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庆 《江苏教育》2000,(10):27-28
苏教版小学语教材从第二册起在每个单元的练习里安排了“熟记成语”。“熟记成语”以成语歌的形式出现。每首成语歌含成语4条。每册安排成语歌8首,二至四册共安排成语歌24首,计含成语96条。  相似文献   

2.
陈翀 《辽宁教育》2006,(7):I0004-I0004
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很多类似的成语诗词和顺口溜中通俗地理解,练武的讲究“拳不离手”,唱戏的讲究“曲不离口”,读书的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总之,就是无论干什么,都要注意时时处处学习,勤于思考,只有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才有可能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3.
陈翀 《辽宁教育》2006,(10):I0002-I0002
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很多类似的成语诗词和顺口溜中通俗地理解,练武的讲究“拳不离手”,唱戏的讲究“曲不离口”,读书的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总之,就是无论干什么,都要注意时时处处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只有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才有可能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4.
张丽峰 《学语文》2024,(2):74-76
初中语文教材没有“成语之用”的专题策划,有关成语教学只散见于课后练习系统、单元写作实践、综合性学习等。为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要择取“溯源传统诗文,积累梳理成语”“指向言语形式,随文鉴赏成语”“整合重构单元,探赜成语运用”“依托写作实践,注重成语输出”等几个方面来探求成语教学的“可为之举”,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成语,自主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汉语言长期发展的精髓,许多成语都经历了千百年历史的冲刷,以言简意赅、结构严谨、内涵丰富、寓意深远著称于世,成为汉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同学们在学习成语时却存在着记忆难、理解难、应用难的问题。看到一个成语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常常会张冠李戴、错误百出,闹出不少笑话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掌握好、使用好成语呢?下面,我们将为你请出“成语博士”,介绍一种快乐记忆、理解成语的好方法——押韵成语学习法。所谓押韵成语学习法:就是以一条成语作主词条,再在同韵成语中组合另外三条成语组成一首成语诗。因押韵的诗词…  相似文献   

6.
猜成语     
甲:您看过《成语词典》吗? 乙:当然看过啦! 甲:那是我“编”的! 乙:太了不起啦!对学生们学习文化帮助太大啦! 甲:您过奖了!我不过花了一点时间,把词典里的成语摘出来,“编”成顺口溜,容易记住。乙:就这么编呀?去你的吧! 甲:我对我们祖国的语言非常热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士不兴。”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可是现在许多人的行为却与它相悖。如今,大街小巷中都流传着这么一首顺口溜: 摆个小摊,顶个县官; 开个工厂,顶个省长; 全家做生意,顶个总书记。这首顺口溜成了当今社会上:“全民经商热”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一、利用成语,进行历史典故的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在成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理解这些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对增强其文史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很有帮助。比如学习“叶公好龙”、“开天辟地”、“刻舟求剑”等成语,可使学生掌握一些古代的神话寓言。学习“望梅止渴”、“完壁归赵”、“闻鸡起舞”,“夜郎自大”等成语,又可使学生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学习“学而不厌”、“老骥伏枥”、“物换星移”等成语,还可使学生了解其原诗文,扩大阅读量。二、利用成语,进行文言实词、虚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着眼文言文阅读积累,重点介绍了文言文实词的积累记忆方法:借助成语记忆法、本义勾连法、顺口溜记忆法、例句记忆法、集中处理法,以期指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轻松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10.
日语成语包括“汉式成语”与“和式成语”两种,辞书一般归入“连语”中。汉式成语可分为从中国照搬过来的汉语成语和日本固有的汉式成语两大类型,深入研究其语源语义、造语特征、日语读法等问题,对于日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这么一首校园顺口溜:“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可以打扑克,下象棋,无学习之劳神,无作业之劳心。心里云:‘混张文凭’。”这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师们称之为“坐家一族”。他们大多不思进取,胸无大志。  相似文献   

