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20中西方文艺理论的交流中,时空的转换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碰撞和共鸣。苏联杰出的语文学家、哲学家、美学家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指涉的虽然是欧洲文化的脉络,但他的理论思路对于当代中国的转型文化同样有着深刻意义。狂欢节转化为文学语言,即巴赫金概念中的狂欢化(carnivalization)。“戏拟”作为狂欢化的一种主要话语策略,在小说写作中的风格体现为我们探究文化转型期小说的复杂面貌和创作主体的深层心理提供了一个参考借鉴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于20世纪初期提出狂欢化理论,其打破等级、挑战权威的精神和思想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和研究.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作品受到巴赫金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小说《金陵十三钗》通过狂欢式人物形象、狂欢式场景、其狂欢式语言,表达作者向往平等对话、自由交往的狂欢式世界感受.  相似文献   

3.
拼贴与仿作--《尤利西斯》中的戏拟技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拼贴与仿作是《尤利西斯》中两种重要的戏拟技法。其中的拼贴分为动态拼贴和静态拼贴。动态拼贴主要记述了三个反英雄人物的意识流,它们在内容与体上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形成三幅动态的画面拼贴在一起。静态拼贴则将不同的叙述片段用标题的形式并置在一起,以体与内容的异质性表现共同的主题。本仿作了历代豪的体和其他艺术形式,揭示了反英雄主题和现代精神危机。借助拼贴与仿作,小说在体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瓦尔普吉斯之夜”为出发点,探讨了歌德对“狂欢节”这一古老民间活动的辩证思考,梳理出《浮士德》中“狂欢节”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展现了《浮士德》中的狂欢世界。  相似文献   

5.
《柳荫记》《上天台》《三世缘》《解石钟》《孟丽君》等几部记述"女扮男装"故事的黄梅戏,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建构话语角色,塑造了一批敢于走出闺阁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女扮男装"者最终恢复了女儿身,回归家庭,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性别文化意识。"女扮男装"故事的大团圆结局,符合平民百姓的审美趣味,反映出黄梅戏的民间性和平民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解构莫言民间的诸多文化形态来验证莫言充分张扬民间生命精神的事实,并以“狂欢化”现象为客观载体,看其在社会文化空间中营造个人化的话语空间,在“碎片的世界”中发出独立存在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手机短信广为流行。弗科尼尔的合成空间理论作为当代认知语言学的新成果,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动态的认知活动。以合成空间为理论框架,从认知角度对仿拟手机短信进行概念整合研究,能够很好地描述仿拟手机短信的意义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用他的一生来构建对话的最佳状态,从"对话理论"到"复调理论"再到"狂欢化"理论,他呼吁大众能产生一种改变世界的推动力,即站在平民大众立场上反抗霸权独语的文化策略,理论归宿都是建立平民大众的理想世界.狂欢化是对大众最具操作性的呼吁.中国的互联网广场是随着网络和终端机的出现而演绎狂欢的无形的广场,它与巴赫金所追求的平等对话精神、交替与变更精神、摧毁一切与变更一切精神、坚守死亡与新生精神形式上虽然相似,但实质上却差之千里.中国互联网广场上的狂欢者个体呈现出"约拿"化、普遍化、虚拟化、边缘化、原子化,与之相随的是狂欢效果的扁平化、无目的化,而实际意义上是被操纵,真正的反抗和沟通并不存在,不能产生一种改变世界的推动力.互联网广场看似实现了自由狂欢的"乌托邦",实则狂欢者已被牢牢控制,狂欢者的生活虚拟化和无力化.狂欢者在操控者手里不断被催眠,最终自愿认同操控者的价值观,真正成为控制的对象.从巴赫金的终极追求来看,中国式的狂欢是一种虚假的狂欢.  相似文献   

9.
李渔耙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提名为《无声戏》,可以看出他的戏曲创作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他有卓富的戏曲理论和实践,他把创作戏曲的经验运用于小说的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当世耳目。为我一新”。形成了独特的李渔式风格。但是。这种程序化的创作思想和手法。也给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影走过了启蒙叙事、底层叙事、主流叙事、狂欢叙事的历程,并在新世纪形成了主流叙事与伦理叙事、底层叙事、狂欢叙事相结合的局面。它标志着艺术多元化、自由创造时代的到来。狂欢叙事的成熟和强势登场是文化娱乐化、商业化、欲望化的表征,它是现代性理性文化统治地位终结的结果,也是人的感性解放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巴赫金将对话的思想贯穿于其学术生涯的始终。他主张交锋双方必须同时具备差异性和基础性赞同两个条件对话才能顺利进行。通过对作者与主人公、官方世界与狂欢世界两组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巴赫金朝着实现“绝对性对话”的理想一步步迈进。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初蒙太梭利幼儿教育方法与理论创立以来,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工作者们对此就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一般而言,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往往会从理论的高度批评蒙氏教学法理论基础薄弱,而实践工作者则高度赞扬该教学法是有效的教学工具,能收到极好的效果。这种反差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落后的理论培养出认知发展超前的儿童!理论工作者不屑的方法却为实践工作者所认同和接受。笔者经过对蒙氏“吸收性心智”(absorbentmind)假说、蒙氏教具在儿童知识表征中的作用以及蒙太梭利提倡的从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法与现代认知心理学有关理论进行联…  相似文献   

13.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玻璃山》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品。巴塞尔姆的创作原则是“戏仿”及“语言拼贴”,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正是这种极端的表现手法拉开了其作品与“读者熟悉的先在审美经验”之间的距离。使其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在小说《更多的人死于伤心》中,索尔·贝娄抓住并模仿了盛行美国社会之中的犬儒主义者话语模式的显著特点,运用戏仿的手法极力夸大了犬儒主义者的彻底无情和无所不在,使小说中的犬儒主义者如同小说开始时提到的漫画中的人物那样荒唐可笑,不可理喻,从而达到对它进行批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所"是一个复杂的词,至今学者们对其看法仍不统一。王力先生认为"所"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而在现汉中,"所"则被界定为一个助词。从古至今"所"字的用法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或沿袭或改变。本文试图探究现代汉语助词"所"的用法,并通过古今对比分析出其用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不用说"是"X说"类插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本文将从"不用说"的用法及其在句中的位置,"不用说"的语义关联功能、篇章连接功能和传信功能,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就"不用说"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仿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而文学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修辞来实现的。在文学翻译中能有意识的传达模糊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用说"可以作为连词连接两个句子。本文从两个个方面对"不用说"进行考察,一是"不用说"在句中的位置,有三种:句中、句首和句末;二是"不用说"的语篇功能分析,主要有一般与特殊,递进和相容三种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学术思想中的核心,巴赫金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具有对话性。“他者”是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词汇,“他者”与“自我”相对,“他者”与“自我”的对话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存在,他们两者在对话关系中是平等的。因此,翻译批评标准应兼顾自我和他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发扬巴赫金对话理论中平等与和谐的人文精神,在翻译批评标准中树立牢固的“他者”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屠格涅夫的创作中,有两组人物形象:爱情故事中的"茨冈女人"与社会运动中的"激进分子",在内在精神上,他们都蕴藏着某种"激情"与"狂热"。屠格涅夫对这类"激情"人物的态度是"既怕又迷";而这种双重态度,又折射出屠格涅夫爱情观与政治观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