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还乡梦)自序》是一篇巧用典故表情达意的佳作。学习此文要注意体会这一点。 序言一般要介绍成书的有关情况(包括写作缘由、内容、体例等)。但《还乡梦》是一本抒情诗集,其内容又是以异域怀乡和回国见闻为主,因此,这篇序言就要担负两项功能:介绍自身经历、说明创作意图,同时要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以统摄全书。所以,它既是“自序”,又是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抒情散文。下面谈谈如何理解文中一些语句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还乡梦》自序【课文题解】这精深文是美援华裔诗人刘厥庄为自己的诗集《诬乡梦》一书写的库昌。《还乡多》是一不以百四怀乡和回国见图为题往的,充满爱国渡槽的中、英文对照请8。【课文简析】在这两自民坚,作章介绍了自己是组回走上文学适用的,回忆了对自己创作影间...  相似文献   

3.
《〈还乡梦〉自序》既是一篇序言,也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散文。作者以简洁生动,含蓄隽永的语言介绍了自己的经历,追忆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同时也说明了这本诗集的创作意图。文章句句生动,字字含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语言艺术。一活用典故,精当别致文中多处活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凸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恋国,  相似文献   

4.
引典寓情荡气回肠──谈《<还乡梦>自序》艺术技巧王敬业美籍华裔诗人刘庶凝先生的《<还乡梦>自序》是一篇情文并茂、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抒情散文。精心引用典故,借以表达作者在猪定环境中特殊的复杂情感是这篇文章在语言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值得认真探讨研究。引用典...  相似文献   

5.
《〈还乡梦〉自序》一文既是自序,又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抒情散文。全文不论是交代自己的经历、行踪,还是叙写这本诗集的创作意图,都引用了中外散文、小说中心语句或者典故、成语、古诗来阐明文旨。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萧乾的《枣核》与美籍华裔诗人刘庶凝的《〈还乡梦〉自序》(分别见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五册)均是精讲课文。两文写法各具匠心,但异中存同,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一、选材异,意境同《枣核》一文以物(枣核)为线索铺展情节表现人物,《〈还乡梦〉自序》则着重介...  相似文献   

7.
《〈还乡梦〉自序》是一篇序言 ,又是一篇凝聚着滚烫的爱国热情的抒情散文。它像一首深情的歌 ,每一个音符都是海外赤子爱国深情的闪烁 ,字字句句都是久别家乡的游子的乡愁乡情。相信凡是读过《〈还乡梦〉自序》的人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都会被作者浓浓的深情所感动 ,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不禁要问 ,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 ?好的文章之所以能感染人 ,能打动人 ,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它的语言魅力。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含蓄委婉 ,成语典故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恰当 ,古诗的引用加强了抒情效果 ,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  相似文献   

8.
序文,一般写在著作的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作的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为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呐喊〉自序》(以下简称《自序》),是作者给自己的小说集写的序文。以前的课本把《自序》同《〈农村调查〉序言》、《〈物种起源〉导言》放在一起编入序文单元,以显示各自不同的写作特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因为作为序文,它毕竟有不同于一般文体的特殊性。单独排为一单元,以示对这种文体的重视,并有意识地引导青年学生去认真阅读和分析这种出现在各种书籍正文之前的序文。  相似文献   

9.
制作CAI课件,常常需要自己设计画面。在阅读教学中,精彩的画面能以其直观、形象的天然优势帮助学生突破“再现情境”的难关,进而步入“深入理解”的阅读境界。因而,画面的设计至关重要。笔者以为设计画面有“三忌”。下面以《〈还乡梦〉自序》一文《语言的欣赏》课件中一个欠妥欠佳部位作浅析。(笔者参与观摩的一堂研究课)一忌牵强附会。生拉硬扯,东拼西凑,“是那么回事”,结果弄巧成拙。《〈还乡梦〉自序》一文中有一表达作者远离祖国的苦闷和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的精彩语段:“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  相似文献   

