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企业组织中的冲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突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个人或群体中的两方或多方彼此感觉对立的情况。冲突表现为满足个人或群体的需要过程中遇到阻力或障碍,而使组织成员之间的观点、需求、欲望、利益与要求的差距或不兼容而引起的一种情感上的争斗过程。普通成员可能卷入冲突,管理者也可能卷入冲突。  相似文献   

2.
从《发明与革新》杂志1998年7期中看到《浅议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一文,其中提到:“创造学界普遍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类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能直接导致创造。”更有人提出:“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彼此是不相容的矛盾或对立关系。”作者庄先生本人...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科学与修辞二元区分观,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学与修辞学的三大合流路径(包括修辞学的认知转向、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兴起、科学哲学的语用学转向),科学与修辞之间经历了一次从二元对立到彼此融合的过程,但这融合过程并非完善,一系列方法论难题,特别是关于二者相互关联的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借用马尔切洛.佩拉的"科学的辩证法"观念,尝试性地提出了"科学的辩证模型",通过建构以"理由"为中心、以"争论场"为基础的新模型,以期对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并破解科学与修辞具体关联机制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4.
贝尔纳与默顿被同时尊称为科学社会学的奠基者,他们开创了科学社会研究的两种进路。通过对他们的比较研究发现,贝尔纳开创广义的科学社会研究传统,宏观多维透视科学与社会,涉及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关乎与科学相联系的其他领域,贝尔纳眼中的科学是具有时间整体感和空间整体感的动态发展过程。默顿则引领微观的科学体制社会学发展潮流,利用结构功能分析法聚焦科学体制,对科学的社会研究侧重于科学家共同体内部规范的相对静态的描述。可以说,贝尔纳与默顿科学的社会研究进路彼此对立而又互补,从而形成关于科学与社会的完整图景。  相似文献   

5.
将哲学冠以科学或实践之名也许是不合适的,哲学的概念具有最大和最普遍意义,一切哲学的结论只是逻辑的或思维的结论,因而一切哲学都只具有信仰主义的意义;哲学间的对立只是理论或信仰范围内不同观点或不同观念之间的斗争,哲学间的批判也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都是对概念的争论,在科学与实践上都不可能有最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互补是两个对立或有差异的事物,或者一个整体事物的两个对立或有差异的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补充不足的现象。互补现象非常普遍,凡是有对立或差异,就有互补。例如反映形状互补的凹凸互补、反映材料性质互补的复合互补、虚实互补等属于对立互补;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在人文主义语言观指导下的新的语言学规范学科。它诞生于对中国现代语言学近百年学术规范的全面和总体的反思之中。它和中国现代语言学在学术规范上构成一个对立的两面,就象中国现代语言学与传统小学在学术规范上构成对立一样。两次对立都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文化震宕之中,它反映出中国语言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艰难、曲折的经历,反映出中国语言学由近代理想主义回到人的本位的螺旋型上升趋势。在这个意义上,中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李洪志编造的“法轮大法”,宣扬唯心主义,有神论,否定一切科学真理,是同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根本对立的,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根本对立的,是同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根本对立的。因此,同李洪志及其  相似文献   

9.
创造学界普遍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类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能直接导致创造。更有人甚至根据培根1605年所讲的“人类主要依靠机遇或其他,而不是逻辑创造了艺术和科学”及其他科学家、发明家等有关类似的论述而提出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彼此是不相容的矛盾或对立关系。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已成为在普及创造学,尤其是在高层次知识领域内普及创造学时所遇到的一个难以回答而又必须回答的问题。作者在中国矿业大学创建创造工程专业时,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创造性思维课程进行了多年的专门研究,在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谢鸿昆 《科学学研究》2006,24(3):360-363
对当今社会深有影响的科学、宗教、邪教存在着明显不同:科学是为人、求实、理性的,完全与之相对立的邪教是为神、逐虚、盲信的,宗教就其本性看则基本上介于科学和邪教之间。  相似文献   

11.
曾庆红 《科教文汇》2005,(2):i002-i002
“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决不能同讲学历、讲职称、讲资历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学历、职称、资历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和能力,不惟不是不讲,更不是不要学历、不要职称、不要资历。如果真是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要了,那岂不是又退回到“读书无用论”、“知识无用论”上去了吗?  相似文献   

12.
王枚  陆信礼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196-196,200
城市灾害的频发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对立的结果,人与城市灾害既对立又统一。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城市从根本上防治城市灾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迷信     
科学和迷信是人类思想认识上两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科学代表的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合理的逻辑思维,是主观逼近客观符合客观,是渐进的,是实事求是的。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近代科学的引进者、启蒙者之一的丁  相似文献   

14.
人类实在是个难以琢磨、充满矛盾之处的物种:我们互相照顾、互相爱恋并为彼此流泪,我们甚至心甘情愿地把自己身上的器官移植给别人。与此同时,我们却又互相残杀—历史上所有罪行都是由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高级、最聪明、最有道德的物种犯下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为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对知识力量的追求,使得的科学与人文分离,以至发展为严重对立。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美统一。人文精神应该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应该充满高度的人文关怀,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哲学改造是对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的反响。他主张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结论来改造传统形而上学,以消解传统哲学的一切二元对立,实现科学与哲学的结盟。改造后的哲学必须象科学一样回归人的日常生活,成为联接科学与人们行动方式之间的"联络官",成为帮助人们应对和处理社会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以科学改造哲学、推动科学与人文融合,杜威的哲学改造对于正确理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交流互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把自主开发或自主创新与开放和引进外国技术看成是对立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两者对于中国工业发展的实际意义都必须统一到技术学习上。本文通过对日韩两国汽车工业发展经验的分析说明,自主开发不仅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学习外国技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谢青龙 《科学学研究》2003,21(4):342-347
科学信念一直是影响科学研究人员的重要因素 ,也是一般大众对科学认识的深层印象。本文从科学信念的三组对立概念入手 ,针对“有序与混沌”、“部分与整体”、“偶然与必然”三项议题深入探讨 ,并直接举系统论的发展为例 ,说明因应三组概念所导引出的三个阶段 :类型学的系统论、方法学的系统论、形上学的系统论。由此而知 ,科学信念转变的关键乃在于其化约性与复杂性之间的拉距或协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不是“技术决定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国内一些学者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是社会制约的技术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包含着科学技术决定论”等观点,本文通过对“技术决定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技术观的比较分析,认为二者是性质根本对立的两码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技术观的误解或歪曲。  相似文献   

20.
误区之一:市场与品牌相对立 陷入这种误区的人,一是把品牌神圣化,好像品牌不是打市场一开始就想要做的,而是等市场做大了才应该考虑,从而片面追求销量;二是把做品牌与打市场对立起来,好像打市场与做品牌分别有不同套路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