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新旧战略格局的转换和人类向海洋世纪的迈进,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看,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中国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海洋,新时期海洋斗争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将显得更为突出,正所谓“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相似文献   

2.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全世界各国发展强大的首要战略问题。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谁掌握了石油谁就主宰了世界!谁就能控制对手!对20世纪的人类来说,石油促使了资本主义与现代工业的真正发达;石油造成了世界强权与地缘政治的错综纠结;石油,也把人类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安雷 《世界发明》1995,(2):24-25
有人曾经指出:谁能控制“人类的大脑”,谁将是未来世界舞台上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空间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谁能控制空间,就意味着谁能控制地球”。自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世界上的军事超级大国就率先认识到了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巨大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美国所导演的多次地区战争中,美国的各种军用卫星就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侦  相似文献   

5.
祸起萧墙:“网络资本主义”初现端倪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将对国家的存在方式和运作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国家会超越单纯的地域性范围演变成为世界性、区域性、地方性社会组织和各种超地域性的虚拟社会组织的有机综合体。未来社会谁掌握了信息就意味着谁掌握了权力和财富,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世界。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一语破的:未来时代,哪个国家能在信息革命中领先,哪个国家就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先“经济侵略”后“信息侵略”  相似文献   

6.
“一粒种子就能改变一个世界”。“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控制了世界”。正当各地纷纷选育种子、“种子大战”硝烟正浓的时候,科学家又把研究的目光瞄准了“人工种子”,并展示了诱人的前景。“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超级种子,是指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或其类似物,经过有机化合物的包埋而形成的一种类似于天然植物种子结构的颗粒体。它由三部分组成,即体细胞胚(或其  相似文献   

7.
曲哲 《华夏星火》2010,(1):73-75
“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都垄断性地控制在ABCD四大粮商中。A是ADM,B是Bunge(邦吉),C是Cargill(嘉吉),D则是Louis Dreyfus(路易·达孚)。”曾经在世界银行工作过的拉吉·帕特尔在《粮食战争》里这样写到。著名经济学家郎成平在博文《中国粮油:还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谁收购了我们的粮仓》重申拉吉·帕特尔的观点,剑指国际“四大粮商”操控中国大豆市场。  相似文献   

8.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各种材料结下了不解之缘。材料是人类社会文明大厦的基石,制造技术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里程碑。材料的发展,又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材料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直接进入生产过程,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质量。浩瀚的材料世界里,“金属王国”长期称霸,但是近年来,以塑料为代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王国”和以新型陶瓷为代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王国”迅速崛起,向“金属王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致在材料世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拥有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粮食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黑龙江作为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生产粮食大省,如何在当今世界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并提高粮食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保证中国粮食生产安全,黑龙江省必须客观、综合分析自身情况。  相似文献   

10.
何青  翟绘景  龚子柱 《现代情报》2007,27(10):32-34
循环经济的产生推动了理论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而新循环经济是对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结,从经济实践中解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指导。新循环经济理论的探作原则是5R原则.即再思考原则、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再修复原则。  相似文献   

11.
原子与时间     
很难设想出比时间更简单同时又更复杂的概念。芬兰有句老话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时间更奇妙、更复杂,更难克服的东西”。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纪内说,时间是我们周围自然界内一切未知数中的最未知者,因为谁也不知道时间是什么,谁也不会控制时间。人类刚有文化下久,就有了时间的开始和世界的末日的思想,他们想过:自然界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地球、行星和其他星体的年龄多大,太阳在天空  相似文献   

12.
<正> 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做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两件大事。谁在两个转变上认识早、抓得准、行动快,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否则,就会失去机遇,就会落后。 一、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从人类发展史上来看,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高峰和生产力发展的高峰均有五次,都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第一次高峰发生在我国。由于我国以农业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使我国秦汉时代就进入农业经济发达的社会,成为封建大帝  相似文献   

13.
粮食供需中长期综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晋 《预测》1994,13(5):20-23
粮食供需中长期综合预测朱晋(杭州商学院310035)我国是产粮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进口粮食较多的国家之一。1983年以前,我国粮食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1983年以后,主要是产量“多多少少”的波动,而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从1984年开始,连续几年出现...  相似文献   

14.
《科技广场》2003,(2):8-8
相对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此次评出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则更多关注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和一些举世瞩目的大工程。从评选结果来看,中国科技目前基本属于“追赶型”,在追赶世界科技前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跨越。此次评选结果有两项关系农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目前世界上以水稻为粮食的人口占45%,全球水稻产量占粮食总量的50%以上。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研究领先世界,为最终揭开水稻遗传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培育成功的含油量高达52.82%的“超…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2007,(4):8-9
汽车将会与人类争粮食?最近,这样一个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说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为减轻环境、能源压力,很多国家都在研制以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代替汽油.给汽车提供动力。而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受生物燃料工业的需求以及干旱的影响,全球谷类的价格.特别是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已升到了最近十年来的最高点。我国日前已经限制使用玉米等可食用谷物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鼓励生物燃料产业“坚持非粮为主”.保证生物燃料的发展既不能影响人们的粮食消费。也不能同粮食争夺耕地。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所熟悉的氨,因其具有特征性的臭味而被认为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分子。然而,由于氨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历史性贡献以及在其他方面的广泛用途,所以即便臭点儿也具有历久不衰的生命力。如今,人类走到了一个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零碳的臭氨能否成为未来的“能源明星”?  相似文献   

17.
粮食是世界上储藏量最大的食品,粮食上带有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一旦条件合适,粮食中的微生物就会活动,严重影响人类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迎接世纪之交的年代,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面临着紧迫而严峻的挑战。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拥有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起飞都充分说明了科技和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此,世界各国都纷纷采取措施,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并不惜花费重金,想方设法,吸引别国人才。美国实行的所谓中国学生保护法,实质上就是掠夺我国的人才。无数事实充分说明,世界性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对此,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相似文献   

19.
制定国家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战略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弭力 《学会》2004,(2):41-41
江泽民主席曾深刻指出:“研究解决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问题,必须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考虑,从应付世界上的突发事件考虑,从为子孙后代考虑,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矿产资源是现代经济特别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从总量上看,我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大国、矿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相对于我国人口多、发展快、矿产品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享受着现代城市文明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城市化迅速发展所带来的难题和困难,尤其是“城市病”。本文在简要介绍世界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和形成的原因之后,对造成我国“城市病”的原因之一——人口膨胀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就解决人口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入的有序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