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浚与洛学     
张浚在南宋高、孝两朝出将入相,对宋代学术起着重要作用。他在南宋初与赵鼎并相,推崇洛学,引擢洛学之士,造就“小元祜”政局,为洛学的复兴吹响了号角;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元祜未必全是、熙丰未必全非,倡行孝悌之说,打压洛学,使洛学的发展受到抑制。秦桧专政后,张浚被贬斥,在困顿谪居期间,张浚终信洛学,著书立说,继承弘扬洛学,并引导其子张轼追随洛学。张浚对洛学的推崇使他在孝宗朝再受重用,流誉于后世,甚至掩盖其过失。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由于对金作战的需要,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都设有幕府。南宋初年张浚出任多为关乎南宋军事指挥的要职如宣抚使、都督诸路军马等,因此张浚幕府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特殊性,充任其幕僚者地位优崇、多为兼职或可兼他职,长久跟随幕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幕府不仅职能广泛,且能够行使便宜处置之权,对抗金全局及地方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浚担任川陕宣抚制置使后,提拔自己信任的武将掌管陕西五路军队,改变了原有的军事权力格局。出于政治与军事保险的目的,他罢免了曲端的兵权,最终成功集结陕西诸路军队,实现兵力的大统一,并为之提供充足的粮草保障,使陕西军事一盘散沙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也正因为有了这两项成果,所以张浚认为曲端、吴玠等人提出的军力不敌与地势不利的问题不足为虑,同时他选择沼泽和战车作为骑兵障碍以解决上述问题,充足的准备体现了张浚发动战争之主动性。然而,战前他却遭遇权势震主的弹劾,为了避免引起朝廷进一步猜忌,这场战争的发动又有其被动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登高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南宋文士在对这一历史文化传统的观照中写下了大量的登高词。从文化心态、时代精神、生活追求和写作特点四个方面论析南宋登高词的创作缘由,并指出它们凭借着抗战和爱国的时代内涵、豪放和悲壮的精神向度以及忧患和失落的情感体验构建了足以和唐登高文学争荣的宋登高文学奇峰。  相似文献   

5.
富平之战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在今富平县城以东至王寮乡的军寨、纳义坊一线;张浚的措制乖谬是促成宋军败北的主因;富平之战从根本上奠定了宋金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对峙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宋室南渡后,于高宗时复行百官轮对制度。轮对制度在理论上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但在实践中由于皇帝、轮对官及其他相关成员的参与动机和方式不尽相同,其功能未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南宋理学家欲借轮对制得君行道的愿望也未能实现。在传统中国社会,一种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往往受不良政治体制的束缚而在功能发挥上大打折扣,轮对制度也不能幸免。  相似文献   

7.
丁小芹 《文教资料》2010,(3):114-117
对于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强弱问题,学界看法不尽一致。近年来,相权加强的观点多为学者所认同。实际上。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强弱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时代氛围、政治环境甚至君主权力欲的大小,都会造成皇权与相权间的强弱失衡。  相似文献   

8.
南宋干谒之风盛行的原因主要有:高压政治、名流印可、享乐之风。干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交情世态的常见行为,梳理和阐述干谒与文学之间深层复杂的内在联系,揭示南宋时期的文化原生状态,是全面、准确把握这一时期的文学如何表现人的价值、人的行为、人的心理、人的形象、人生意义、人际关系所必不可少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研究。  相似文献   

9.
南宋宰相史浩对其家族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他为子孙赢得与皇室联姻或恩荫入仕的机会,并检验子辈器量,以培养其从政能力;二,他发起创立四明义田庄;又建造四明洞天,使家族居住群落得以形成;三,他撰修族谱、订立家训,重视童蒙教育,而且他还聘请名师在书院讲学,从而使家族形成了崇尚学术研究的气氛.  相似文献   

10.
孙嫣 《文教资料》2011,(1):11-1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蔡戡的研究甚少,钟振振《南宋文学家蔡戡小传订补》一文针对《全宋词》中蔡戡小传所存讹误予以订补.对蔡戡的生平事迹作了系统考证。本文在精读《定斋集》的基础上,提炼出蔡戡在诗歌创作上的理论倾向,并结合相关作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叶适的学术思想经历了由推崇理学到反对理学的重大转变,其晚年对理学的批判系统而深刻。他否定了理学的儒学正统地位,揭示了理学的本质,指出了理学的虚妄,批判了理学的极端化倾向,驳斥了理学的经义,又以完整的事功学说与理学抗衡。经过叶适的发展,南宋反理学思潮不仅在理论上走向成熟,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朝与金签定海上之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并非失策.宋朝进攻燕京军事失利是宋金败盟的深层原因,没有处理好张觉事件则是双方关系破裂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3.
试论南宋叶适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是对叶适的民族思想进行初步探讨,共分三个部分:一、叶适民族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二、叶适民族思想的具体表现。三、对叶适民族思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抚谕使是设立于南宋建炎元年的临时差遣。靖康之难后,金军撤退,京城人心未定,抚谕使最初的职责是安抚京城官员和百姓。但之后,随着时间及实际需要,其职责范围逐渐扩大,在军事、监察等方面都有所表现。同时,抚谕使并非随意授予,是经过皇帝与百官遴选出来的,对担任抚谕使的人有一定的官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较之北宋,南宋的正统论更强调不以功业成败论事。南宋学者之论正统,重"居正"而轻"一统"、重"德"而不重"迹";同时,来自北方政权的压力迫使他们调动一切可用的思想资源论证自身政权存在的合法性,于是,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夷夏之辨"被引入正统论,并逐渐占据这一议题的中心位置。朱黼、郑思肖等人则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将"居正"和"一统"、"德"与"迹"以及夷夏之辨整合于同一体系之中,为两宋正统论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乐府诗是两宋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宋乐府诗不仅创获甚多,成就卓著,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个性与风采.北宋乐府诗既受唐人乐府诗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又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南宋乐府则因"靖康耻"与"家国恨"的特殊历史原因,形成了一道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的乐府风景线.两宋乐府诗所凸显出来的三大特点,对金、元时期的乐府诗创作,均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汉乐府《江南》伊始,以采莲为主题的诗词从未间断。到了唐宋时代,采莲诗词伴随着唐诗宋词的繁荣,其成就达到了至高点。文章以唐宋采莲诗为范本,浅述江南采莲特有的习俗,以及采莲诗中反映出来的采莲情结和江南采莲女对爱情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清代考据学反对宋明理学的形上思维方法,主张回归汉儒,以训释字义、考证典章制度的方法发明六经之大义,由此引发了清代思想界所谓的"汉宋之争".章学诚既反对纯粹空谈心性的宋学,也不赞成考据学者对宋学的过分责难.他主张"因事寓理",以调和"虚理"和"实事"的关系,并在宋学之思辨、汉学之考据之外提出了"史学明道"的思想方法,实现了对"汉宋之争"的超越,同时也预示了清中期学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向.  相似文献   

19.
南宋四明衣冠人物特盛,涌现了一大批官僚群体。这些官僚在致仕后纷纷结社,诸如五老会、八老会、六老会、尊老会等。这些社团数量多,影响大,往往是乡里交游网络中心,对乡里的社会生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一个繁荣发达的时期,表现之一便是著述丰富。据《宋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著录约有7 000种,但这远非宋人著述的全貌。翻检现存300余种南宋别集,又得宋人佚著1 676种。据此探讨宋人著述繁盛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择要论述所得宋人佚著的类别、特点,有助于相关学者对宋人著述全貌的认识,进而对宋代文化史作出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