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京城广播媒体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此次报道的成功揭示了广播是突发事件报道中最实用的应急媒体,政府和广播媒体应当建立良好的应急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人文关怀就是要在报道中维护人的尊严与权利、保障人身自由,体现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宏观上媒体要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受众对媒体的角色期待,微观上则要在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中,国内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充分体现了媒体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在总结政府、媒体和公众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呈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人才培养、强化深度报道、注重区域报道、兼顾平衡报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一定突破和创新,大众传媒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空间不断增大.同时,形成一套应对突发事件报道的科学机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近年来经过"2008年年初南方暴风雪""玉树地震紧急救援""日本大地震"等众多突发事件报道的实践,在构建广播媒体突发事件反应机制方面,做出了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发生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信息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迅速应对,与媒体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这是政府信息管理制胜的法宝。本文通过对玉树地震中政府信息管理中的媒体管理(与媒体传播)的深入考察,探讨政府和媒体的站性互动,同时在与汶川地震报道的对比中,分析玉树地震报道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6.
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在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作为极具震撼力和极高关注度的报道领域,我国主流媒体对此次突发事件的报道无论从报道的策略、手段、方法,还是从参与报道的媒体种类、数量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沈可可 《青年记者》2008,(12):34-35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猝然降临,国人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0级地震面前,成都媒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准确地报道地震信息,打破了以往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作为地震灾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成都商报》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品格、公信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猝然降临,国人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0级地震面前,成都媒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准确地报道地震信息,打破了以往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作为地震灾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成都商报>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品格、公信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刘秀萍 《新闻世界》2008,(11):89-90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信息传播平民化浪潮。作为非大众媒体的自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探讨了自媒体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它与大众媒体的不同,提供了另一个看地震信息传播的角度,也将给大众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禽流感、火灾、空难、矿难、地震等突发事件报道时常见诸媒体。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受众新闻欲的增强,受众已不满足于表层了解突发事件。深度报道突发事件新闻因而成为众多媒体的主攻方向。深度挖掘,是指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突发事件新闻,可尝试从以下三条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伊春特大空难……接二连三的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灾难和伤痛的同时,又一度考验着媒体的应急能力。毫无疑问,能否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报道今天已经成为各媒体自身综合实力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王薇 《东南传播》2013,(7):120-122
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如其来和不可预知,极易引发公众的信息饥渴,因此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往往成为媒体纷争的战场,一方面可以先声夺人,迅速扩大媒体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并展示媒体的综合实力。然而,在资讯渠道五花八门、传播网络四通八达的新媒体时代,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崛起,个人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社交网络、手机等自媒体,迅速进行信息传递。从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开始,新媒体传播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就逐步产生着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原先曾经拥有直播利器的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也呈现优势不复存在的尴尬局面。以"5.20"福州五一路楼房倒塌的报道为例,通过对不同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的分析,思考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突发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13.
许光莹  金星 《新闻世界》2010,(6):146-147,149
突发事件以其"突发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快速、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竞争力之一,也是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杀手锏"。改革开放以后,政策层面上虽逐渐放宽,但突发性报道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近两年突发事件频发,雪灾、地震、矿难、食品卫生安全等等,不禁让人们重新审视突发事件报道的监视环境、舆论引导、守望社会的职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伊春特大空难……接二连三的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灾难和伤痛的同时,又一度考验着媒体的应急能力.毫无疑问,能否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报道今天已经成为各媒体自身综合实力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因其不可预知的突然性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因此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近年来,风凰卫视通过美闰“9&#183;11”事件报道在华语媒体中迅速崛起,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通过伊拉克战争报道得到普遍认可,中央电台中闰之声通过汶川特大地震报道获得广泛赞誉等等,都成为“突发事件报道成就媒体”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举世震惊、举国伤恸。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以几乎完全天候的优势迅速占领了新闻的第一现场,不断发出并联合形成报道这一突发事件的主流声音。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更是以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形式,创新了电视媒体在集中报道突发事件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7.
梁坤 《青年记者》2014,(2):41-42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的媒体报道呈现出了反应速度快、报道时间长、信息公开透明的特征,成为各界评价媒体理念进步的重要标志。时隔5年,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伴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报道又有了新变化。两次地震报道的概况1.反应速度迅速准确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发挥快捷反应能力,是对媒体综合实力的考验。①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类公共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对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媒体的应急报道都提出了挑战。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国内广播媒体发挥了广播"应急第一媒体"的功能。本文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08年以来的报道,从提升记者现场报道能力、强化编辑提炼编辑功力、多内容多层次立体化报道及阶段性报道点面结合等几个方面对优化广播报道文本进行了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突发事件是指发生突然,与社会公众密切关联,极有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其他威胁公共与社会安全的事件。2022年以来,东航航空器事故、重庆山火、泸定地震等突发事件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主流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长期以来,报道的时效性、事件的完整性和报道的深刻性是新闻界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应对突发事件媒体应该采用什么视角报道?本文以"5·12"地震报道中山东有线电视中心的《生活帮》栏目为例,从帮扶视角,探讨新闻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和媒体职责上的新特色,探讨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媒体报道的态度立场和如何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