12.
“而”字在成语中相当活跃。了解成语中“而”的作用.对于我们学习古和理解成语颇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的使用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交际中运用成语能达到简洁且具有说服力的目的。英语和汉浯成语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了解这些特征,充分利用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的相同方面进行积极启发,能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本文试图从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的比较中找到促进学习英语成语的方法。 英语成语和汉语成浯存在一些相同的方面。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的一个相同之处在于具有稳定性。英语和汉语的成语大都是约定成俗的惯用法,不可以随说话人的意愿任意组合词语。成语大都有着固定的词序,不能随意改变。例如:“东奔西跑”不可以改为“西奔东跑”,“南腔北调”不可改变为“北腔南调”或“北调南腔”。英语成语同样存在这种稳定现象。例如:“as busy as bee”不可以改为“as busy as ant”或者“as bee as bush”。“to be at liberty”不能改变为“to be at freedom”。成语的这种稳定性特征要求我们在学习英语成浯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记忆成浯,并要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1 编一串顺口溜小孩子是听着顺口溜长大的 ,他们对此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编口诀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 :回 :小口回家大口关。肯 :月亮不肯止步。夜 :一点一横长 ,左下单人旁 ,右下有个夕 ,再加一捺要拉长。学生们不仅利用这些口诀轻而易举地识记了生字 ,而且对编口诀也产生了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2 念一首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 ,对低年级孩子同样有着无穷的魅力 ,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 ,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办、为 :一个“力”字加两点 ,一个“为”字一个“办” ;“为”字两点在上下 ,…  相似文献   

15.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两点建议福州一中高原一、手不辍笔能自得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该是有诀窍的。学语文也算是在做一件事情,那么,学语文也该是有诀窍的了。学生常这么问我们。回答是:学语文如果真的有“诀窍”,那就该是:通过写作学习了。当然,这只是就有无“诀窍”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的成语,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少成语与古代书面语言关系密切,有的来自古诗文,有的来自历史事件,有的来自文献中的名句。因此,这类成语都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保留着古汉语文字、语汇和语法现象。现将部分成语中的文言词解释如下,供学习时参考:“卑躬屈膝”的“躬”,指“身体”。“接踵而至”的“踵”,指“脚后跟”。  相似文献   

17.
成语语约意丰,表意准确而生动,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每年成语题都会准时出现,可见成语被看重的程度。而成语题得分率向来不高。不少学生觉得记忆成语耗时费力而又容易遗忘,下了工夫,成效却不明显。确实,到了高三再死记硬背成语,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不求甚解地生硬记忆也难以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所以成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靠平时积累。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性结构的词组或短句。它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约定俗成的。而且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所以成语中包含有许多文言知识。笔者尝试在课本文言文学习中,穿插成语的学习和记忆,既有效积累了成语,又可利用成语作为反证,帮助理解与记忆课本文言知识,一举两得,效果很好。一、在课文内容分析中学习直接来自文本的成语 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我们的文言文教材选择的往往正是此类作品,所以许多成语就出自课文文言篇目。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了解了“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作的喻证,说的是“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一”;学习《劝学》,知道了“青出于蓝”出自“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此成语为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超越前人之义。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懂得了此成语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相似文献   

18.
“口诀、顺口溜”通俗易懂,简单易记;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兴味。根据物理课中的一些概念、定律(原理、定则)、仪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编成的“口诀、顺口溜”,穿插应用于同学们的学习之中,不仅使同学们记忆快捷省时,也使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又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获得事半功倍、高效实惠的学习效率。下面将一组物理课中的“口诀、顺口溜”推荐给读者,供同学们在学习中参考和选用。一、惯性是物体固有的特性任何物体有惯性,无论静止和运动。二、二力平衡及其条件一物一线受两力,等大反向即平衡,合力一定…  相似文献   

19.
“我和妈妈去旅行,坐上火车真高兴,穿大山,过大河,来到美丽的北京城……”看到上面这首小诗,很多同学可能会发笑——这种幼稚的顺口溜  相似文献   

20.
刘红丁  谢林勇 《教师》2010,(13):84-85
“顺口溜”以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时使用“顺口溜”辅助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今介绍数例供同行参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