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五册《孔乙己》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多重复句: ①掌柜是一副凶脸孔,②主顾也没有好声气,③教人活泼不得;④只有孔乙己到店,⑤才可以笑几声,⑥所以至今还记得。这是一个过渡句,也是一个关键句,小说由此引出主人公孔乙己来。(孔乙己一出场就引人注  相似文献   

2.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名作,也是中学语文的一篇传统教材。近几年来,报刊上发表了不少研究这篇作品的文章,其小许多见解使人一新耳目,但也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本文仅就两个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读者。第一、如何分析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关系?有一种意见认为,孔乙己和丁举人同属地主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是饱狗与饿狗之争。笔者对这一分析是不敢苟同的。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判定一个人是剥削者还是被剥削者,主要看他的经济地位。如果是知识分子,则要看他附在哪一个阶级的“皮上”。孔乙己的境  相似文献   

3.
上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参》对鲁迅《祝福》中这个复句所作的层次分析。其分析有不妥之处,对此安徽的李敦凯老师(在1994年1期《语文知识》上)和内蒙的李金老师(在1995年12期《语文教学通讯》上)先后进行了评判。我认为他们的评判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对复句的分析牵涉到对“并列”“承接”这两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三册《祝福》课后,有一道分析多重复句的练习题,其中有两个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参”上是这样分析的: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孔乙己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的言行已清晰地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这篇小说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身心的摧残,也  相似文献   

6.
易文杰 《中文自修》2012,(11):36-37
广州的春天就是这样,一朝春光明媚,一朝春寒料峭,一朝春风得意,一朝风言风语——我是说,疯言疯语的孔乙己迈进了课室。初三(1)班的同学都抬起了头,原本铺天盖地的喧闹声变成一片潮乎乎的死寂,连勤于扫地的"活雷锋"都放下了扫把,像个被揭穿的特务般直愣愣地盯着孔老师——孔老师迈进课室的这一步,不仅仅是他的一小步,而且是改变人类的一大步!你知道,课室的地板也是坑坑洼洼  相似文献   

7.
小说的中心是刻画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性格、命运来反映社会、反映生活。《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要从两个方面讲解、分析孔乙己,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老课文,我已教过很多遍,一般都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的。又到了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琢磨着能不能换个方法来教它。猛然想起现在电视上经  相似文献   

9.
李甜甜 《海外英语》2014,(14):133-134
勒菲弗尔提出的翻译改写理论强调了意识形态、诗学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鲁迅的小说名篇《孔乙己》的杨宪益译本与威廉·莱尔译本,并进行典型实例分析,说明了两位译者的不同版本是受译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意识形态、诗学观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仅用了2600个字就塑造了一个传世形象:孔乙己。在教学这篇小说时,我认为本文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中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是鲁迅先生的得意之作。这篇小说意在达到“揭出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的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之目的。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揭示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中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是鲁迅先生的得意之作。这篇小说意在达到“揭出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的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之目的。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揭示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这一主题首先主要是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这一经典形象揭示出来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忽视贯穿全文的“笑”声。小说中写了很多“笑”。正确了解“笑”的意义和目的,对于加…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四册《书博鸡者事》课后练习第五题有五个复句,编者要求指出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把其中的关联词语找出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委托五省区编写的《教学参考资料》对“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拨眦,目光如炬……”一句的答案为:  相似文献   

14.
一、<孔乙己告状>是阅读课例吗? 本刊2003年第12期刊发的课例<孔乙己告状>,我认为不是创造性阅读课例,而是一堂读写结合的写作课例.由于陈老师自己对这个课例的实质把握不准,以致蒋红森老师认为这堂课的"创造"缺乏文本依据,偏离原作,是一堂比较"离谱"的创造性阅读课.  相似文献   

15.
也许因为我是一个平凡的读书人的缘故,我对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已》有着一份比其他作品都更为特殊的感情。我知道对《孔乙己》的评析文章已有许多,我对此也读过一些,但总感到未能写出我读《孔乙己》时的复杂感受。我也曾多次试图写一写自己阅读《孔乙己》的感受,但每每一试图落笔,就苦于不知从何说起,而且觉得怎么写也写不出、写不清楚我的感受,由此,我算是真真体会到什么是“言不尽意”了。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篇幅不长,全文不过两千多字,却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忘却.孔乙已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至死不悟的旧知识分子的典型,是个诚恳善良但却热衷科举、自视清高、麻木不仁、自欺欺人的可怜可笑可悲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孔乙己这样的人物跟我们隔着一个时代,然而我们读了这篇小说,对他却是那样的熟悉、了解.  相似文献   

17.
关于总分复句内部的结构层次,语法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总分复句只有一个层次,是一重复句;二是认为总分复句有两个层次,是多重复句;但两者都缺乏深入的讨论。我们通过对总分复句的比较深入的考查,认为它不是一重复句,而是多重复句。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总分复句内部的结构层次,语法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总分复句只有一个层次,是一重复句;二是认为总分复句有两个层次,是多重复句;但两者都缺乏深入的讨论。我们通过对总分复句的比较深入的考查,认为它不是一重复句,而是多重复句。  相似文献   

20.
这两个句子都是复句江苏东台市梁垛中学张文荣《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10期上发表了陈训和、王明王光两位老师的文章《一个句子主干的确认》。该文论述了单句和复句的区分标准,很有见地。但笔者以为,文章中对两个例句的分析是欠妥的。(1)①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