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听写签字、背诵签字、作业签字、试卷签字……在我国中、小学沿袭了20多年的“家长签字”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存在?是否应该被取消?前不久,一场由学生、家长、教师、专家、学校五方代表组成的特殊“听证会”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展开,大家争论的焦点正是:要不要废除“家长签字”?对此,各方观点不尽相同,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废除“家长签字”呢?E SN■本期话题:废除“家长签字”有必要吗?★观点一:“家长签字”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其实,拥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家长签字”制度,往往是教师全方位控制学生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2.
邹嫡婵 《湖南教育》2003,(24):49-49
多年来,家长和学生视学校的家长会为告状会、批评会、捐款会……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慎重思考“家长会应该怎样开”这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位置需要摆正。教师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与家长人格完全平等的位置上,时时铭记:家长与教师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共同承担者。批评家长,甚至训斥家长往往会造成教师和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中出现尴尬局面,事倍功半。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共同愿望。仅就学习成绩而言,学生学习好不好,不一定是家长或教师的差异,更可能是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我们必…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时难免碰到一些和学生有关的“突发事件”。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慎之又慎。让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一务”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还是学生的评价与家长的评价。这种评价实际上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上,教师“好”则学校“好”;教师“不好”则学校“不好”。我多次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强调:一个教师好不好,不是我校长说了算,也不是其他教师说了算。学生说好,家长说好,才是真正好。当然,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获得家访的成功效果呢 ?笔者从教多年的体会是 :教师的家访应以取得与家长一致 ,共同教育、帮助学生为目的 ,以通过心灵的“碰撞”激励学生奔向健康的自我为准则 ,教师在家访时应尽量做到“四多”和“五避免”为好。  一、家访工作中应做到的“四多”是 :   ( 1 )多尊重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家长都必须报以诚恳的态度 ,特别是到犯错误的学生家里去 ,不要站在家长的对立面去指责 ,用“你这做家长的是怎么管教的”、“这是做家长的失职”等过激、生硬的语言 ,而应顾及家长的面子。通过实事求是地反映 ,委婉地劝解 ,以求与家长保持…  相似文献   

6.
"案例导入法"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对案例的讲述或者采用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观看、阅读、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出知识要点的教学方法。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案例导入法”,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教学效果良好。写此文意在抛砖引玉,供各位同仁参考。“案例导入法”反映了教学互动的理念,具有以下特点: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授“犯罪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案例导入。例:“一个以李某、张某为首的专门杀害出租车司机,抢劫出租车的特大犯罪团伙,半年时间内在某市及某…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报告分析"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财务报告分析”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要做好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工作,精心组织和引导课堂案例讨论过程。要注意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拓宽教师的知识面,科学评定案例课成绩,从而有效发挥案例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谭艳云 《教育艺术》2006,(10):68-69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不当甚至缺乏,是“问题学生”出现的第一原因。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家长筑好防止问题出现的第一道防火墙。同时,作为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教师,也要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家庭问题,提高免疫力,使自己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转变观念,想方设法地去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好每一个案例,组织好每一堂课,实现向“双师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思考和总结。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教中学,学中教”。因此“反思”被认为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笔者在我市地理“教学反思”评审中,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下列问题或误区,因此提出矫正供大家商榷。一、格式有模式化倾向案例1:1.4“地球运动的意义”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模式:写成功之处——知识组合系统简洁,做到联系实际,应用图示法解决难点。写不足之处——教学上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未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写教学机智——学生例举熟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许多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课堂中能灵活采取“对话”的形式,实施对话教学,体现“对话”的精神与原则。但也有一些教师在对话教学操作层面上显得不知所措,一时难以适应和恰当地把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前不久,笔者看到这么一个案例,让人茅塞顿开。教学案例(《鸬鹚》一课教学片断)生:天色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上一句“只留下一条淡淡的水痕”呢﹖师:稍加思索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明白,请大家…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下的品德课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在课堂中占了主体;“生活”走进了课堂,德育实践性正在逐渐增强。但是,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品德课教学中追求“形似”,忽略了“神似”和“实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现象进行诊断,找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一、对品德课堂几个教学片断的“问诊”案例一:《认一认祖国的行政区》(三年级下册)教学片段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认一认祖国34个省级行…  相似文献   

