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秋然 《中学科技》2010,(11):36-36
我看到贵刊刊登过的一些防粉笔灰的黑板,觉得都太过复杂了,所以我发明了一种简单的防粉笔灰黑板(如右图)。黑板从侧面看是卷筒形的,缠绕在轮轴上。当朝外一面的黑板写满字后,按下开关,该面黑板被轮轴转动至背面,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一生以改造国民精神为己任,写了大量分析和批判“国人”奴性的章,杂《说“面子”》就是其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3.
周秋儒 《中学科技》2009,(11):34-34
贵刊2009年第4期刊登的“浸水速干黑板擦”不够完善。我想应该把黑板擦的热吹风器去掉,作为单纯的水擦,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迹。然后把烘干水迹的任务交给黑板——在黑板后装一排电热器.这样既可以烘干黑板,又不会让粉尘乱飞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弱国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 60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下课的时候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 ,被日本军捕获 ,要枪毙了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是《藤野先生》中的一个语段。其中“夹在里边”的“中国人”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认为 :“一个是要被枪毙的 ,一群是围着看枪毙的…  相似文献   

5.
我胃着严寒,回到了相隔三千余里、别了数十年的家乡。 回家乡的时候是深冬,天气很冷,冷风吹进机舱里,凉飕飕的,我不禁打了个寒噤。渐近家乡时,竟然出太阳了,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我向机场外一望,路上车来车往的,公路两侧都盖上了楼房,楼前楼后种着各色的花草,真美!这是我的家乡吗?太让我吃惊了。  相似文献   

6.
整包包 《良师》2010,(7):36-36
西班牙巴塞罗那近日发生现代版罗密欧朱丽叶悲剧,因婚姻导致当地吉普赛人两大家族火并,目前确认已经有3死3伤。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工具不外乎是粉笔、黑板、教材。小学时代,我已经把粉笔和教师这个职业划上了等号。中学时代,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化学课上的瓶瓶罐罐实验,也总遗憾那些危险系数极大的实验因为安全原因而不能演示,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那些抽象的公式,总在心中空想那究竟是怎样的情形,或许会摄人心魄吧。上大学了,依然是身上满是粉尘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沐在粉尘中,在黑板上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的“闲笔”,应指那些看似闲散、游离,实则与主题密切相关且别具表达效果的文字或情节。“闲笔”不闲,因为它们在文中或延伸补充,或衬托渲染,可使文章层次更加丰富,虚实相间,摇曳生姿。这样的“闲笔”亦可称为“妙笔”。刘静老师《基于〈藤野先生〉的“1+X”教学设计》以“研究‘闲笔’的妙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关注“闲笔”、理解“闲笔”、品味“闲笔”、运用“闲笔”,整合阅读三篇散文《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先生》《我的母亲》,并将对这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指导渗透其中,较好地实现了“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构思新颖、实用,可谓教学设计上的“妙笔”。  相似文献   

9.
大黑板上挂小黑板,大家也许见过,可你们见过有人被"挂"在黑板上吗?那是一节数学课,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听着陈老师给我们分析题目,我正准备举手提问,谁知老师已经宣布开始做题了。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定义可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鲁迅先生在其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中构建起独特多元的三种关系:彰显鲁迅赤子报国之志的“对比”关系,凸显爱国情怀的“对立”关系,表现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互映”关系。以这些“关系”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挖掘文本内容,深化文本意蕴。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期班刊有一篇《让小报告弃暗投明》的文章,一学生小森告诉老师说,有两位同学放学后用粉笔在黑板上乱写同学名字,这样不仅浪费粉笔,还侮辱了同学,希望老师能管管。这位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在打小报告,告诉他应该当面指出同学的错误。我认为这位老师的做法欠考虑。学生生活在学生群体中,很多学生要考虑到自己的君子之言能否换得别人的君子之行。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创作中,高明的作家往往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赋予寻常的词语以不寻常的意义,使之释放出奇崛的能量,显示出无穷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的名作《藤野先生》一文中的几个“也”字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  相似文献   

14.
家乡在江南水乡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我们的小学是村口的一个祠堂,祠堂的前后是些又高又粗的楝树。老师姓孙,过去当过私塾先生,后来成了我们的老师。孙老师严肃得很,从来都不苟言笑,我们自然就很怕他。孙老师上课,除了课本、教鞭,还随身带有一块小黑板。小黑板两尺见方,槐木做的,厚重坚实,正面黝黑光洁。听说比我们的年纪还长,算得上是个老古董了。上课时,孙老师就把小黑板挂在祠堂正中黑漆漆的圆柱子上,带我们识字念词学课文,教我们数数做加减乘除法。后来村里把祠堂隔了一下,加砌了堵泥砖墙,又在墙上抹了块稍大一点的黑板,可是每天上课,孙老师仍然带着他那块心爱的小黑板来。  相似文献   

15.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交、相别的经过。文章最后交代藤野先生亲自修改过的医学笔记不幸遗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相似文献   

16.
“画疤痕”是鲁迅小说重要的艺术细节。鲁迅小说中的疤痕描写,可以透视封建制度对不幸人们生命的蔑视,透视封建思想对下层人民心灵的戕害,透视悲剧主人公灵魂的挣扎,疤痕透视病态社会“巨大疤痕”。鲁迅在多篇小说运用了“画疤痕”的艺术细节,体现了他一贯的“写灵魂”、“写病态”、“写不幸”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17.
18.
在鲁迅的《故乡》中,刻画得最细腻最深刻的除了闰土之外,就是杨二嫂。杨二嫂究竟是什么样的典型形象?鲁迅对她究竟持什么态度?历来颇有争议。其实鲁迅先生用的是“曲笔”,爱憎之情含而不露。所以我们不宜简单地用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来给“杨二嫂”定性。  相似文献   

19.
韩竹海 《化学教与学》2012,(5):52-53,28
《化学1》识记性知识的过多集中,教和学的时间的紧缩,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采取默写的检测手段。作者对学生《铝》的默写中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和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了补救。学生在实验中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社戏》笔墨简约,语言细腻生动,富有诗意,其独到而高超的修辞艺术更是为人们所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