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一个习惯于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是一件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的事情。而更让人难过的是,离开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还有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压力是任何大人都体会不到的。孩子就像一个小动物,没有任何决定权地被大人安排到另外一个环境,而这其中的冷暖又有几人知晓?在父母的眼中,孩子被安排到亲属家里,每月都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给孩子适宜的爱",适宜的爱是理性地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是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是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如今孩子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适当的吗?这不仅是值得孩子父母反思的问题,而且引起很多幼教工作者的关注。过多保护就是一种不适宜的爱,但是,一些家长和教师很少思考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在处处限制的环境中,孩子将失去什么。有人感叹:"成人过度的关注和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女孩儿给我们的来信。她从小是被人收养长大的。从信中字里行间的倾诉与求助,我们都可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压抑、痛苦。像微微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多,她为我们带来的思考不仅仅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的问题,而是当我们为人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养育成人,悉心地提供给他们良好的吃、穿、住、行之外,还应带给孩子什么?我们的言传身教是怎样影响着孩子的心灵与成长?这是一个挣扎于孤独与恐惧中的孩子内心的呐喊,也许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中的这些……  相似文献   

4.
儿童对父母的影响主要是指在孩子出生以后对作为父母的成人所造成的影响,成人由于第一次作父母而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的变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成人心理认知的改变.儿童出生以后给家庭和父母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仅是家庭结构的改变和家长态度情绪的变化,从长远看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结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做父母,是需要有智慧的。这种智慧,不仅仅是指父母们的聪明程度,更是指他们应具备的正确的现代教子观念、艺术而科学的教子方法。有这样两个家教“个案”。 父母A:“我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 棒棒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出身于一个教育之家:爷爷有三十多年教龄,当过校长,妈妈现任中学校长,爸爸是中学老师。可是从棒棒入园的第一天起,他就成了老师最“头疼”的孩子:喜欢打人,喜欢喝生水、喜欢拿火柴“放火”,不听老师的话,也极少坐在教室里上课,棒棒唯一  相似文献   

6.
普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材,然而,真正如愿以偿的人并不太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抱怨常常集中于“现在的孩子缺少责任感、缺乏自觉性”这一普遍性的问题上。给予孩子全部的爱却很少得到爱的回报;对孩子尽了全部责任却没能使孩子学会负责;为孩子做了能做的一切,不仅没有得到感激,反而是使孩子因习以为常而失去了自己动手的自觉性。家长们的困惑是不难理解的。但以笔者之见,这一问题恰恰表明长期以来我们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缺陷——忽视培养孩子的自律人格。  相似文献   

7.
爱与被爱     
我们在幼儿园、中小学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只要求父母关心、爱护、理解自己,而不想也不会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父母。这是个令父母伤心、让社会担忧的问题。 把一个孩子抚育成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母亲要把自身之物给予正在体内成长的胚胎,之后是营养、乳汁、体温、关怀……对于孩子来说,母亲就是温暖,就是食物,就是安全和愉悦。孩子的弱小无助和母亲全身心的照顾和保护,使孩子感受到的几乎全是“我被爱”、“我被照顾”。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许多父母和孩子都  相似文献   

8.
在孩子交朋友和提高社交能力方面,成人该如何指导呢? 父母、教师等有关人员都应该为孩子在基本交友技能方面作一些指导。以下是成人应做的事项: ●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而安全的交友环境:  相似文献   

9.
家教三谈     
第一,对孩子的理解应先于教诲和批评。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听父母的管教,顶撞父母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一些大孩子离家出走。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长期对孩子的内心感受缺乏理解,经常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和训斥的口吻对孩子说教、批评。孩子和成人一样,发生问题时,首先需要的是理解和同情。缺乏理解的说教和批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孩子两三岁时 ,会出现走路不要父母挽扶 ,吃饭不要父母喂 ,许多事情都想亲手去做一做。但是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这种良好的愿望往往被成人所拒绝 ,常常听成人这样对孩子说 :“这个脏 ,别动 !那个湿 ,别摸 !来 !我来帮你穿衣服 ,我来帮你穿裤子 !”等等 ,却不知这样束缚了孩子的手和脚 ,扼杀了孩子动手的积极性 ,压抑了孩子应有的能力发展 ,失去了最初的必要的自我服务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这样长久下去 ,势必使孩子养成一种依赖习惯 ,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个习惯于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是一件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的事情。而更让人难过的是,离开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还有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压力是任何大人都体会不到的。  相似文献   

12.
肖瑞 《教育导刊》2007,(3):63-63
瑞典父母不替孩子做主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储朝晖 《教育文汇》2013,(12):19-19
对于青少年的性防范、性道德教育,在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还十分薄弱。最近,接连发生的几起未成年人性侵案,能否推动我们建章立制,好好补上这一课呢?这些孩子大多数和父母住在一起,受着父母家人关爱,既非孤儿,也不是留守孩子。然而,她们长期遭受性侵后大多却选择了沉默。有一起十分严重的性侵案,居然是一个临时回乡休假的阿姨意外发现和“管闲事”,才得以揭露。  相似文献   

14.
尹芳 《教育导刊》2006,(9):56-58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情感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儿童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处于人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人尤其是父母,是影响儿童生活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不仅仅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者,而且还是儿童直接接触与交往的最早的对象.在这种接触与交往的过程中,便发生了最早的亲子游戏,如母亲对着婴儿说话、微笑,婴儿相应地做出高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父母是一个人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群体。要想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必须要先成人,只有成人才会成才。成人要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家长要从家庭的环境开始,从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培养孩子成人,让家庭成为孩子成人的殿堂。  相似文献   

16.
一、构建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一个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小分子。只有家庭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成为可能。一些家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急功近利”,容不下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缺少兼容性,行为简单粗暴,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采取“封建家长制的管教方”失去个性、失去创造力、失去想象力,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在许多中国父母的眼中,那种精力旺盛、好动、好奇的孩子被划在“顽皮”之列,对他们更是要严加管教。例如:有一“顽皮”小孩常被父母打,到幼儿园后因一琐事打小班的学生,问他为何这样,他居…  相似文献   

17.
农民外出打工,不仅仅是为了脱贫致富,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孩子积攒学费,给他们好的教育,从而使孩子能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由于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和交通安全保障等诸多问题,孩子往往被放在农村老家由他人代为照顾,这就形成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甚至极端地站在不好的角度上讲,还可以成为“仇人”。家长可以为孩子的快乐而快乐,可以为孩子的痛苦而痛苦。孩子的人生可能因家长而堕落,也可能因家长而升华。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上曾经热烈讨论过这样一件事: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和自己的朋友在咖啡厅相聚。彼时正是安逸的下午茶时光,咖啡厅里还有其他几桌客人在闲谈。这种成人社交的环境显然不适合好动的孩子,孩子开始不甘寂寞地发出声响,继而在大厅里的餐桌间跑来跑去,肆意喧哗。其他客人纷纷  相似文献   

20.
父母创造了孩子,孩子的优异表现成了他们生命的意义。一旦这种优异表现不在了,父母就失去了意义感。这是隐藏在环境、体制、养育孩子的各种压力背后的更深的焦虑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