10.
《<还乡梦>自序》是美籍华裔诗人刘庶凝为他的中、英文对照诗集《还乡梦》写的序言。文中洋溢着眷念祖国、怀念故园的殷殷赤子情,是一篇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美文。这篇序言情文并茂。在语言表达上极具韵味。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庶凝先生《〈还乡梦〉自序》是一篇自序力作。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说明了诗集的创作意图,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深挚情感,读来倍感亲切。而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无疑是读者深受感染的因素之一。全文“引用”达十余次之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例说用典     
美籍华裔诗人刘庶凝《(还乡梦)自序》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描写:"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学生初读时弄不明白:橘  相似文献   

13.
《〈呐喊〉自序》在历年来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直编排在议论文单元内。每当教到这篇文章时,根本无法按议论文的基本要点进行分析讲解。故而就《〈呐喊〉自序》的文体作一辨析。首先看文字表述。文章的文字表述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当然,并非某种文体的文章就专用一种表述方式,也就是说,议论文中也可用记叙、说明的方式。但一种文体一般是以一种表述方式为主体。世人皆知,《呐喊》是小说集,而序言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叙述创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五册《〈还乡梦〉自序》一文的注释中把何其芳的作品《画梦录》解释为“诗集”,这是不对的。何其芳以其热情奔放的诗歌享誉诗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同时他还是一位散文大师,《画梦录》就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中国现代散文120家札记》一书对《...  相似文献   

15.
《自序》是鲁迅先生于1922年12月3日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作的序言,最初发表在1923年8月21日北京《晨报·文学旬刊》上。在《自序》中,鲁迅先生通过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的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目的和经过,表达自己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五课《〈还乡梦〉·自序》第一段注释(3)(第55页第15行)[“画梦录”]和后面的“火把’”是作者运用借代手法,分别以何其芳的诗集《画梦录》和艾青的诗集《火把》的名字来概括指代一个时代的特征。与教科书配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第83页第则行)则说:帼梦录》是我国现代诗人、散文家何其芳的第一本散文集。它以浓郁的诗情、精美的文笔获得1936年度《大公报》散文文艺奖。节选自《中国现代散文120家札记》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审定出版,教科书与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17.
《〈呐喊〉自序》是一篇序言,教材编入议论文单元,而议论文和序言是交叉关系的概念。序言的内容,有阐明写作目的或对内容进行评价的,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属于议论文,如《〈农村调查〉序言》;有说明资料来源或编写体例的,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属于说明文,如高中语文教材的《说明》;有叙述写作经过或写作缘由的,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属于记叙文,如《〈指南录〉后序》。那么,《〈呐喊〉自序》属于哪一种情况呢?课文[自读提示]说:“本文既要记叙过去的某些经历,又要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演变,所以采取夹叙夹议的写法。”而  相似文献   

18.
美籍华裔诗人刘庶凝先生的《〈还乡梦〉自序》,既是一篇充满爱国激情的抒情散文,又是一曲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沉恋歌。它那优美含蓄极富文学色彩的语言,使人读后如饮甘醇,获得美的享受;尤其诗人那浸透在字里  相似文献   

19.
一般地说,序跋文从属于议论文体。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容易受到议论文教法的影响,甚至生搬硬套议论文的分析方法(找论点——讲论据——析论证)。其实,这样做是不符合序跋文本身的特点的。高中语文第四册的序跋文,共选了四篇文章:《〈农村调查〉序言》、《〈呐喊〉自序》、《〈物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真正的人才。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文道统一呢?一、抓住导入新课的有利时机新课的导入是渗透德育的极好时机。我在教学《〈还乡梦〉自序》一文时,引用作者诗集《还乡梦》中的一首《重庆赞》作导语,和学生一起分析这首诗歌,体味作者对经历了巨火的洗礼的重庆所发生的巨变的赞美之情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从而让学生明确这既是一篇自序,又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散文。二、在探求新知中渗透德育教师在讲解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