13.
姚思 《教育艺术》2001,(12):47-49
张驰这个被英国BBC广播电台称之为“中国人的骄傲 ,北京人的光荣”的剑桥最年轻的博士生 ,一年多来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推介 ,尤其是最近出版的由张弛父母著述的《我家笨笨上剑桥》一书 ,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张驰现象”也引起了人们深刻的思考。一、科学的评价、热诚的期望当前许多老师、家长都对学生的厌学情绪感到头痛。他们埋怨社会的诱惑太多 ,不象他们当年那样“清心寡欲”好管理。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不很清楚 ,评价和期望对一个孩子的学习直至一生该有多…  相似文献   

14.
也许是望子成龙心切,不少教师和家长常常用挖苦、讽刺、揭短的方式对待孩子。如果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就会骂道:“你真是一头蠢猪,以后考不上大学就去拉板车。”孩子若取得了好成绩,又训道:“别自鸣得意,这点成绩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某某比你强多了。”这些家长和教师认为,我又没有打孩子,说重一点是让孩子长个记性,还不是为了孩子好!有了这些借口,便理直气壮地对学生“口诛语罚”。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这么一种现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往往存在着片面性。特别是感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结合作品创造的典型环境去认识人物形象,更不能从多侧面去理解人物,而只是简单机械地把人物分为“好的”和“坏的”两大类。这样就难免会陷入肤浅、不能客观分析人物形象的误区。范进这个人物,历来被认为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一个“取得了成功的牺牲品”。他那因中了举人而喜极发疯的“丑态”也一直是评论家阐释《儒林外史》讽刺和批判作用的有力证据。我们不得不承认,范进的确是凭借科举制度从一…  相似文献   

16.
[案例]这是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教师煞费苦心地设计了利用学具来感受的环节,并在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积木作为学具放入孩子们的抽屉。当上到“体会面在体上”这个环节时,教师说:我们认识的这些三角形、正方形……它们的家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生:好。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抽屉,从老师提供的积木里找一找这些图形。学生在一阵乒乓乱翻之后,人手一袋积木开始“体会”起来。由于这些积木色彩斑斓、造型各异,有的学生搭起了小房子,有的学生玩起了“小拼图”,一节好好的…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先生认为 :“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张志公先生也认为 :“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对于笔头稚嫩的小学生而言 ,仿写就是一根拐杖 ,可以助其走过学写作时最初的那段艰难路程。但是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仿”写却出现了诸多误区 :一是“依样画葫芦” ,千篇一律 ;二是“放任自流” ,教师、家长让学生大量阅读而不作具体指导 ,导致学生望“文”兴叹 ;三是“支离破碎” ,学生对某个片断进行专门性的模仿 ,如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场面等 ,从而导致学生“断章取义” ,难以运用自如 ;四是仿写单一 ,过度依赖作文选…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日前颁布《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教师、家长纷纷鼓掌叫好,学生更是欢呼雀跃,高喊“解放”。然而,走访了一些老师、家长、学生后,记者却发现时下很多人对“减负”的认识已走入误区。误区一:“减负”就是无负。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里“小帮手”现象很常见,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请班上个别小朋友帮忙做事情,幼儿都很乐意做老师的“小帮手”。那么,是不是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就不值得关注了呢?当然不是。正是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才更加引发我们去探讨它,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这一现象中,教师是怎么想的,孩子又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下面,我们通过案例进行解析,以便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一、案例描述【案例1】某大班,老师对一名幼儿说:“果果,你坐到前面来看,谁坐得好,就让他玩游戏。”被老师点到名的小女孩立刻离开座位,走到全班幼儿的面前…  相似文献   

20.
不赞成学生课前预习的老师,说到底就是害怕教学不能按照自己课前的预设进行。他们期望学生都是“零认知”,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然后引导学生钻入一个又一个预设好的“精彩圈套”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呈现热烈的教学场景。对于这种现象,作者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难道不预习,学生就对新知识什么都不知道了吗?我曾听过“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请学生随意说出一个自然数,教师就能马上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学生不屑一顾地说:“我也能这样。”但是这个学生的手举了又举,教师却视而不见。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