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出拳类拳操为布衣拳五类基础招法之首,也是布衣拳的入门套路。布衣拳谱提出:“出拳类有三招,前腿拳、后腿拳、侧腿拳,以拳面而击,拳形有掼、立、勾四法”。在布衣拳里有“武以出拳霸天下”之说,话中的“出拳”指的就是出拳类拳操,可见出拳类训练在布衣拳中具有重要地位。更多出拳类招法也在摆掌类、运肘类、抖身类和抬腿类拳操中不断被组合运用。出拳类拳操动作名称有:抱拳起势、跪步勾拳、坐步立拳、扑步撩拳、侧步掼拳、上步勾立、退步掼拳、回拳收势。  相似文献   

2.
第一节 截拳道与传统拳法的对比 击拳的技巧,不仅仅意味着出拳和击中目标。因为出拳准确、快速而有力仅是击拳技巧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击拳技巧还包括出拳时身体的姿势、位置、出拳与收拳的路线以及发拳的方法等。 在截拳道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拳是前手直拳。这种拳速度快,是因为它只打出最短的距离;这种拳击得准,是因为它径直地向前打去;这种拳用力最小,因而不会失去身体平衡。 前直拳是由警戒式打出的,拳的运行轨迹应在自己的鼻前成一条直线,可用鼻尖为准星(图1)。 截拳道出拳的一大优点是,既能打出前直拳,又能得到良好的防护。既能保护身体,又能在一拳击空的情况下迅速恢复成原先的姿势。相比之下,传统的拳法是  相似文献   

3.
目前本队队员训练年限都已有6—8年,都有一定对抗能力,但技战术水平相对薄弱,到全运会前感觉队员提高太慢,或停止不前;从技战术方面考虑也存在出拳单调,个别拳法不规范,在中近距离高对抗情况复杂,对手这方面能力强时,对方转换身形快、步伐移动快时,自身就打不出拳,重心丢失时出拳不协调,只能在一个站架时才能熟练对抗出拳,根据队员出现的这种情况,考虑并运用了很多训练方法,有一定的训练效果,特别是反架技术训练我认为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散打项目中出拳的力量和速度是影响散打技术击打效果的关键因素,要发展出拳力量和速度,关键在于核心素质的练习。研究通过对两组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干预实验,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测试和结果统计,研究结果:核心力量训练后(1)实验组运动员做前手摆拳动作时的髋关节屈伸角度(140.30±2.07°)比实验前更大(P<0.05),(2)实验组出拳阶段的髋部(2.863±0.107m/s)和肩部(4.137±0.132m/s)速度提升,带动拳峰部的出拳速度(11.033±1.116m/s)提升,(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出拳阶段与总时间上均有明显缩短。研究结论:(1)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散打前手摆拳击打路线,提升技术动作的稳定性;(2)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散打前手摆拳整体出拳速度;(3)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都具备缩短前手摆拳动作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程元江 《精武》2007,(7):13-13
在武术之乡菏泽地区广为传练的少林洪拳功法中,有一种刚猛硬狠的拳功——洪门硬刚拳。习练洪门硬刚拳能使双手力大无比,筋骨强健,出拳虎虎生风,用于实战搏杀凶猛霸道,威力十足。洪门硬刚拳练法简单、实用,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玄奇,现将其功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运用2块测力台和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进行同步测试,采集16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在后手摆拳全力击打固定目标过程中,双脚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及运动学相关数据.双脚快速力量参数与出拳速度进行相关分析、曲线估计,并计算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前、后脚蹬地最大力量/体重、快速力量指数/体质量与出拳速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与出拳速度呈曲线关系(P<0.01).结论:(1)拳击运动员后手摆拳击打的过程中,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均具有显著影响;(2)提高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蹬地最大力量有助于提高后手摆拳出拳速度;(3)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一定范围内,缩短蹬地的发力时间有助于提高出拳速度;(4)提高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发力速度有助于提高后手摆拳出拳速度;(5)后手摆拳下肢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的影响,同肢体快速发力对自身动作速度的影响显示出趋于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王婧  小牛 《武当》2009,(12):32-33
翻子拳原名八闪翻,以双拳密如雨而著称,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在河北、辽宁、甘肃、陕西等地有较多习练者和研究者。翻子拳强调脆快硬弹,尤以散手为根本。习练者需要反复操练,才能达到步到、手到、眼到,双手出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的境界,才能在实战运用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8.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中量级拳击比赛中,进入决赛的是一位美国选手和一位韩国选手。美国选手出拳又狠又准,攻势凌厉,共击中韩国选手86拳,其中一拳让台上裁判读到8秒。而韩国人才打中美国人32拳。比赛结束,经过5位裁判的争论,结果出来了:韩国选手获得该届奥运会拳击冠军。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迎击拳功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专家访谈法、观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中的迎击拳技术.拳击运动要求运动员运用灵活的步法快速移动,迅速地出拳反击和适时地进行迎击.主要结论:要充分认识迎击拳在拳击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反应能力和拳法技术;加强左右手摆拳迎击拳的训练;与拳击强国的交流是提高拳击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议我国拳击运动员进一步增强迎击拳和其他拳的综合运用效果.进一步提高中国拳击运动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蓬博 《精武》2003,(2):18-19
且拳 后手直拳与前手朝拳相比,优点在于,当后手直拳发力时,加速的距离较长,所以威力远远大于前手刺拳;缺点是由于后手直拳出拳距离远,容易被对手察觉,从而躲开或发起反击。右直拳是右撇子拳手的有力武器,其威力轻则可使对手因遭到打击而丧失部分战斗力,重则可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所以历来被右撇子拳手视为法宝而勤修苦练。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女子拳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测表面肌电仪记录运动员各种出拳技术过程中相关肌肉的电活动,建立运动员不同出拳技术时肌电特征模型,结果发现:在拳击的各种出拳技术动作中,主动肌的积分肌电百分比要显著高于拮抗肌,拮抗肌能够积极参与到出拳技术动作中;在后手直拳技术动作中,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的电活动最活跃,分别为15.7%和18.0%;在勾拳技术动作中,肱二头肌、三角肌前束、背阔肌电活动较强,分别为15%、14%和17.4%;在后手摆拳技术动作中,三角肌外侧束的做功百分比最高为16.7%,其次为肱二头肌13.6%、腹直肌13.7%、背阔肌14.3%.鉴于不同出拳技术动作的不同,各块肌肉工作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特征.  相似文献   

