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中等生”学习成绩一般,很少违反校规校纪,不易引起教育的注意。有些教师往往注意了“尖子生”与“后进生”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名字的,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且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部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  相似文献   

3.
汪东京 《班主任》2009,(6):21-22
谈起班主任工作,我们常说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大家都这么说,许多老师也这么做,习以为常,不以为有什么不对。仔细想想,这句话有些偏颇。“抓两头带中间”,是对中间学生的漠视,是一种教育不公平。再说,学生不是绳子,抓住两头就能带起中间。班主任面对的是班里几十位学生,不能只抓两头,中间也要抓。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很重要的工作是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会。出得去。“进得来”是学校的招生关口.“出得去”是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关口,“留得住、学得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我们曾经把它概括为“狠抓两头.深化中间”的工作思路。“两头与中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相链接.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等生”心理障碍疏导的一些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智莉 《科学教育》2007,13(4):77-78
长期以来,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而且这种框框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人们某种“心理定势”沉淀下来而又往往被人们的“潜意识”加以强化,从而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中等生”这一层次的学生是大多数,他们的质量如何,  相似文献   

6.
张维霞 《四川教育》2004,(11):44-45
中等生,一个占全班60%以上的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抓两头带中间”的“经验”使其多年来一直被忽视、被遗忘。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句话的公正性,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笔以为,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除了抓好两头,还要为中等生搭建好起飞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班级工作勿忘“中间层次”施永忠,蔡挺槐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特别是班级具体工作,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作“抓两头,带中间”,就是一头抓先进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头抓落后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从而带动处于中间的一般学生,使全班学生共同走向进步。但是我们发现,在...  相似文献   

8.
张亮 《教书育人》2014,(11):15-15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多数时间关注的是“两头”的学生,对“优等生”是如获珍宝,而对“后进生”可谓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对于“中等生”却往往寡于过问。这种只顾首尾而无暇中间的行为就使我们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现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不能放弃每个孩子。”中等生是班级重要组成部分,是家长心中的唯一。为此,认真研究中等生的现状,做好中等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中等生不断进步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被科任教师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也是“两头”的学生,而很少有“中等生”。美国教育家称中等生为“灰色儿童”真的很贴切。中等生学习成绩中等,一般都很遵守纪律,所以教师不会特别关注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期不受人注意的中等生会变得自卑、懒散、没有进取心。他们是最渴求关爱的,甚至于有学生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不惜做出违反纪律、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所以,教师要针对中等生的不同心理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吃透“两头”上好思想品德课所谓吃透“两头”,就是指教师必须吃透学生思想和教材内容这两头,认真备课,把备课和备人结合起来,做到备课先备人,备人先备思想。吃透学生思想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教学有针对性。如,教学《谁最美》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调查、访问。课堂教...  相似文献   

11.
在班级管理中,班任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两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优生、差生”,中间自然就是“中等生”了。平时,班任接触最多的就是“优生”和“差生”了。“优生”是学习上的尖子,班级的佼佼者。所以,班任时时注意“优生”的一举一动,为他们提供一切优越的条件。“差生”是让班任最费神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差,纪律也不好,常惹是生非,给班任找麻烦。班任要想管好班级,首先要管住他们。因此,“差生”也成了班任经常关注的对象。而且有的差生并不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在文体活动中表现很优秀,为班级争得荣…  相似文献   

12.
殷荔艳 《陕西教育》2007,(1):113-113
“抓两头,带(促)中间”这句话已被不少班主任奉为圭臬,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抓两头,忽视“中间层”的情况。“中间层”的学生安静、谨慎、腼腆、本分、品德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一般,平时不引人注目。只有到了学期结束写评语时,写不出他们的特点来,才忽然发现,这些学生竟在日常工作的视野之外,是被遗忘的角落。美国教育研究者把这部分学生称为“灰色儿童”。针对这些学生,我主要采取以下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李强 《教师》2011,(23):93-9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教师(包括学校)会不自觉地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落后三种类别。对于不同类群的学生,常规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方法却掩盖着不容忽视的弊端,即淡化和削弱了对中等生的教育。所谓“带”,实则是跟着走,出现教师“抓两头”精心,“带中间”随意的现象。而教育法规一再警示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育的主要对象可以说就是这一大批中等生。若绝大多数中等生仅靠“两头”去带,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其自尊心,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工作事多且杂,吃喝拉撒睡全管;如何实现两头与中间并重,是一位班主任工作艺术与工作能力的表现,特别是一些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边缘人”,更值得我们的关注和关爱。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抓两头”“促中间”,确保能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师的教主导化,把学生的学主动权最大化,尽量为学生搭建丰富的语文阅读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不断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让其语言水平得以提升,在推进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实现“以生为本”和“全面发展人”的核心素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职高学生写作水平呈“两头小中间大”之势,即真正达到职高大纲要求水平的少,仅具小学水平的少,大多数为初一初二年级水平。若依现行职高大纲要求“一刀切”,多数学生食而不化,会进一步激化其厌学情绪;若依中等水平施教,则优者无所进,差生无所适。因此,分阶教学法能根  相似文献   

17.
“抓两头带中间”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将工作着眼点放在人数少的“两头”,凸显的是班主任工作中充满智慧的“推”“拉”技巧。优秀生代表班级的“主流文化”,是全班同学的标杆。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主要是以“推”为主:用关注和期望使学生感受来自班主任无处不在的影响,鼓励学生完成阶段性目标,不断提出更高的新目标进行刺激——在这种推力的作用下,学生可以借助原有的惯性加速成长。  相似文献   

18.
小鸟也疯狂     
游戏“愤怒的小鸟”让我们认识了一群疯狂小鸟。现在,只要动动手,就能创作出属于你的小鸟战队哦。 材料:“贝蒙”超轻粘土,粘土工具棒等 制作方法: 1.先把粘土搓成水滴状,然后轻轻弯曲两头,用来做小鸟的身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油画总要用浓重的色彩把画布涂满。中国画大多留有空白 ,齐白石画虾 ,没有画水 ,却活灵活现。在教学中 ,巧妙地留下“空白” ,是活跃课堂、铸造学生高素质的良方。人的素质 ,是先天禀赋与后天影响(主要是教育)的“合金” ,“空白”艺术是铸造“合金”的艺术之一。一、教有取舍1 备课要“吃透两头”。所谓“两头” ,一头指大纲精神和教材内容 ,一头指学生实际。吃透了“两头” ,就懂得了备教什么 ,备教师怎样教 ;备不教什么 ,备学生怎样学(自学)。2 推行“先学后教”。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效果的信息 ,作为“教”与“…  相似文献   

20.
钱彬彬 《成才之路》2011,(14):12-I0008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思想上已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使我们老师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精心培养优等生和耐心教育后进生上了,遗忘了中等生的教育。从而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教学局面。殊不知,这所谓的“中间”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大多数,是整个班级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学习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原因,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全面清楚地了解他们,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真切关注他们的发展,绝不能听之任之.漠然置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