《周易》的《经》、《传》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关于人格修养的论述进行了简要剖析,揭示了《周易》关于人格修养的主要内涵,勾勒出了《周易》关于理想人格修养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也对后世道德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易》博大精深,旨高趣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绎,已成为集哲学与科学于一体之东方哲学文化经典,在国际上也享誉甚高,引众多学者争相研究,使这一传统文化瑰宝愈加魅力四射,光彩夺目。适逢本刊栏目《(周易)应用研究》受到省新闻出版局赞许之际,第十四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如期在安阳召开。报告厅内,易家满座,各发宏论,令人耳目一新。与会专家学者还应邀到安阳大学参观,对安阳大学以图、文、画等形式致力于推崇《周易》文化、以《周易》文化精髓激励师生奋发向上评价甚高。诸多与会专家学者对我刊《(周易)应用研究》栏目热情关注,不吝赐稿。本期刊发唐明邦、徐道一、商宏宽三位教授的文章,以期对易学研究及运用带来新的启迪。随后,本刊将陆续刊登申斌、昊铁铸、赵定理、李定、辛立洲、鞠曦等学者关于《周易》研究方面的论文,继续为易学研究走健康、正确之路尽心竭力。  相似文献   

11.
周易研究1995年第2期李平《<周易>与<乐记>》《周易》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从中国古氏乐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的则为《乐记》。首先,“《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是《周易》哲学的总纲,是贯穿天道、地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阐述了《周易》这部古代自然哲学典籍和现代物理学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物质微观粒子的量子特性、以及自然界自组织系统的变化机理等领域的思维形式,并将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周易》与现代物理学对物质世界思维形式的相似性,以及《周易》对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卜筮书。但仅仅把它视为巫术,是极片面的。《周易》是巫术,更是科学;不仅有科学理论,而且有系统的科学认识方法。通过着重考察《周易》的科学认识方法,可以认识《周易》的科学理论是其科学认识方法的产物和确证,《周易》系统地运用了科学认识方法,其科学思想和认识方法与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巫术杂然并存、相互渗透。这是中国古代原始明向理性明发展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4.
训诂研究是整个《周易》研究中的基础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在比较通行本《周易》和汉墓帛书《周易》文字异同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分析,对《周易》训诂中的一些疑难词句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从语言学角度对《周易》训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今后的《周易》训诂研究应当在运用新方法、发掘新材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借助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双古堆汉墓《周易》、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对《周易》乾卦今古文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文本早期形成史和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周易》的阴阳之道对古代文学风格主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一部形象说理的特殊的哲学著作。其基本符号“--”、“-”,《易传》赋予阴阳说,从而使这部著作成为表述自然界普遍联系的哲学范畴。将阴阳之道引申到文学领域,我们会发现《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风格主流的深刻影响。阳刚之气与“风骨”,阴柔之美与“平淡”的艺术追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系列的规定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周易》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学思想。创作风格是其一,同时涉及到形象思维等等方面。《周易》与我国古代文论的内在联系,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_周易_简论     
李镜池先生原是我院中文系教授,一九七五年逝世.李先生一生致力于《周易》研究,在国内外都颇有影响.他的论文基本上收集在一九七八年三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周易探源》中.此外,还有遗稿《周易通义》、《周易通义简编》、《周易类释》、《周易选释》、《周易选》等数种.本刊选载的是《周易选释》中的前言.文中对玄妙难读的《周易》作了全面、通俗的介绍和评论,指出读《周易》的途径和方法.这对我们研究《周易》是有帮助和启发的.  相似文献   

18.
《周易》对古典美学和文论批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周易》影响源远流长,上自读《易》“韦编三绝”的孔子和诸子百家,下及苏轼、刘熙载、王国维等,他们的美学及文论思想,均可见《周易》所遗留的演进痕迹。学术研究必须探本溯源。因此,研究中国古典美学及文论发展,必须自《周易》始。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简要地概括了《周易》对古典美学和文论发展的十大影响,旨在引起学术界同仁的兴趣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出土文献为《周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西晋汲冢竹书对《周易》的性质与流传,马王堆汉墓帛书对《周易》卦画的形成与《易传》的作者,阜阳汉简对《周易》占卜的内容,王家台秦简对《周易》的流传与演变,上博竹简对《周易》的早期传承与易学史问题,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文献典籍之一,其内容包罗万象,由于历代文人学士对其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不够全面,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周易》古经单句句法的研究来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