12.
拳台迪斯科     
曾为世界最佳拳手泰森的凶险一如既往,泰森——拉多克的再次交锋足以证明这一点。在这场拳台迪斯克舞中,前拳王击碎了拉多克的下颚,两次将其击倒,使其口唇流血、左眼“封喉”。3月1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海市蜃楼酒店广场,拉多克以228磅之躯迎战泰森,战至第七局时,裁判员史梯尔以拉多克无力再战为名宣布战事停止,引起拳坛的一场轩辕大波。6月29日,拉多克以上涨10磅的体重再次出现于海市蜃楼,似乎要以打败泰森来验证史梯尔的错误。拉多克的勇气通过l2局高水平的拳战得以证明,但他虽接近了目标,却没有达到目标,而且自己的下颚也成为泰森轰击的目标。裁判员兰恩以出低拳判罚泰森2分,另被罚的1分是铃响后仍出拳。拉多克也因铃响后出拳被罚1分。在第11局一次相互低击之后,身高5呎7吋的前水兵、现内华达州地方法院的法官兰恩对他俩吼道:“打哪儿呀你们,停下,都给我住手。”  相似文献   

13.
大成拳实作     
王红宇 《武当》2003,(12):32-33
很多人把实作断手视为寻常之举,更有人大谈某武术家在打斗中把对方的牙打掉了三五颗。其实,这在拳术层次中水平是相当低的,有功夫出拳接触对手体重能追出的人,被击中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偶见双方因琐事在街头发生争斗,一方以拳掌抡击对方头部,对方亦不过口鼻出血而已。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摄像解析法及试验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套路、散打运动员出拳时间进行试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武术套路、散打运动员出拳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0.251秒、0.174秒。武术套路、散打运动员出拳平均预动时间分别为0.392秒、0.476秒。测试中武术散打运动员反映时间占据优势,而武术套路运动员预动时间短,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拳到达预定位置。从发生动作反应开始到最后击中目标,武术套路运动员与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原地出拳项目测试中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进步出拳项目测试中差异具有显著性,武术散打运动员全部完成动作所用时间较短。换言之,在实战条件下,武术散打运动员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5.
蓬博 《精武》2002,(3):18-19
后手直拳与前手刺拳相比,优点在于,当后手直拳发力时.加速的距离较长,所以威力远远大于前手刺拳;缺点是由于后手直拳出拳距离远,容易被对手察觉,从而躲开或发起反击。右直拳是右撇子拳手的有力武器,其威力轻则可使对手因遭到打击而丧失部分战斗力,重则可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所以历来被右撇子拳手视为法宝而勤修苦练。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万事万物均处在矛盾和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比如拳击运动,运动员出拳时先收拳,收是为出击;人们走路时也是一支脚在前,一支脚在后。在邮言邮,笔者联想起我国的集  相似文献   

17.
王春涛  董刚 《精武》2006,(12):26-26
反背拳是很多拳种中常见的手法,如果运用得当,掌握好火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如果使用不得法,出拳反而有些僵化呆板。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对反背拳比较重视,将其发挥得既迅速准确、神出鬼没又力道刁钻,令人难以防范。其实无论在对练还是实战中,反背拳都可灵活突击,使人防不胜防。反背拳同通背门中的掸掌手法几乎一样,都是手法中的奇手(武术中有正手为练、奇手为用之说),而掌握好这种奇手的应变火候是胜人的诀窍。反背拳如果是抡臂打出,用拳背砸击对方的上三路,且手心向上,力道难免呆板,抽招换势会受到  相似文献   

18.
马杰 《武当》2010,(8):23-25
第十式 左崩拳 左脚向前迈一大步,右脚随着跟进,右脚大趾里端与左脚踵紧靠,两腿弯曲,身体极力下蹲,两膝盖相抵的同时,左拳从脐部往上,顺右臂上端直向前方崩出。出拳时要使小指处与右拳虎口处相摩擦,左拳眼虎口朝上。左肘至左拳小臂一节要平直,左肩至左肘呈斜坡状时,右拳从左臂下端向怀中撕捋,捋至脐部右边停住,  相似文献   

19.
佛山咏春拳作为南派传统武术的著名拳种之一,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动、短桥窄马、擅发寸劲等特点。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及木人桩,对抗训练为藕手。  相似文献   

20.
拳学对力量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拳学是一项激烈对抗的运动,其技术动作没有力量做保证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中国武术界有“一力降十会”的说法。在拳学中把未经过拳学训练的力量叫本力。而拳学中通常所说的力,是指经过独特的功夫训练所培养出来的协调的、整体的力量,也叫功力,而不是笨拙的蛮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